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德国遭遇土豆过剩危机,农民面临大量土豆浪费,专家揭示非偶然现象

访客 2025-11-23 16:32:58 29737 抢沙发
德国面临土豆过剩危机,农民收获2000吨土豆却不得不扔掉400吨,专家表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由于种植过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土豆供应过剩,引发浪费现象,这一问题凸显了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市场研究,以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今年的德国北部平原,丰收的土豆不再带来喜悦和满足,反而成了压在农民心头的沉重负担。德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德土豆总产量约为1340万吨,高出近年平均水平17%,比市场可消化的需求量多出约300万吨。加工厂与冷库产能被迅速填满,大量本应进入餐桌的土豆却因流通受阻被迫销毁。但与此同时,在城市,食物银行前的队伍却比往年更长。

德国遭遇土豆过剩危机,农民面临大量土豆浪费,专家揭示非偶然现象

▲德国当地市场上的摊位,出售土豆等新鲜食材

这种矛盾,引发德国社会从农业产业链、市场结构到政策机制的深刻反思。对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德国农业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莱布尼茨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阿尔方斯·巴尔曼教授,以及德国土豆行业的官方机构——德国土豆行业联合会(DKHV),从不同视角探寻这场危机真正的根源。

需求不变、供给暴增

埋下危机开端

事实上,今年的德国土豆问题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中欧多个国家同时“丰收过头”的结果。不少农民直言,这一季的收成“好得反常”。下萨克森州农民克里斯蒂安·施里德,今年收获了约2000吨土豆,其中400吨最终不得不送往沼气厂处理。他说:“我们辛苦种的是食物,却被迫亲手毁掉它们,这让我心如刀割。”

在接受红星新闻专访时,农业经济专家巴尔曼教授指出,今年的“大丰收”是德国土地、气候、种植面积三因素共振的结果。首先,过去几年土豆价格向好,促使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其次,今年德国及邻国气候异常湿润,干旱少见,产量较常年大幅提高。数据显示,2025年德国土豆种植面积达到约30.1万公顷,比前一年增加约6.7%。他分析道:“当多个国家同时扩大产量,却没有跨国协同消化渠道,市场就会被整体淹没。”

更令人担忧的是,需求端并没有同步增长。巴尔曼教授进一步指出:“食用土豆是典型的饱和性商品,即便价格降低也不会明显增加消费。”这不仅适用于百姓餐桌上的土豆,也适用于工业用途的土豆,因为加工厂提前排产,不会因为某年丰收而扩容。因此,供给的暴增与需求的稳定形成巨大缺口,这正是今年“土豆过剩危机”的核心逻辑。

尽管高产是触发因素,但真正让农民的土豆“砸在手里”的,是德国产业链结构的深层问题。德国四大零售集团掌控超80%的食品零售市场,它们更偏好全年、稳定、规格一致的土豆供应,而不是季节性集中产出的本地收成。这也解释了为何即便德国农民的仓库堆满滞销土豆,超市货架上仍能买到大量来自埃及、以色列的进口土豆。

与此同时,深加工企业(如薯条、薯片、冷冻产品)集中度极高,采购以长期合同为主,不会因某年丰收而迅速扩大收购量。农户手中的“自由市场土豆”因此成为最先被价格冲击、最先沦为亏损货源的环节。

更为艰难的是,冷库与储存成本的上升使得农民不得不选择“快速脱手”而非“等待反弹”。一位农民坦言,与其继续支付高额电费,不如尽快处理掉。巴尔曼教授说:“土豆不是钢铁,无法无限制储存。即便仓储增加,也无法改变根本——需求没变。”这些环节合起来构成了农民被圈在链条底端、承担最大风险的现实。

德国土豆行业联合会:

并非系统性危机,为市场周期正常波动

尽管如此,德国土豆行业联合会(DKHV)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目前的局面应视为市场运行的一个阶段,而非体系崩裂。联合会通讯负责人尤塔·贝克尔-里特斯帕赫表示:“今年的情况不是危机迹象,而是一个功能性、动态市场正常运作的表现。丰收与价格波动本就是农业的一部分。”

她解释,今年的过剩根源在于:一方面,前期价格刺激扩大种植;另一方面,德国及邻国同期强势丰收形成“集体产量高峰”。

针对近期“农民被迫销毁土豆”等传闻,贝克尔-里特斯帕赫说:“食用土豆不会被随意丢弃,而是始终会被引导至最适合的利用渠道。”针对“送入沼气厂”的报道,DKHV方面表示:“那些送去沼气厂的土豆往往是品种、品质或用途均无法进入常规市场的余剩货。沼气厂处理的是极少数无法其他化利用的情况。”

贝克尔-里特斯帕赫指出:“许多农户明年会缩减种植面积,我们与农业、贸易、政策伙伴正在合作,力图确保价值链稳定运行。”

面对堆积如山的土豆,联邦政府并未伸出援手。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迄今没有出台任何专门针对此次土豆滞销的收储或补贴政策,仅维持常规的农业直接补贴发放,默认由市场供求关系自行调节来化解过剩难题。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纷纷寻找替代方案来缓解滞销困局。DKHV等行业组织呼吁农户通过慈善渠道捐赠卖不出的土豆。在地方层面,德国土豆主产区的农业部门为农民提供了实用指导和技术支持。

有人开卡车将废弃土豆运回发放

专家:这次风波并非偶发

尽管行业与学界强调“这是市场周期的正常现象”,但社会层面的矛盾仍未缓解:当农民或因市场不能消化而销毁大量食用土豆时,城市中却有越来越多家庭依赖食品救济。

在北威州伍珀塔尔市,食物银行负责人彼得·福斯特赫尔看到农民销毁土豆后,开着自己的17吨卡车亲赴农场,把原本将被废弃的土豆一袋袋运回,随后在全州170多家救济网点分发。

对此,巴尔曼教授指出:“私人救助组织确实能帮助部分家庭,但不足以让整体消费者‘多吃’土豆,更无法根本缓解产量过剩。”这不是单一农产品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分配机制与社会保障体系出现了结构性断裂。

土豆是德国的一种主食作物。据悉,德国已登记在册超500种土豆品系,人均每年消费近60公斤。然而,这种基础食材却成为考验德国农业体系与社会结构强韧性的“试金石”。

在巴尔曼教授看来,这次土豆滞销风波并不是偶发,而是整个供应体系遭遇的一次“压力演练”。这也为德国农业敲响了警钟: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需建立更灵敏的预警体系和应对预案。从企业到政府、从农场到市场,各方的协同努力将决定未来面对类似丰产冲击时能否更从容地应对。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王薇 发自德国

编辑 张莉

审核 冯玲玲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942.html发布于 2025-11-23 16:32:5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73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