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寿实现65亿投资落地
太平人寿成功实现一笔价值高达65亿的巨额投资落袋,这一举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保险行业的领先地位,此次投资不仅展现了太平人寿的雄厚实力和稳健的投资策略,也体现了其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这一重要事件标志着太平人寿在持续推动业务增长的同时,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保障服务。
近日,中国太平子公司太平人寿凭借一次性卖出4家公司的股权收回了65亿元现金。在当前险资加码权益市场的大环境下,每一笔资金的运用都至关重要。此次资本腾挪背后,一向以审慎稳健著称的中国太平正主动进行资产轮动。
01 持有近6年的资产一次性卖出
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平”)子公司太平人寿的账上将骤然多出65亿元现金。
10月底,中国太平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太平人寿与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股份”)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以65亿元向中铁建股份转让其全部持有的4家公司股权。
截至今年9月末,太平人寿的总资产为1.4万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为627.91亿元。
中国太平有多个子公司,包括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太平资产、太平再保险等。从业务贡献度来看,太平人寿是中国太平的绝对主力。2024年中国太平整个集团经营净溢利为127.98亿港元,其中仅人寿保险业务净溢利就达到了105亿港元。
因此,太平人寿的一举一动,都关乎集团核心利益。此次出售股权的事,也在保险圈激起不小水花,大家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太平人寿这笔投资赚钱了吗?新回笼的钱要用来做什么?
中国太平在公告中称,2019年12月,太平人寿以现金方式向中铁建股份旗下4家公司投资65亿元。增资完成后,太平人寿分别持有中铁建投、中铁昆仑、中铁十一局和中铁建设约7.47%、17.27%、10.86%和8.49%股权。
近6年时间过去,太平人寿又同样以65亿元的价格将股权卖出。公司透露,太平人寿累计投资收益约23.5亿元,“考虑到太平人寿已受益于4家标的公司的发展并获得了合理的投资回报,故相信此时退出时机合适。相比起以后续重组方式退出,以现金方式投资退出也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因此,股权转让协议各方同意友好磋商,并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据了解,以上投资收益主要来自4家标的公司的分红。
事实上,2019年左右,基建融资需求旺盛,整个保险行业参与基建项目投资的热情都很高。例如,平安资管在2020年初曾对外公布,公司通过购买二级市场股票、债券,发行债权投资计划及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在基建领域累计投资金额超万亿元。2021年年底,中国人寿也携手中国中铁发起设立了国寿铁工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300亿元。
同期投资中铁建股份的中国太平,也抱着雄心勃勃的态度。其表示,中铁建股份作为基建行业龙头公司,在中国的高铁、公路、房建领域具有绝对优势,同时近年来受益于“一带一路”,在海外重大工程屡有斩获。中国太平相信,完成投资后,太平人寿与中铁建可在保险、投资、海外等战略方面有诸多协同合作。
在资深企业管理专家、高级经济师董鹏看来,太平人寿当年投资中铁建的行为不难理解,核心是看好基建领域的长期稳定现金流与政策红利,这符合险资对久期匹配和抗通胀资产的需求。
如今,中国太平对此次退出的解释是,65亿元现金将为太平人寿未来的资金运用提供更大弹性,公司还称,股权转让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董鹏评价称,这是太平人寿主动进行资产轮动,释放资金可能转向更高弹性的权益市场。此举本质是保险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收益与流动性再平衡的必然选择。
据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判断,太平人寿这65亿元资金的投向,会根据监管规定和市场情况统筹安排,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投资等多元化配置。
02 投资收益大幅上涨
专家的分析不无道理,从2025年三季度财报上看,中国太平在投资上没少花心思,而且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以投资规模最大的太平人寿为例,该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负1323.43亿元,较2024年前三季度的负838.88亿元,大幅减少484.55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衡量公司资本支出和投资战略的关键指标,若该指标持续为负,通常表明公司正处于成长和扩张期。太平人寿该指标大幅减少了484.55亿元,说明公司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另外,从结果上看,中国太平的3家子公司(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再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总额为171.74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65.58亿元,上涨了106亿元。其中太平人寿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为167.0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8.87亿元大幅上涨98.2亿元。
投资收益大幅上涨背后,中国太平是怎么做到的?
公司未在三季度中披露具体投资结构,《财经天下》查询Wind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三季度,太平人寿共出现在9只股票的十大股东之中,期末参考市值合计为93.34亿元。太平资产共出现在16只股票的十大股东之中,期末参考市值合计为147.51亿元。
为方便观察中国太平的整体投资结构,将两家子公司的持股情况进行合并统计发现,中国太平新进投资了10家公司,加码投资了8家公司。
从重仓程度来看,截至三季度末,中国太平比较钟情银行股和“中”字头股票。
先说“中”字开头的中国电建、中国移动、中国核电三家公司,年初至今这3只股票有涨有跌,但共同的特点是均为市值千亿、万亿级别的大国重器,中国太平显然将其作为投资“压舱石”。
再说银行股,太平人寿坐落在上海,其对本地的沪农商行持仓市值最高,达到33.94亿元,对“浙系三杰”的浙商银行持仓市值也有27.46亿元,截至11月18日,两家公司的股票年初至今涨幅在10%左右。
中国太平通过太平人寿对沪农商行的投资故事尤为瞩目。沪农商行于2021年上市,太平人寿2019年即买入其4.15亿原始股,多年来雷打不动持有至今,即便股票解禁也没有卖过。甚至在2024年年报中,中国太平还称,集团通过委派一位董事对沪农商行实施重大影响,因此将后者确认为联营公司。
正是在这种深度的联营合作下,沪农商行带给太平人寿丰厚回报。2021年沪农商行上市时,太平人寿对其持仓市值刚过30亿元,如今接近34亿元。此外,Wind显示,截至目前,沪农商行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达188.44亿元,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财经天下》根据历年分红公告计算,太平人寿持有的4.15亿股,至今已累计获得分红8.11亿元。
截至11月18日,太平资产另外重仓的电投能源、分众传媒年初至今涨幅分别为41.42%、13.76%,至少从当下涨势看,太平资产都押对了。
与此同时,太平资产、太平人寿在三季度增持了不少股票,其中拓普集团在三季度涨幅为71.41%。
拓普集团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业务。据券商报告,赛力斯、蔚来、小米、理想等国内造车新势力,以及宝马、福特、奔驰等国外老牌车企都是其客户。此外,拓普集团还在布局人形机器人相关零部件业务。
从过往买入情况上看,2024年年底,太平人寿、太平资产同时出现在拓普集团前十大股东之中,合计持有1748万股,对应持仓市值为8.56亿元。但到了2025年三季度,太平人寿已悄然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或许太平人寿趁拓普集团大涨,及时将部分持仓落袋为安。
总体来看,中国太平的持仓中既有传统的“中”字头股,又有区域性银行股,并且还持有热门科技股,多行业覆盖体现了公司注重稳健与成长性平衡的投资理念。
03 “错过”上半年牛市行情
中国太平2025年第三季度投资收获颇丰,与其2025年上半年的投资“低谷”形成鲜明对比。
一直以来,与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同业相比,中国太平的投资风格更为审慎稳健。
2025年半年报显示,中国太平净投资收益由2024年上半年的245.01亿港元上升3.1%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68亿港元;已实现及未实现资本利得由2024年上半年的127.41亿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35.19亿港元,主要原因是受境内利率走势影响,FV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
至于“FVPL债券未实现收益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是指公司持有的、为了短期交易而买的债券,其账面上的“浮盈”比去年同一时期大幅减少了。
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投资资产的总投资收益为217.49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372.42亿港元下降41.6%,年化总投资收益率由2024年上半年的5.27%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8%。
从2025年半年报的投资结构表可以看出,中国太平低估了牛市的爆发力。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投资资产总额为1.68万亿港元,其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为84.5%,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相反,权益类投资占比为13.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此外还有长期股权投资,占比为1.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2025年上半年,众险企不遗余力投身股市,并且靠“炒股”大赚。5家A股上市险企的股票投资规模合计达到1.85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4200亿元,较2023年增加近8000亿元。受益于此,5大上市险企获得的总投资收益合计达到3673.77亿元,同比增长近9%。
与此同时,中国太平的权益类投资比例却出现了下降。
中国太平称,集团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主要投向估值合理、分红稳定,具有较好安全边际的品种,投资风格总体保持稳健。
话虽如此,从前述中国太平新进投资10家公司、增持8家公司股份的行动上来看,为了扭转投资业绩,公司三季度也大举加入“炒股”大军中了。
从过去注重投资基建,到如今加码投资股市,中国太平是险企投资变化的一个缩影。
柏文喜对《财经天下》表示,险企投资重心变迁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早期以存款、债券为主,追求绝对安全;后来逐步增加基础设施、非标资产配置,提升收益水平;当前在监管规范下适度加大权益投资,支持实体经济。“这种转变是保险行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顺应市场发展的理性选择,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柏文喜称。
董鹏则称,险企投资变化,实则是宏观环境与监管框架博弈的镜像,背后驱动力量绝非单一因素,一是全球低利率逼迫险资突围“收益荒”,二是新会计准则下权益投资更利于平滑利润波动,三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提供了更多元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加大权益市场布局,可能并非短期现象,而是一个系统性趋势的开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4月发布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调整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其中对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含)低于250%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对上季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250%(含)低于350%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40%。
东莞证券一份研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五家A股上市险企的权益资产投资权重在10%~20%之间,远低于30%~40%的监管上限。
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平权益资产投资权重为13.6%,集团旗下太平人寿、太平财险、太平养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294%、248%、218%,集团权益资产投资权重同样远低于监督上限。
东莞证券报告给出结论,上市险企对权益资产的投资仍有提升空间,结合当前利率下行背景,险资入市进程有望延续。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991.html发布于 2025-11-24 10:05:5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