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科蒂与开云的法律纠纷,古驰美妆的新动向,欧莱雅成为新伙伴?

访客 2025-11-17 10:07:14 21396 抢沙发
科蒂起诉开云,涉及法律纠纷;同时古驰美妆转向欧莱雅,疑似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近期,科蒂与开云之间发生法律纠纷,引发业界关注,古驰美妆欧莱雅合作动向引人瞩目,双方合作或将重塑美妆市场格局。

近日,美妆集团Coty科蒂通过旗下子公司在英国商业法庭起诉Gucci古驰及其母公司法国Kering开云集团,诉讼涉及古驰美妆和香水业务的授权问题。

在近期举行的科蒂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公司首席执行官Sue Nabi被问及“针对开云集团违约提起的诉讼”,回应称:“我不会对正在进行的诉讼置评,但可以明确表示我们将捍卫自身权益直至最后一天、直至合约终止的最后一刻。”同时明确现有授权协议未变动,将继续运营Gucci美妆业务,仅在符合公司价值的前提下评估提前终止可能。

开云集团则就该案回应称:“针对科蒂公司就古驰授权事宜向英国法院提起的诉讼,开云集团坚决驳斥科蒂集团毫无根据的指控,并将全力捍卫自身权益。”

这场围绕美妆授权的博弈,早已超越单纯的企业纠纷范畴,成为透视全球美妆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切口。

高端香水成“救命稻草”,古驰或为科蒂高端业务的“压舱石”

科蒂与开云的法律纠纷,古驰美妆的新动向,欧莱雅成为新伙伴?

科蒂近期公布了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财务数据。

科蒂与开云的法律纠纷,古驰美妆的新动向,欧莱雅成为新伙伴?

其中,本季度科蒂的整体交付符合预期,但财务数据呈现短期压力:净收入为15.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2.32亿元),按报告计算下降6%,在LFL(同类可比)基础上则下降了8%。这一业绩表现延续了此前的下降趋势,也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的前三季度收入负增长。

其高端美妆部门(Prestige)实现净收入10.69亿美元,占总营收68%,LFL同比下降6%。其中,高端香水品类成为科蒂在本季度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细分品类,同比增长达中个位数,延续了过去三个季度的稳定趋势。

科蒂与开云的法律纠纷,古驰美妆的新动向,欧莱雅成为新伙伴?

另外,科蒂2025财年也出现爆冷,其实现净收入58.929亿美元,同比下滑4%,这是近五个财年中首次出现年度营收负增长。且,其全年净亏损达到3.811亿美元。

但从香水领域表现来看,科蒂集团香水已经占收入的60%以上。

具体到品牌,科蒂高端香水类增长2%,消费级美容香水类增长8%,超高端香水类实现9%的增长。

科蒂表示,这主要是由于Davidoff Cool Elixir、Gucci Flora Gorgeous Gardenia Intense以及adidas Vibes等爆款产品所推动。此外,科蒂在财报中透露,过去两年,高端美容部门香水业务实现14%增长。

因此,对科蒂而言,聚焦香水这一核心品类是其拉动增长的关键一步。而古驰正是支撑这一转型成果的关键资产,绝非可有可无的业务补充。

据悉,科蒂自2016年起持有古驰相关授权,该业务便约占其总销售额的8%、总利润的11%。在科蒂大众美妆业务持续亏损的背景下,古驰所在的高端香水板块更成为其抵御业绩风险的“定海神针”。

授权模式遭挤压,易被替代

目前,科蒂旗下50多个香水和美妆品牌多数是授权代理的,并非自有品牌,而今年开始这些香水业务也都陆续回归母公司或者投身其他集团,比如除古驰外,Prada旗下的Miu Miu与科蒂结束合作,转投欧莱雅;法国高端运动时尚品牌Lacoste的香水、美妆授权协议也终止。

此前有国际投资机构表示,科蒂严重依赖授权经营,约14%的授权将在未来三年半内到期。但这一依赖授权模式的隐患在资本市场也已显现。

从商业模式本质来看,授权经营使科蒂长期陷入“双向承压”的被动局面。

一方面,品牌方在合作中掌握绝对主导权,不仅会抽取相对应的利润分成,还会对产品研发方向、定价体系、渠道布局等关键环节施加严格限制,导致科蒂难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品牌忠诚度不断提升,授权品牌的用户粘性本质上归属品牌方而非科蒂。一旦合作终止,科蒂将直接失去对应客群与市场份额,前期投入的巨额营销与运营成本也将付诸东流,形成“为他人作嫁衣”的尴尬结果。

反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头部竞争对手,早已完成自有品牌矩阵的搭建——通过收购潜力小众品牌,并倾注资源悉心孵化,形成了覆盖大众、中高端及奢华线的完整产品体系。这类企业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经营权,更能凭借技术沉淀与品牌溢价获取更高利润空间,抗风险能力远非依赖授权的科蒂可比。

更严峻的是,科蒂近年虽尝试通过收购自有品牌推进转型,但成效甚微:大众彩妆品牌Covergirl封面女郎、Max Factor蜜丝佛陀、Rimmel等是科蒂于2015年从宝洁手中收购而来,但因整合策略失当,市场声量与市场份额双双萎缩,反而成为拖累整体业绩的“包袱”。授权业务的持续流失与自有品牌的增长乏力形成“双重挤压”,将科蒂推入“旧业守不住、新业起不来”的发展困境。

授权到期的步步逼近,更让科蒂的发展前景充满变数。

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全球消费复苏疲软等外部压力,正持续挤压其利润边界。对科蒂而言,单纯依赖续约谈判已无法破解根本问题,如何加速构建自有品牌竞争力、打破对授权模式的路径依赖,成为决定其能否在美妆行业持续立足的核心命题。

美妆行业进入“自主掌控”时代

全球美妆市场已从“规模扩张”进入“质量竞争”周期,品牌自主权、全产业链掌控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科蒂为代表的依赖授权“轻资产模式”虽能短期获利,但长期缺乏抗风险能力,当奢侈品牌纷纷收回控制权、头部美妆集团加速自有矩阵搭建,中间代理型企业的生存空间将持续被挤压。

未来,美妆行业的竞争将呈现两大趋势:

一是“自主化”,企业需强化自有品牌建设与研发创新,掌握产品定义权与用户资产;

二是“生态化”,头部企业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构建全产业链能力,形成从原料研发到渠道分销的闭环。专业分工与资源整合并行,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对科蒂而言,当前的战略调整是破局的关键。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香水优势品类,同时需解决自有品牌整合能力不足的痛点,通过技术专利化、渠道精准化构建竞争壁垒。而对于整个行业,这场博弈标志着“授权时代”的逐步落幕,“自主掌控、生态协同”成为新的游戏规则,能够适应这一变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总结

科蒂的困境,本质上是美妆行业“授权经济”与“自营生态”博弈的缩影。当奢侈品集团将美妆从“授权变现工具”升级为“品牌叙事核心”,科蒂能否完成从“寄生者”到“共创者”的蜕变,将决定其在全球高端美妆格局中的存续地位。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482.html发布于 2025-11-17 10:07:14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39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