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高交会观察,低空经济数字化基建的跨界融合与提速发展

访客 2025-11-16 10:06:17 66086 抢沙发
在高交会上,低空经济展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数字化基建成为发展的关键环节,跨界融合正在不断提速,推动低空经济进一步“进化”,通过数字基建的补强,低空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发展。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肖晗

11月2日,火炬手首次以乘坐低空飞行器,从空中掠过深圳地标的方式,完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这一幕成为低空经济从概念蓝图向实景落地的生动注解。

不过,从 “飞起来” 到 “飞得稳、飞得好”,低空产业仍需跨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规模化应用场景拓展不足、盈利路径待解等多重关卡。

如何破题?深圳高交会集中展现的低空创新成果,清晰勾勒出行业协力技术攻坚,跨界融合加速,推动产业“行稳致远”的发展图谱。

数控系统加快布局,补缺低空新基建

基础设施不足,管理体系有待优化,是当下低空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低空+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指出,截至2024年全国建成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 32 个,无人机航线超440条,总量仍显不足且分布不均。更突出的是,通信、导航、监视等新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平台难以互联互通。

深城交低空交运PDT常务副总经理王晓坦言,传统人工审批、监管已无法应对低空飞行器数量庞大、动态多变的挑战。要发展低空经济,适应未来千万级低空飞行需求,必须建设具备智能化风险评估、空域冲突自主解算、飞行路径自动优化等核心功能的高效低空数字空域管理平台,能够准确地掌握低空“天、地、人、机”的全部态势,这是保障安全与效率的基石。

高交会上,理念转变为落地实践。在深圳,深城交联合IDEA 研究院打造了深圳市域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作为城市“低空大脑”,系统接入深圳全市域时空信息平台及三大运营商通感基站数据,在数字孪生场景中实现对低空飞行物的精准监视。系统已于今年3 月上线试运行,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今年前8个月,深圳无人机载货飞行、直升机载人飞行架次分别达到54.8万架次和2.1万架次,同比增长57%和20%。

哈深智新推出的低空数智飞行服务平台(HITS),集空域管理、航线规划、飞行计划审批、实时监视、安全防控、应急救援等全流程功能于一体。项目目前已由湖北省低空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引入,构建省域低空“一网统管、一网统飞”的全新模式,平台单月飞行管理量已突破1.5万架次,同时还正助力湖北多地市建设标准化、互联互通的市级低空飞行服务平台。老牌空天企业中科星图在高交会上发布了低空安全产品矩阵,其中包括搭建低空数字底座的启航·低空规划平台等。公司总裁邵宗有在发布会上透露,其低空产品已实现“线下签约近20城、线上服务70余城”的市场布局,服务网络持续拓展。

跨界融合创新提速,技术场景持续突破

“低空经济的爆发,不靠单一技术突破,而靠跨产业的技术平权与生态重组。” 毕马威中国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低空经济的黄金时代》中这样描述。而高交会上,企业跨界融合创新加速得到直观呈现,产业技术瓶颈、应用场景局限不断突围。

航天氢能科技带上高交会上的"航鸢"无人机直击锂电续航短板 ——搭载氢燃料电池的无人机续航时间可达5小时,是同类型锂电无人机的两倍,单架次可覆盖100公里海岸线巡检,并实现1-4 分钟极速加氢。同时还攻克了低温、高海拔环境下动力不足难题,可在-30℃到50℃超宽温域稳定运行,为无人机长航时、复杂环境作业提供了新方案。

“想象机械臂触碰高空线缆时,它能像人的手一样灵活轻巧,感知接触力并自动缓冲。”万勋科技将软体机器人技术“移植”到低空领域,高交会上展示的空中柔韧机器人引来不少人围观。该系列产品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Pliabot®柔韧技术,赋予无人机“类人化”交互能力,让无人机不仅可以巡检、观测,还具备了精准抓取、接触检测、喷涂清洁等作业功能,为低空经济开辟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茂松科创携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应用解决方案亮相,为飞行器轻量化提供核心材料支撑。而深圳英武智能的S-ZERO“飞行单车”则以整机产品吸睛,该机型于今年9月获民航中南局首张超轻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特许飞行证,其机身采用钛合金,仅重110公斤,支持2分钟换电,续航30公里,噪音低于65分贝,适配城市飞行,面向景区观光体验、个人出行等场景,计划于成都东部新区量产。

政策资本双向赋能,商业化进程加速

11月14日,高交会开幕当天,沃兰特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金鼎资本联合五家上市公司投资。该笔融资将用于其VE25型eVTOL的适航认证及量产准备。这是这家公司近两年内第7次获得资本加码,距离其“官宣”上一轮B轮融资更是不过月余。上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披露融资事件194笔、总融资额263.31亿元,融资事件和融资额同比增长21.25%和4.47%。

繁荣背后,低空经济发展迈入全新阶段。在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今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低空经济被首次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成为“十五五”时期需着力打造的新兴支柱产业,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新背景下,产业发展重心逐步从“积极培育”向“培育壮大”转变。毕马威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赵怿指出,中国低空经济的投资逻辑正经历从“概念炒作”到“技术验证”,再到“商业模式验证的转变”。资本正密集布局有明确收费路径和场景闭环的细分赛道。“企业若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吸引新一轮融资,真正的机会属于能把无人机变成‘空中快递员’、把 eVTOL 变成‘城市通勤工具’的实践者”。

随着低空经济加速迈向规模化商用阶段,一个万亿级新兴市场正在形成。据国家发改委预测,低空经济2025年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值将达3.5万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2035年预计突破万亿美元规模。凭借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取得产业优势,深圳剑指“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计划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开通1000条以上商业航线,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413.html发布于 2025-11-16 10:06:1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608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