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永辉超市上半年预亏2.4亿:胖东来调改93家门店,闭店短期承压

访客 2025-07-15 17:09:33 18049
永辉超市上半年预亏2.4亿:胖东来调改93家门店,闭店短期承压摘要: 文|大湾区经济网"让永辉不要着急,用2至3年的时间回归健康,这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不要亏钱。"这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2024...

文|大湾区经济网

"让永辉不要着急,用2至3年的时间回归健康,这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不要亏钱。"这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2024年亲自帮扶永辉时的叮嘱。2025年7月14日,永辉超市半年报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8.3亿元,同比转亏。尽管业绩短期承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胖东来团队直接帮扶及永辉自主学习调改下,全国124家调改店已呈现积极信号——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7472万元,端午节期间80余家调改店销售额同比增长87%。永辉的转型究竟是陷入泥潭,还是黎明前的阵痛?胖东来帮扶下的调改措施,又将如何重塑这家零售巨头的未来?

业绩解析:转型成本拖累利润,调改店初现曙光

永辉半年报数据呈现明显的"转型期特征"——短期成本高企导致账面亏损,但调改门店已展现盈利潜力。

永辉超市上半年预亏2.4亿:胖东来调改93家门店,闭店短期承压

半年报数据。来源于Wind

扣非亏损主因一次性转型成本。8.3亿元扣非净亏损中,约13.5亿元来自门店调改、闭店清算及供应链改革的一次性支出。具体包括:93家调改店的歇业装修损失(4.5亿)、新设备投入(0.93亿)、旧资产报废(1.2亿);227家闭店产生的租赁赔偿(1.135亿)、人员安置(0.8亿)、商品出清(2亿);供应链改革中50%老商品汰换的清仓成本(3亿)。这些成本均为阶段性投入,随着调改完成将逐步减少。

调改店盈利数据亮眼。与整体亏损形成对比的是调改门店的积极表现: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一季度累计利润7472万元,单店月均利润达60万元;端午节期间,80余家调改店销售额同比增长87%,客单价提升15%,复购率提高至30%。永辉副总裁王守诚表示:"满三个月的调改店基本都可以实现盈利,调改后销售基本会实现翻番增长。"

二季度亏损收窄趋势显现。尽管二季度单季归母净亏损3.88亿元,但较去年同期的4.62亿元已减亏16%,且亏损主要集中在4-5月调改高峰期。随着6月124家调改店全面开业,单店日均销售额已从调改前的8万元提升至15万元,显示转型效果正在逐步释放。

胖东来帮扶的"三板斧"

永辉与胖东来的合作并非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胖东来团队深度参与的"定制化调改"。根据双方协议,胖东来派驻核心团队驻场永辉总部及试点门店,从商品、服务、员工激励三方面实施系统性改革。

永辉超市上半年预亏2.4亿:胖东来调改93家门店,闭店短期承压

胖东来爆改永辉资料图。

商品结构重构:聚焦"民生刚需"。在胖东来团队指导下,永辉调改店大幅精简SKU,从传统的2-3万个缩减至8000个左右,重点保留高周转民生商品。同时引入"极致单品"策略,如定制款大米、直采蔬菜等,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将价格降低10%-15%。佘咸平介绍:"我们淘汰了大量低效商品,让每个品类都有明确的价值定位,这是销售额增长的核心原因。"

服务体验升级:员工分红激发动力。借鉴胖东来的员工激励机制,永辉调改店实施"利润共享"计划——门店盈利后,提取部分利润用于员工分红。王守诚透露:"调改店开店三个月进入成熟期后,员工月收入可增加2000-3000元,这极大提升了服务积极性。"数据显示,调改店员工服务满意度从调改前的65分提升至88分,顾客投诉率下降40%。

供应链直采深化:压缩中间环节。胖东来专家协助永辉重构生鲜供应链,将直采比例从原来的50%提升至70%,减少二级批发商环节。通过与产地直签协议,永辉调改店生鲜损耗率从8%降至5%,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佘咸平表示:"供应链改革虽然短期有清仓成本,但长期看,直采模式将持续提升我们的价格竞争力。"

规模适配与阵痛期管理

尽管调改初见成效,永辉仍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全国千店规模与胖东来区域模式的适配问题,以及转型阵痛期的成本控制。

规模适配的平衡术。胖东来以"小而美"的区域深耕著称,而永辉作为全国性连锁企业,需在1000余家门店中因地制宜推广调改经验。为此,永辉采取"分类推进"策略:一线城市门店侧重精品化,二三线城市聚焦民生商品,下沉市场保留高性价比优势。目前124家调改店中,不同区域门店均实现销售额增长,验证了模式的可复制性。

成本控制的精细化。针对市场对转型成本的担忧,永辉采取"分步投入"策略:单店调改费用从初期的200万元降至100万元,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设备成本;闭店节奏放缓,优先通过调改盘活低效门店,2025年计划闭店数量已从300家缩减至227家。佘咸平强调:"成本的阵痛随着投入部分的变小,最多一到两个季度内转换完成,大家一定会从财务表现上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永辉。"

永辉超市上半年预亏2.4亿:胖东来调改93家门店,闭店短期承压

行业对比:转型中的"永辉样本"

在传统商超普遍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永辉的转型路径具有行业参考意义。对比同行,永辉的调改措施展现出独特优势:

与高鑫零售(大润发)对比:大润发通过关闭100家低效店实现扭亏,但聚焦区域市场的策略难以复制到永辉的全国网络;永辉则通过调改提升单店效率,保留全国布局优势。

与家家悦对比:家家悦深耕山东区域,生鲜供应链优势明显;永辉则借助胖东来帮扶,在商品结构与服务体验上实现跨越式提升,弥补了此前的短板。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指出:"永辉的转型是传统商超应对消费变革的积极尝试,其'外部帮扶+内部消化'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

曙光在前的转型征程

根据永辉的转型规划,2025年7月底调改店将达150家,9月底200家,2026年春节前突破300家,6月前完成全部门店调改。随着调改店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将逐步显现。

盈利预期明确。按当前调改店盈利水平(单店月均利润60万元),200家调改店成熟后年利润可达14.4亿元,足以覆盖当前亏损。管理层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进入盈利释放期,2026年实现全面盈利。

名创优品协同效应待释放。名创优品62.7亿元入股后,已开始协助永辉优化非生鲜品类供应链,首批500个SKU的小商品已进入调改店,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双方计划2025年合作开发1000个定制商品,进一步增强商品竞争力。

股价反映长期信心。尽管年初至今股价跌超两成,但自去年9月名创优品入股消息公布以来,永辉股价已累计上涨1.1倍,显示市场对转型长期前景的认可。机构研报普遍认为,随着调改成效持续释放,永辉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成长

永辉超市半年报的亏损,是传统零售企业转型期的典型阵痛。在胖东来团队的深度帮扶下,调改店已展现出清晰的盈利路径,商品结构优化、服务体验升级、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改革逻辑正在得到验证。转型从来不是坦途,短期成本压力难掩长期价值重塑。对于永辉而言,只要坚持调改方向,控制转型成本,这家零售巨头有望在2-3年内重回健康发展轨道,为行业贡献传统商超转型的"永辉样本"。

本文综合 澎湃新闻、搜狐、财联社等媒体报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