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上海关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规模超1200亿元 未来将形成更多“上海经验”

7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成效及复制推广情况。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介绍了相关进展与成果。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
吴伟表示,自《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印发以来,上海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在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全力推动80条试点措施的落地见效。主要体现为“四个进一步”。
具体来看,吴伟介绍称,贸易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升。聚焦航运便利化,优化国际中转集拼运作模式,对境外启运、洋山中转、运往第三国的货物免于检验,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带动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到18.6%,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排名跃升首位。聚焦资金便利化,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7.9万个,设立外汇局主管的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169家,更好满足企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的需要。聚焦通关便利化,对酒类实施便利化标签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
数字贸易创新进一步提速。突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数据交换系统,完成与新加坡“一次申报、双边通关”试点,实现企业申报数据的智能转换和共享。突出关键应用开发,建设跨境电子发票互操作平台,完成上海和新加坡、日本企业间的验证测试。突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聚焦企业诉求最高频的行业,制定金融、贸易、航运三个领域的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首创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数据跨境服务,帮助数据处理者高效合规开展数据跨境活动。
“边境后”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着力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强化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改革一体推进,2200多个采购项目采用新规则,1000多个项目发布中英文公告。不断提高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强化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建持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搭建“调解、仲裁、审判”一站式劳动人事服务平台。
制度型开放红利进一步释放,通过扩大开放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比如,推动建设国际再保险交易中心,吸引了26家国内外保险公司入场,提高再保险的承保能力,实现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突破升级,登记分出保费突破1300亿元。再比如,出台全国首部专门规范保税维修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保税维修业务发展若干规定》,进一步推动保税维修新业态创新发展、规模提升。2024年,上海关区保税维修进出口规模超过了1200亿元,同比增长73.9%。
吴伟表示,未来上海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拓展应用场景,持续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形成更多“上海经验” 与 “上海做法”。同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上海将与各地携手做好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工作,在更大范围推进制度型开放。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张炎良北京报道
编辑 杨珒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