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访客 2025-11-04 16:56:56 80989 抢沙发
硅基智能年收入达6亿,却面临盈利难题,带着8万数字人冲刺港股,行业分析指出,硅基智能面临技术投入大、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导致盈利困难,硅基智能需要寻求突破,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走向盈利之路。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IPO观察哨》

作者丨DW

“假如生命只剩下一年,你要做的十件事是什么?”2023年,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硅基智能创始人司马华鹏的回答是:把自己克隆出来。这个决定背后,是一位父亲对9岁儿子深沉的爱意。即便自己发生不测,AI分身也能陪伴孩子长大。

这一想法深受电影《流浪地球2》启发。为此,他耗时一年,整理308万字个人记录,打造出自己的AI分身“simahuapeng.ai”。这个为爱而生的AI分身,也成为了硅基智能“数字永生”终极愿景的起点。

如今,这个始于个人情感的宏大叙事,正迈向资本市场的新阶段。10月31日,硅基智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并非无名之辈,其以32.2%的市场份额稳居2024年中国数字人智能体行业首位,已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提供商。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官网)

然而,光鲜的市场地位,难掩其商业化的现实困境。大客户依赖症、持续的盈利能力不足、对直销模式的过度依赖,以及在AI大厂与垂直厂商夹击下如何保持领先,都成为其IPO之路上必须回答的考题。

01 “卖数字人”年入超6亿,腾讯为最大机构投资者

直播间里,带货主播正卖力地介绍产品;舞台上,歌手正激情四射地边舞边唱……屏幕另一端的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并非真人,而是借助AIGC技术生成的“数字人”——被司马华鹏称为“硅基劳动力”。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官网)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这些“硅基劳动力”均出自AI企业硅基智能之手。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曾为刘润、江南春等商业领袖创造数字人分身,正试图用AI重塑内容生产与商业服务。

硅基智能的崛起,离不开资本加持。自成立以来,硅基智能已完成10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十亿元,背后集结了腾讯、红杉中国、招银国际等一众头部机构。

根据招股书,其股东结构星光熠熠。创始人司马华鹏为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26.54%的股份;林芝腾讯持股16.59%,是除创始人外的最大机构投资者。2025年5月,公司完成2亿元D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1.5亿元。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硅基劳动力”的提出者司马华鹏,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曾在俄罗斯创立Returnil杀毒软件,获得VTB银行投资,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商业经验。他曾表示,其愿景是“让每个商家做得起直播”。

自2019年进入虚拟数字人领域以来,硅基智能已布局数字永生、AI电商、知识生产三大重点领域,手握139项全球专利,准备在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讲述一个关于“硅基劳动力”的故事。

02 拿下全球第二,却难破“亏钱”魔咒?

在创始人司马华鹏的宏大蓝图中,硅基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数字永生”。他将这一构想拆解为三步走的战略路线图:第一步是克隆形象与声音的“数字孪生”;第二步是克隆思想的“数字原生”;第三步便是终极形态的“数字永生”。

然而,这条通往未来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9年,当硅基智能推出首个AIGC数字人时,市场反应冷淡,一度陷入“免费都没人用”的窘境。

转机出现在2022年。商业大V刘润在年度演讲中的重磅推荐,让硅基智能“出圈”;同年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是为AI大模型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抖音放开本地生活的数字人直播,硅基智能的数字人开始批量“上岗”,迅速渗透至电信、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累计部署超过8万个数字人智能体。

但商业化的成功,未能立刻转化为盈利。

招股书显示,一方面,营收高歌猛进。从2022年的2.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5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达3.26亿元,呈现增长态势。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另一方面,盈利能力却始终是其短板。2022年至2024年,硅基智能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4622万元、2941万元和3524万元。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按未经审核的财务数据计算,期内亏损为829万元。不过,若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经调整后,其净利润为529万元。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更揭示了行业竞争加剧的残酷现实。从2022年的38.5%攀升至2023年的45.8%高点后掉头向下,持续下滑。2024年毛利率降至34.3%,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滑落至31.6%。

盈利困境的背后,是两大核心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先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5月,硅基智能已布局139项全球专利,研发团队占比超70%。2022年至2024年,研发开支从7543万元激增至1.5亿元。

其次,是极度依赖的直销模式。2022年至2024年,直销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96%以上,2025年上半年甚至高达98.3%。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维护大客户关系,但也意味着高昂的销售成本和受限的市场扩张速度,为未来的规模化增长带来挑战。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对于硅基智能而言,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扩张的同时,找到一条通往可持续盈利的路径,将是其登陆资本市场后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

03 当半数命运系于一家客户,商业模式背后潜藏多重风险

随着硅基智能正式向港股发起冲刺,创始人司马华鹏和他描绘的“为世界创造一亿硅基劳动力”的蓝图,正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严格审视。这家AI数字人赛道的先行者,在商业化落地上拔得头筹,但其港股之旅,依然充满挑战。

数字人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数字人市场规模约41.2亿元,增长率高达85.3%。预计到2029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5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3.5%。

然而,赛道竞争已是一片红海。上游,百度、腾讯、阿里等大厂凭借AI大模型技术强势领跑;侧翼,魔珐科技、网易瑶台等垂直厂商则在细分场景深耕。与此同时,数字人可能被应用于电信诈骗等场景,其背后的数据隐私和合规性问题都是未来待解决的挑战。

面对激烈的竞争,硅基智能的招股书揭示了其商业模式背后潜藏的多重风险。

硅基智能在招股书中坦言,为与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等大型客户建立合作,公司采用“具竞争力的定价模式”,导致毛利率较低。这无异于一场“以价换量”的豪赌,规模上去了,盈利却成了难题。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另外,高企的应收账款风险正急剧恶化。招股书显示,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的0.57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2.33亿元,而坏账减值也同步激增,从500万元增至3760万元。更危险的是,回款周期从70天拉长至124天。硅基智能在招股书中直言,不要求客户提供抵押品,这无疑加剧了坏账风险。

此外,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也增加了硅基智能的潜在风险。招股书显示,硅基智能最大客户(中国领先的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6%飙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4.4%,同期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更是增加到了87.5%。将半数以上的命运系于一家客户,此种商业模式或让投资者难以安心。

硅基智能面临盈利难题,年入六亿仍冲刺港股,八万数字人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图源:招股书)

对于硅基智能而言,港股IPO无疑是一场关乎生死的“大考”。资本市场愿意为“一亿硅基劳动力”的宏大愿景买单,但更会警惕其背后不断累积的应收账款、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以及持续“烧钱”的研发投入。

这场IPO募集的资金,究竟是能帮助其加固护城河、穿越风险,还是仅仅为现有模式续命?香港资本市场,正等待它的答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4546.html发布于 2025-11-04 16:56:5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098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