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不再单纯追求性能,生态竞争时代来临,体验至上还是参数已死?
手机厂商不再单纯追求性能竞争,而是开始注重生态建设,在参数逐渐失去吸引力的背景下,用户体验成为竞争的新焦点,手机厂商开始注重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更加优质的体验,如更好的操作体验、更加智能的功能等,这种转变意味着手机市场正在逐渐从单纯的硬件竞争转向用户体验的竞争,手机厂商需要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的研究和创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文 | TMT星球,作者 | 黄燕华
当智能手机的硬件参数表挤满了相似的数字,当发布会上的技术术语让消费者感到疲惫,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悄然发生。
随着下半年各大主流手机厂商发布旗舰机型,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处理器主频的“GHz战争”、电池容量的“续航比拼”,转向了主打影像拍照、生态互联的广度与人工智能体验的深度。
当下的厂商们不再仅仅贩卖一台通讯设备,而是兜售一个由AI驱动、无缝连接平板、手表、汽车乃至智能家居的完整生态。
此时的手机成为了这个生态的入口。
这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在存量市场这座无形天花板下的手机厂商们的集体“谋变”。
因为在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近乎停滞的现实下,厂商们必须回答一个根本性问题:当用户不再为所谓的参数提升而心动,什么才能成为他们换机的理由?
旗舰机型密集发布,影像竞赛白热化
2025年下半年,俨然成了一场旗舰机型的“饕餮盛宴”。
自9月苹果iPhone17系列发布以来,小米、vivo、荣耀、OPPO等头部手机厂商陆续发布了各自旗舰机型,将下半年市场竞争推向高潮。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旗舰机,性能等参数不再是手机厂商们发布会上讲述的重点,而是将影像拍照、生态应用作为核心战场。
率先发布的iPhone17,虽然在金属边框材质上被不少用户吐槽,但凭借搭载的A19芯片的性能提升和生态优势,尤其是苹果重点强调的A19芯片在AI运算和影像处理方面的提升,优化了夜间模式和人像模式,主打让普通用户也能拍出专业级照片。
小米则紧随苹果,新品跳过小米16,直接发布了小米17,被雷军称作“小米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全面对标iPhone17。
vivo发布的X300系列通过与蔡司深度合作,标准版机型主摄即配备2亿像素和蔡司镀膜,能够实现实时的场景识别和色彩优化,让手机在不同拍摄环境下都能自动调整参数,拍出最佳效果。
荣耀发布的Magic8系列以“无短板的全维度产品力”为卖点,号称打破了行业中杯凑数、大杯发力的惯例,将核心配置全部拉满。其全新的AiMAGE影像引擎带来三大核心技术,即AiMAGE夜神引擎、AiMAGE防抖引擎和AiMAGE人像引擎,满足用户不同场景影像需求。
此外,OPPO发布的Find X9系列搭载了其与哈苏联合研发的四摄模组,以及潜望式长焦微距镜头,号称“将专业相机装进手机”,打造消费者“新一代旅拍神器”。
从头部手机厂商发布的旗舰机型来看,不约而同将影像作为重要卖点进行宣传。
分析认为,目前手机增量市场见顶,苹果仍在高端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国产厂商需要拿出具有绝对说服力的长板来打动用户,而影像功能恰是用户最容易感知、也最愿意付费的功能之一,成为OPPO、vivo、荣耀等国产手机厂商冲击高端,提升溢价能力最直接的路径。
AI+生态互联,构建体验新护城河
仔细观察今年旗舰机型的发布会内容可以发现,过去被反复强调的处理器跑分、屏幕分辨率、电池容量等硬件参数,如今大多被一笔带过,取而代之的是AI技术的场景化应用、影像系统的实际拍摄效果以及生态闭环下的互联互通体验。
此时搭载的AI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深入到用户日常使用的各个场景中。
譬如,荣耀发布的Magic8系列,其通过AI算法的全流程赋能,实现了夜景拍摄、人像优化、防抖处理的全面提升。用户在拍摄时无需手动调整复杂参数,手机会根据场景自动匹配最佳方案,甚至还能提供AI修图、灵感构图等后期编辑功能。
又比如,OPPO Find X9 Pro的“AI修图大师”能智能去除照片中的路人、优化构图;vivo X300系列的“AI语音助手”则支持离线语音指令,在无网络环境下仍可完成设置闹钟、打开应用等操作。
可见,这些AI功能不再是“炫技”,而是真正解决用户在沟通、办公、拍照等场景中的实际需求。
在生态互联方面,除了苹果,OPPO、vivo、荣耀也均将此作为战略布局的重点,从此前简单的设备连接,进化为以场景应用为核心的服务体系。
据「TMT星球」了解,苹果在发布会上重点演示了iPhone 17与MacBook的“Continuity Camera+”功能,手机可作为电脑的外接摄像头并支持人像模式;
OPPO Find X9 Pro与OPPO Watch、耳机的“超级互联”功能实现了来电、信息的跨设备同步;
vivo X300系列则强调与智能家居的联动,可通过手机语音控制灯光、空调、扫地机器人等设备;
荣耀Magic8系列与荣耀平板、笔记本的协同延迟低至89ms,文件拖拽传输速度达85MB/s。
显然,各厂商都在努力将手机打造为智能生活的“控制中枢”。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购买某品牌手机,使用该品牌其他智能设备时会获得更流畅的体验。这种生态绑定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吸引消费者换机的重要因素。
生态布局成关键,厂商们寻求新增量
当智能手机市场高增长不再,进入缓增甚至负增长阶段,如何在存量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量,成为各厂商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小幅下滑0.5%,连续六个季度保持负增长或零增长态势。
另据Omdia的研究报告,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3%。
从厂商表现来看,vivo以1180万台出货量和17.2%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同比下滑7.8%;苹果以1080万台出货量、15.8%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仅实现0.6%的微增;华为、小米、OPPO、荣耀的市场份额均在14%到16%之间,其中OPPO实现0.4%微增,小米则同比下滑3.5%。
而消费者换机周期的持续拉长,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压力。
有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从2020年的24个月延长至2024年的36个月,甚至更长。不少用户反馈“现有手机使用3年仍流畅,没有换机必要”,这种情况迫使厂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目前来看,通过生态化布局留住用户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的战略重点。
苹果生态自不必多说,其以iPhone为核心,构建的Mac、iPadApple Watch、AirPods被众多友商羡慕,成为其最坚固的“护城河”。
眼下,华为、OPPO、vivo、荣耀等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在加紧进行生态布局。
「TMT星球」梳理资料时注意到,小米以手机为核心,其业务迅速拓展至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笔记本电脑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达580亿元,占总营收的28%。此外,OPPO、vivo、荣耀也均加大对智能穿戴、智能家居、车机互联等领域的投入。
这些生态业务不仅为厂商带来新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多设备协同提升用户粘性,形成“买了手机买平板,买了平板买手表”的连带消费效应。
不仅如此,通过生态绑定用户,还能确保用户数据和交互留在自己的平台内,又为未来的更多元化的服务收入打下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生态化布局也成为厂商们讲故事的“新素材”。就拿苹果来说,其因服务业务的稳定增长,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更高估值溢价。
业内分析指出,在手机出货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生态业务的表现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对厂商的信心,这也是各手机厂商大力推进生态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产高端机崛起,用户接受度面临考验
随着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和生态体验上的不断突破,消费者对高端旗舰机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
根据数码网发布的数据,2025年双11在4000-5999元价位段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尽管继续领跑,但OPPO、vivo等国内厂商正加速追赶,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9%提升至38%,苹果的份额则从81%降至62%。这种变化背后是用户在性价比与品牌间寻找平衡点。
苹果虽然领跑国内高端手机市场,但近年来关于其“挤牙膏”式创新的吐槽一直未断,被指创新性不足,加之国产高端手机崛起,iPhone所带来的品牌光环也逐渐消退。
此外,在新发布的iPhone17上,Pro版将钛金属边框换成铝合金导致易划痕问题引发了巨大关注,社交平台上不少用户吐槽“蓝色款放口袋里蹭两下就花”,也影响着部分用户的选择。
而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消费者投诉iPhone 17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比如,有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投诉称,其在Apple京东自营旗舰店购买的iPhone 17promax版手机,正常开机发现前置摄像头内部有明显白色异物,怀疑“出现严重生产质检问题”。
图 / 黑猫投诉
「TMT星球」又以“iPhone 17”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检索,结果显示,相关投诉量高达5567条,主要集中在产品有质量瑕疵、货不对板、超期不发货、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图 / 黑猫投诉
这些被众多消费者吐槽和投诉的糟糕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苹果光环的进一步削弱与祛魅,促使他们转向国产品牌。
不过,「TMT星球」也注意到,国产高端手机在品控、售后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的空间。
有用户购买了某国产高端旗舰机后,使用的第二天就出现了黑屏、死机、无法退出等状况,去售后检测却并未检测出问题出现的根源,而“新手机2天就需要送去维修”这种情况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
图 / 京东
还有用户表示,其购买的某国产高端旗舰机后相机出现了问题,在询问客服时,客服也没办法给出回答,“就一直说后续看看,还说缓存导致的”。
图 / 京东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还有不少网友投诉部分国产高端旗舰机型出现“信号总断”、“手机摄像无法对焦”、“通过官方商城以旧换新被恶意压价”等问题。投诉量虽说与苹果相比较少,但也给国产品牌敲响了警钟,没有质量的超越终究是空中楼阁。
结语
从参数内卷到生态竞速,2025年的旗舰手机市场完成了竞争逻辑的根本切换。
这种转变背后,是行业对“增长本质”的重新思考,也促使厂商不再依赖配置升级刺激换机,而是通过聚焦生活场景,用生态绑定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用服务创新开辟新增长曲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国产高端旗舰手机来说,尽管已从“技术跟跑”迈向“体验引领”新周期,但生态协同的流畅度、AI功能的实用性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仍需持续打磨。
未来,谁能真正打通“人-机-车-家”的全场景体验,谁就能在存量竞争中占据主动,而这场关于创新与体验的较量,终将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493.html发布于 2025-11-17 16:10: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