本文作者:访客

雷军抄底行动启动!

访客 2025-11-26 16:50:09 59737 抢沙发
雷军抄底,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位商业巨头,雷军的决策往往备受瞩目,他抄底的举动可能意味着他对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这一决策背后的原因和目的尚不得而知,但无疑,雷军的这一行动将引发更多关注和讨论。

雷军,自掏腰包抄底小米集团!

11月24日晚间,小米集团-W(01810)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获本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兼控股股东雷军先生通知,雷先生于2025年11月24日自公开市场通过由其全资拥有的Team Guide Limited购入合共260万股本公司B类普通股,平均价为每股约38.58港元,雷军持股比例增加至23.26%。

以此计算,此次雷军增持总计耗费资金超过1亿港元。

雷军抄底行动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雷军增持小米之际,正是小米股价回调之时。

本月,小米集团已分别于20日和21日连续两日大手笔回购公司股票2150万股,总斥资金额超8亿港币。经过连续两日的努力,小米终于扭转了股价下跌趋势。

雷军抄底行动启动!

截至今日收盘,小米股价报38.66港元/股,较前一日上涨1.52%,公司总市值为10068亿港元。

雷军面临舆论逆风

近年来,雷军凭借在微博、抖音等平台的活跃互动,成功塑造了亲民、务实的个人形象,为小米赢得了巨大流量与用户好感。然而,当小米汽车成为焦点,这种个人与品牌的高度绑定,也使其口碑随产品争议而剧烈波动,成了一把双刃剑。

今年3月,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枞阳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车辆起火致三名年轻女孩遇难,引发舆论关注。大众对小米的评价逐渐呈现两极分化。

近日,雷军连续发布多条微博,就小米汽车安全性问题进行澄清与回应,强调安全设计为产品前提,并反驳外界对其“重颜值轻安全”的解读。

今年小米集团股价较高点重挫超1/3

2022年10月,小米集团最低曾创下8.31港元/股(前复权)的低价。此后一路上涨,至2025年6月,达到历史最高点61.45港元/股,较低点上涨近7倍。然而,7月以来风云突变,不到5个月时间,小米集团股价较高点跌去超1/3。

小米集团股价下行趋势自9月下旬起加剧。9月25日晚,雷军发表第六次年度演讲并发布小米17系列等新品,9月26日小米集团股价大幅跳水,单日跌幅达8.07%,收报54.65港元,市值单日蒸发超千亿港元。此后,小米集团股价整体持续走低,其中,10月单月市值蒸发超2800亿港元,创下公司史上最大单月跌幅。

尽管小米集团三季度财报有着不错的表现,但未能扭转市场抛售情绪。高盛分析师11月1日将小米目标价下调超10%,并指出存储芯片成本上涨会进一步挤压利润率。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未来可能通过涨价和产品结构升级来平滑成本压力。卢伟冰表示,成本升高的原因在于内存价格上涨,主要由于人工智能(AI)带来的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且是长周期行为,而非传统手机、笔记本行业的周期波动。

11月18日,小米集团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本季度收入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80.9%,为历史最高季度水平。

具体来看,第三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超199%。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283亿元,其他相关收入7亿元。小米汽车及AI(人工智能)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实现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小米三季度共交付108796辆新车,创历史新高。不过,小米集团合伙人、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小米汽车仍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2026年将会非常有挑战,预计明年小米汽车的毛利率相对于今年,或出现下滑。

高盛等多个机构仍看好其长期价值

近期,高盛发表研究报告指,小米近日宣布全面开源具身大模型MiMo-Embodied,该模型整合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技术,能在动态物理环境中实现高效运作,同时小米亦推出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超级自动驾驶(HAD)增强版,目前系统拥有约47.3万个活跃用户,累计辅助驾驶里程达3亿公里。

高盛认为,HAD版本升级,反映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持续演进,从初期高精地图方案、轻量化地图版本发展至现时整合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的端到端架构,决策能力得以提升。小米计划2025年投入逾70亿元用于AI研发,高盛预期未来几个季度集团将披露更多AI技术成果,以及AI应用于小米生态、推动人车家全生态差异化发展的进展。高盛维持对小米“买入”评级,目标价53.5港元,认为风险回报水平仍具吸引力。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小米汽车全系推出“跨年购置税补贴方案”,短期来看,该方案可打消用户因等待周期过长导致跨年提车的成本顾虑,有效稳定终端需求;但中长期视角下,单车最高1.5万元的尾款补贴或将侵蚀2026年汽车业务利润,叠加行业竞争加剧,汽车业务毛利率面临下行风险,后续需关注规模效应释放及供应链成本优化对盈利的对冲效果。

考虑到手机上游成本涨价以及市场竞争加剧,该机构维持2025年 Non-IFRS净利润426亿元预测,但下调2026-27年预测至438/510亿元 (前值597/728亿元);但该机构仍看好小米多元端侧在AI时代良好卡位+高端化+出海的长期增长逻辑,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华泰证券研报指,存储超级周期是影响小米2026年股价和业绩表现的重要变量。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小米在1)手机出货量市场规模(全球第三)、2)高端手机占比、3)家电等受存储影响较小的非手机业务的规模上具有明显优势,抗行业周期能力较强。

该机构提到,受益于汽车高端化战略及产能逐步爬坡,3Q25汽车业务首次盈利。展望2026年,看好公司盈利能力继续提升,维持2026年汽车出货量70万台不变,并看好27年后出海有望成为小米汽车品牌新成长驱动点。

凤凰网港股综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6119.html发布于 2025-11-26 16:50: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97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