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音综新篇章,声鸣远扬2025与中国唱将能否再造音乐选秀新传奇?

访客 2025-11-22 10:04:44 10955 抢沙发
本文探讨了音乐综艺节目《声鸣远扬2025》与《中国唱将》能否再次创造出类似“超女快男”的热门音乐人才,文章指出,尽管当前音乐综艺节目竞争激烈,但仍有潜力打造新的音乐明星,关键在于节目能否挖掘选手的个性和才艺,同时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和文化审美。

谁说华语乐坛没人了,华语乐坛可太有新人了。

2025年的音乐综艺,久违地出现了平台集体上强度的景象。虽然说从市场表现看冷热不均,有的扑得悄无声息,有的热度勉强跟上,但内容层面确实比往年更野、更敢、更不装,确实个个都在创新上下了不少功夫。

尤其是两档新音综:《声鸣远扬2025》和《中国唱将》,一个广电牵头、芒果出品,八大平台联合播出,试图以“松弛感、草台感、冲突戏剧感”复刻初代选秀的“全民感”;一个则凭借央视制作平台重塑专业歌唱审美,打造“国家级音乐人才集训营”。

截至11月19日,云合数据新综霸屏榜单中,《声鸣远扬2025》和《中国唱将》分别位居top1和top3,从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来看,前者以39.3%暂时领先。

市场永远渴望新鲜的声音,但注意力经济的变化也让音综变幻出新的逻辑。当新音综不再“面目模糊”,甚至呈现出两极化的审美与播放形式,有人能够再造下个“超女快男”吗?

“草台班子”+“魔丸评委”成流量密码?

没人能料到,《声鸣远扬2025》最先出圈的是评委。

节目决赛请来了那英、殷秀梅、华晨宇三位评委。三个“灭梦导师”一个比一个强悍,凭借直球点评与高情商吐槽成为节目看点。从模仿华晨宇的选手被评委犀利点评“你和他熟吗”,到金钟奖第一名意外遭淘汰,评委们的真实反应成了节目最大的看点。

他们时常贡献出高情商发言让网友截屏。比如说选手唱歌跑调,“音准一整句一整句的偏”;再比如高情商形容演唱油腻,是“容易在自己的声音里迷失掉,觉得自己的声音很有磁性,就会忘记唱歌的内容在哪里”;又如形容没有技巧纯靠蛮力,是“爆发力这个东西,可能并不是把那个音够到了就是爆发力”。

流行乐、美声等不同风格的内容放在一起对比,本就难以分出伯仲。而《声鸣远扬2025》索性将这种评判的主观性赤裸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也造成了观众的不满,认为有实力的选手被淘汰了。

更具戏剧性的,是直播决赛的“混乱现场”。在最新一期决赛直播里,那英和华晨宇为了多获得两个晋级名额,你一言我一语想要临时更改赛制,何炅自由发挥玩梗救场:“先问一下有广告吗,如果没有广告,我就准备唱《栀子花开》”。这波“直播乱斗”不仅没崩,反而成了热搜名场面,被网友戏称为“两魔丸大战邪恶栀子花”。

虽然评委头脑一热想要临时更改赛制的场面并不少见,但因为是现场直播,“现场堪称乱成一锅粥”的真实状态,在社媒被二次传播,这类“不按流程走”的真实意外,正击中了当下年轻观众的情绪点。甚至有不少网友认为,节目最大的看头就是评委。

除了导师整活外,节目初赛呈现出的“草台班子”即视感也让讨论不断。

《声鸣远扬》没有藏着掖着,播出了原本大多音综中“隐身”的海选环节。年轻的选手们,有人实力够硬,有人的紧张肉眼可见,许多唱功尚浅、走音跑调的片段被播出,同时一些颇具戏剧性和趣味性的场面也被放出来。有选手韩京京被导师三灯淘汰并停掉了音乐,选手仍然请导师允许破例唱完《潇洒小姐》,并给自己封号“00后蔡亚轩”(蔡依林+萧亚轩)。

于是你会看到,有选手开嗓跑音,有选手高音刹不住车。这样的毛边感属实满足了“乐子人”,满足了观众一边尴尬一边忍不住想看的心理。

这种“草台班子闯江湖”的粗糙真实,让人恍然回到2005年《超级女声》的那个夏天。扑面而来的活人感强化了人格化叙事,似乎也更能激发观众的情绪记忆。

与“草台热闹”相对的,是央视《中国唱将》的“正统路线”。作为央视打造的音综IP,舞台规格、选手实力、评审标准堪称行业高线。集结了各大国家院团、艺术院校的业内人士,以“国家级”师资力量全力托举,被网友评为“青歌会青春版”。

然而,一个现实问题也随之产生:专业度越高,观众门槛也越高。当下,大众口味已被轻快、戏剧化的叙事逻辑“调教”太久,因此,极致专业的音乐节目往往需要高浓度的音乐素养才能完全代入。有网友评价,这是一档“合格的竞技,不好看的综艺”。

不过,节目的本意也是发掘实力唱将。尽管“看热闹”比“看专业”更容易调动普通观众的情绪,但想要音乐市场良性发展,需要的更多是后者。

这届音综的殊途同归:挖掘下一个“超女快男”?

整体来看,今年的音综市场新意颇多,不过本质上,似乎所有音综都在寻找下一个“超女快男”,只是路径各不相同。

迄今为止,《超级女声》仍旧是顶级素人音综,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同于上一个时代,互联网时代,这届“超女快男”选手们的“来时路”都在网络上有迹可循。比如参加《声鸣远扬2025》的孟媛,从前几年的校园十佳歌手到高中舞台表演,都有视频可寻。

一些选手们从小便展露了音乐才华,成长轨迹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同时参加了《中国唱将》和《声鸣远扬2025》的韩甜甜,在12岁时候参加音综演唱《飞云之下》,此后校园军训等演唱视频均在互联网有迹可循。

在这几档音综里,也出现了不少实力尚可的熟面孔。《中国唱将》里以一首《卸装》让周深感动落泪的杨默依,数年前曾参加B站音综《我的音乐你听吗》,今年曾参加《音乐缘计划2》。《中国唱将》选手盛阳今年早些时候参加了腾讯视频的音综《让我来唱》等等。

《声鸣远扬2025》复刻了当年“海选+晋级”的旧路子,通过多地赛区海选试图复刻当年“超女海选奇葩群像”的传播,但在网络语境中更多人是在看热闹,最终能否真正推出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新人,仍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今年早些时候腾讯视频的《让我来唱》更加贴近初代“快女”,以网友“直播间海选”的形式为歌手投票,虽然节目前期以全女音综、直播生态等行业话题牵引,掀起了一轮热度,但之后的播出表现并不尽人意。

江苏卫视播出的《打歌2025》与《音乐缘计划2》则另辟蹊径,前者“以歌带人”,节目里有秀综出道的爱豆,也邀请到罕现于内地综艺的蔡依林,试图解决音综“无歌可唱”的困境。后者“以人推歌”,让歌手和制作人直接对话,试图从作品源头激活市场。

然而,为何如此努力,“造星”却依然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困难?这不仅仅是节目模式的问题,更是碎片化信息难以复刻全民同看时代的盛况,观众注意力被无数短视频和圈层文化稀释。

并且,选手路径多元化,有潜力的新人可能在短视频平台、B站、直播等领域率先出道,音综不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起点。同时,观众对于“偶像”的期待也日趋复杂,单纯的唱功或颜值已不足以构成吸引力。人格魅力、创作才华、甚至独特的“故事感”,都成为被审视的维度,这使得单一赛道的选拔难以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音综市场看似整体在缩水,但却越来越有活力,不过仅仅是节目模式“新”是不够的,还要探寻更多能够释放新世代表达,同时又具有行业引领价值的内容,但内容能否破圈,则是玄之又玄。

尽管挑战重重,但高品质音综的价值依然不可替代。截至11月19日,灯塔数据2025年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年度榜单里,唯一一档纯粹的音综《歌手2025》跻身TOP7。相较于2024年,这样的成绩已经超过预期。这意味着,呈现高品质内容和舞台的专业音综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今年的音乐综艺也给人一种格局很大的感觉。从《亚洲新声》到融合了美声、民族唱腔的《中国唱将》、再到吸纳了近几年有些名气的新生代的《声鸣远扬》,乐坛推新的势头越来越猛。但问题的关键是,一档音综的评判标准并非唱得好或者不好,而是它好看吗、以及能留下什么。在“造星”变得空前困难的当下,“寻找新生代”这一音综的原始命题,反而显得愈发清晰和迫切。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871.html发布于 2025-11-22 10:04:4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95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