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市场双重驱动下的ESG评级整体上升趋势——A股公司ESG评级概览
监管市场双重驱动下,A股公司ESG评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逐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A股公司越来越重视ESG表现,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境管理和公司治理,在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A股公司的ESG评级得到了整体提升,这一趋势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提高投资者对A股公司的信心。
在监管推动与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正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评级报告(2025年)》显示,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整体呈上升趋势。
这一系统性跃升不仅印证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更意味着在ESG理念驱动下,A股优质资产正步入全球视野下的价值重估窗口期。展望未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增强评级公信力、推动标准协同,将成为ESG生态共建的重要方向。
国际评级跃升
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表现整体呈上升趋势。
中上协数据可以印证:2021年至2025年,华证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ESG总分上升4.93%,商道融绿评级上升6.79%;2021年至2024年,中诚信绿金和MSCI评级的A股平均分数分别攀升16.51%和1.38%;2022年至2025年,中证指数评级的A股平均分数实现1.14%的增长。
上市公司ESG信息的高质量披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信任票”。目前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中有36.8%的企业ESG评级提升,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家数占比由去年底的7.2%大幅跃升至14%,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提升,领先评级公司数量由“十三五”末期的2家增长至54家。
“国际评级跃升背后,是监管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显著成效,更是企业ESG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必然结果。”商道咨询合伙人刘涛认为,ESG评级的提升将促使全球投资者从资产质量、环境治理参与度等维度重新审视A股价值,推动A股在全球可持续投资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市场资金积极响应。截至10月底,中证、国证可持续指数产品规模合计约为1250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了两倍多,ESG基金在新发与存量产品中的占比持续攀升。“从近期调研情况看,境外机构投资者还在持续加大可持续领域的投资,特别是加大了对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区域的投资。”证监会上市司副司长张艳透露。
在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看来,ESG评级对企业的价值远超“一纸成绩单”。“它是企业向重视ESG的机构投资者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键沟通工具。这一认知正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ESG评级的‘竞速赛’。”
带来价值重估机遇
A股上市公司ESG表现上升,优质资产有望迎价值重估。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ESG评级作为其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从定价机制看,ESG评级的变动不仅传递出企业在可持续治理与风险控制方面的动态信号,还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稳定性与资本成本的预期,在资本市场中承担着长期价值识别与风险定价的功能。
“这一机制体现了ESG评级在资本市场中作为‘非财务信号’的定价功能。”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评级上升意味着信息透明度提高、治理改进或社会责任强化,投资者会下调风险溢价,推动股价上涨;评级下降则释放负面信号,投资者提高风险补偿要求,引发估值收缩。
从投资者结构看,长期资金的配置偏好进一步放大ESG评级的估值效应。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正加速将ESG因素纳入核心投资决策流程。
中上协举例,近一年来,包括创业板指数、上证380指数、上证180指数、中证A500等在内的宽基指数相继修订编制方案,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如剔除ESG评级在C级以下的公司等。因此,从吸引长期资金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应关注评级提升。
从融资成本角度看,ESG表现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为其价值提升提供了直观的量化证明。
毕马威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及资产管理公司日益将ESG指标纳入投资决策,使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能够获得更低的资本成本。
国内多项针对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趋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总监周京表示,研究表明,企业ESG评级得分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其债务融资成本平均可下降约5.17%。与国有企业发行人相比,非国有企业发行人践行ESG理念更容易降低其债券融资成本。这一现象凸显了ESG表现对融资成本影响的普适性和显著性。
协同构建良好生态
市场人士分析,对ESG评级带来的估值重塑机遇,企业、评级机构与监管部门需协同推进,构建更加健康、透明的ESG生态,充分释放ESG价值潜能。
在企业层面,提升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与全面性,在关键议题上建立领先优势成为当务之急。
“ESG评级直接影响资金流向,企业应关注国际可持续发展趋势,争取在关键议题上建立领先优势,例如在碳排放、绿色技术等方面力争行业前列。”责扬天下创始人殷格非表示。
郭沛源建议,部分企业报告内容多为定性描述,缺乏量化数据和具体行动计划,在ESG信息披露方面仍有改进空间。上市公司应根据相关行业标准、监管要求和自身情况,持续提升ESG报告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实质性,注重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强化与投资者的双向沟通也至关重要。“上市公司除了比照ESG评分结果逐一进行校正和改善外,还应加强与评级机构分析师的沟通,动态反馈企业一些新做法,并及时获取评级机构对这些做法的意见,做到信息沟通的双向性、动态性、及时性。”鲁政委建议。
在评级机构方面,增强评级方法论的透明度与稳定性是提升机构公信力的关键动力。“目前国内不同ESG评级机构对同一企业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建议机构公开评级指标与方法,并借鉴国际标准,提升评级一致性与可比性。”殷格非说。
殷格非进一步表示,评级机构应主动公开指标体系、权重设置及数据来源,方法调整时也应给予市场充分预期与合理解释,以降低因方法突变引发的评级波动。
在监管层面,可探索推进境内外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规则和评价评级标准的协调或趋同。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与规范,出台符合中国实际、兼顾行业特点的ESG信披指引,推动建立统一、公认的评级标准,并通过提升评级机构独立性与方法透明度,助力优质企业获得更客观、高质量的ESG评价。”刘涛建议。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6076.html发布于 2025-11-26 10:04:4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