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少女被罕见病“封印”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新技术助她重绽笑容

访客 2025-04-17 14:09:09 31258
少女被罕见病“封印”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新技术助她重绽笑容摘要: 通讯员 刘禹4月1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22岁的小贝(化名)笑容灿烂。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背后...

通讯员 刘禹

4月16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22岁的小贝(化名)笑容灿烂。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背后,却承载着一段持续七年的医学奇迹——作为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Cleidocranial Dysplasia,CCD)患者,她曾因严重口腔颌面畸形陷入人生至暗时刻,而在口腔科主任彭友俭教授团队创新疗法的帮助下,她不仅重获咀嚼功能和清晰发音,更找回了属于花季少女的自信笑容。

十万分之一的生存挑战:罕见病“封印”笑容

彭友俭教授介绍,颅骨锁骨发育不全综合征作为一种发病率仅1/100000的罕见遗传疾病,以锁骨发育不全、颅骨缝闭合延迟为特征。权威数据显示,约90%的该病患者伴有复杂的口腔颌面畸形,包括乳牙滞留、恒牙埋伏、多生牙丛生等“三联征”,导致患者面临咀嚼、语言、社交等多重生存困境。

QQ20250417-131211.png

15岁小贝的口内照

“吃最软的面包都要嚼十几分钟,喝粥时汤水会从牙缝漏出。”小贝的母亲哽咽回忆道,“孩子不敢开口说话,怕别人笑话她的‘怪异发音’;不敢参加集体活动,因为害怕被嘲笑‘缺牙怪’。”青春期的自卑与孤独,让这个本该灿烂的年纪蒙上了阴霾。

破局罕见病治疗:三十年磨一剑的“中国方案”

在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无果后,小贝一家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根据口腔全景片,她的乳牙滞留、埋伏恒牙及多生牙数量均异常增多。

15岁的她本应全部替换的乳牙仍有十余颗未脱落,而埋伏的恒牙如同“地雷阵”般深藏牙槽骨中。更棘手的是,多生牙的挤压导致正常牙齿错位,甚至完全无法萌出。经过综合评估,彭友俭教授建议她接受“双循序渐进法”治疗。

少女被罕见病“封印”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新技术助她重绽笑容15岁小贝的口腔全景片

彭友俭教授表示,传统诊疗通常是在全麻状态下进行开窗牵引术,存在创伤较大、治疗周期较长等缺陷。通过其团队三十年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双循序渐进法”。该技术改变了以往的治疗方式,核心在于逐步、分阶段地移除多生牙和异常牙齿,并通过微创外科手术对埋伏牙进行牵引,同时配合正畸装置逐步调整牙齿的位置。整个治疗过程患者无需全麻,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的特点,更贴合中国青少年及其家长在精神、心理以及经济方面的需求,同时更适应患者的体质特点。

七年攻坚见证医学温度:从功能修复到心灵重建

在治疗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心理建设尤为关键。“每次复诊,团队都会用动画和模型讲解治疗进展,鼓励她参与治疗决策。当第一颗埋伏牙成功萌出时,孩子眼里的光,比任何医学突破都珍贵。”彭友俭教授表示,对于该病患者而言,口腔治疗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患者心灵的治愈。

少女被罕见病“封印”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新技术助她重绽笑容小贝矫治后口内照

在7年的治疗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交织并进。针对小贝复杂的口腔状况,彭友俭教授团队先后实施6次微创手术,23次矫治器调整。医护团队用“微笑训练”“语音纠正”等特色医疗服务,帮助小贝逐步走出心理阴霾。

4月16日的最新一次复查显示,小贝的咬合功能恢复达正常水平90%,面部美学指标改善72%。“现在我能吃苹果、啃玉米,说话也清楚了。”小贝不仅重塑了咀嚼与语言功能,更以自信的笑容重新拥抱生活。

少女被罕见病“封印”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新技术助她重绽笑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团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作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始终立足学科前沿,深耕口腔疾病防治与技术创新。学科现为湖北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及武汉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单位,在儿童牙颌畸形早期干预、舌侧隐形矫治、个性化精准治疗等领域形成显著技术优势,其独创的复杂疑难病例诊疗体系为众多患者重塑健康笑容。

(图片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提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