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打嘴仗,家电行业这半年都在拼什么?

文|深响
越是高阶的商战,招式越是简单直接——比如大佬间的口水仗。过去,车圈、科技圈、互联网界的大佬们常在舆论场中激烈交锋,话题度拉满。如今,这股潮流正蔓延至素来低调的家电圈。
6月初,董明珠为郑州"董明珠健康家"门店开业剪彩并直播探店,期间火力全开,控诉同行虚假宣传等行为。无独有偶,小米总裁卢伟冰放出豪言"小米空调今年进全国前三、2030年冲前二",美的董事长方洪波直接回应"战术上重视小米,战略上不惧小米",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大佬发言的犀利程度,往往和行业的竞争压力成正比。家电行业日渐"车圈化"背后,是肉眼可见的增长困境。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洗衣机、空调一季度销售额、销售量增长微弱,冰箱量价齐跌;彩电经历了一季度的反弹后,4月出货量环比、同比分别下降8%、4.3%,连续6个月的增长戛然而止;扫地机器人看似高歌猛进,实则深陷价格战泥淖,奥维云网检测显示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产品均价从去年的4000元档下滑至3000元档……
刚落幕不久的"史上最长618",家电品牌也是相当低调。美的发布战报称蝉联全网总销售额行业第一,但并未透露任何具体数字;格力、海尔、TCL等巨头和一众网红小家电品牌的战报也相对简约。
平台发布的官方榜单也只有排名,未提及具体销售数据,其中美的、海尔、格力位居天猫大家电618全周期品牌销售榜前三,小家电三甲则被美的、米家和石头占据。另外几个平台的情况也类似,头部大品牌占据榜单前列。根据星图数据,京东618家电销售额前五名分别为美的、海尔、格力、小米和小天鹅,抖音前三名和京东完全一样,只不过小天鹅和小米的位置换了过来。
刚需属性加上国补刺激,家电的基本盘无需怀疑。但刚需的另一面,是理性主导的主流消费观,要创造新增量尤为不易。中怡康的报告指出,使用国补的消费者中,71%是出于换购需求,大规模补贴并未带来太多新增需求。
过去几年,以高端化、智能化为主导的家电升级浪潮汹涌一时,可如今已瓶颈骤现。赛道比以往更拥挤,创新比从前更困难,更崎岖的关卡被摆到了所有人面前。
同病相怜:高端受阻,白电"三大件"以价换市
白电领域,空调、冰箱、洗衣机三大主力赛道境遇相似,都陷入了增长放缓、牺牲价格抢份额的局面。
空调销售量相对乐观,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一季度共售出5478万台,同比增长11.9%;只可惜量涨价跌,一季度线上总体销售均价下滑1.9%,全渠道零售总额下滑约2%;
洗衣机中规中矩,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5.9%至216.3亿元,销售量同比增长约5.7%至1023.1万台;不过和空调一样,线上销售均价录得下跌,线下增速也不及销售量,以价换市趋势明显;
冰箱寒意最足,各项数据全面滑坡: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跌2.9%至286亿元,销售量同比下滑1.3%至813万台。
冰箱市场寒意十足 图源:奥维云网
细看可以发现,无论空调、洗衣机还是冰箱,最大烦恼都是高端市场增长势头减弱,过去几年靠涨价、发力高端系列建立的增长惯性难以为继。
比如冰箱市场,作为高端代表的法式多门、十字门、对开门产品价格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平嵌、零嵌等高端嵌入式产品均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对开门、法式多门冰箱均价跌幅都在4%以上。洗衣机也有相似的情况,"洗-烘-护"一体化产品增长停滞,传统的滚筒单洗洗衣机、波轮洗衣机销量占比有所回升。
节能则是消费者关注的另一大要素,除了顺应环保潮流外,更重要的还是省电费。以空调为例,今年618期间华凌1.5匹"超省电"Pro挂机空调、小米1.5匹"巨省电"Pro挂机空调、海尔1.5匹"净省电"挂机空调和奥克斯省电侠Pro系列空调等1500-2000元价位的产品成交额纷纷破亿,在京东新品爆款榜上排名前列。
但不同于大盘的震荡,白电三巨头的业绩依旧亮眼。一季度,美的、海尔、格力营收、利润双增长,且利润增速均高于营收,赚钱能力令人惊喜。
美的一季度总营收1278.39亿元大幅领先,净利润则达到124.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49%和38.02%;
海尔智家增长稍为逊色,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涨10.06%和15.09%至791.18亿元和54.87亿元,但胜在海外市场增长强劲,海外营收占比以提升至52%;
格力则是闷声发财的典型,415.07亿元的总营收不及美的、海尔智家,但14.31%的净利润率领先对手一个身位。
美的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增 图源:财报
这也侧面表明,行业上升通道收窄、大盘增量减少将加剧头部效应。以冰箱为例,海尔、美的今年前五个月牢牢占据前二,其中美的的占有率已经连涨四个月。
对比之下,长虹美菱、澳柯玛等二、三线白电品牌都陷于"微利"状态,前者一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6.18%至1.74亿元;后者毛利率仅有14.21%,环比零增长,比美的、海尔、格力三巨头都低了超过10个百分点。
归根结底,头部品牌的规模效应、渠道、资金实力远胜中腰部品牌,以价换市的主流趋势下,优势进一步放大。中腰部品牌想要和头部品牌竞争、清库存,要么得加大营销力度,要么要提供更高折扣,自然会牺牲利润。
电视回暖:mini LED狂飙,高端化还能走多远?
和白电相似,电视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也在高端产品。
根据洛图科技的数据,一季度电视整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7%至884万台。其中,mini LED电视为代表的高端产品涨势凶猛,一季度销量同比暴涨520%,今年618期间京东百吋电视成交额也同比大涨260%,平台数据显示购买85英寸以上大屏电视的用户占比超过35%。头部品牌卖最好的也都是超大屏Mini LED电视,如TCL的QD-miniLED Q9L Pro系列、小米的S Mini LED 2025系列大促周期内成交额均告破亿。
电视销量回暖 图源:洛图科技
从竞争格局来看,电视品牌三层金字塔结构清晰,头部之间的竞争最为激烈。
头部梯队是TCL、海信、创维、小米组成的TOP 4品牌,一季度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较去年同期增长3.1%,品牌集中度再度提升。其中,TCL系出货量超200台,继续排名第一,小米系(含红米)出货量也突破了180万台,二者市占率都在20%水平线左右,榜首之争白热化;海信、创维两家传统大厂稳扎稳打,前者的子品牌Vidda表现抢眼,3月出货量一度排名行业第二。
第二梯队长虹、海尔、康佳、华为等品牌出货量在50万台以下,和前后两个梯队都拉开较大差距;再往后的第三梯队则是松下、三星、索尼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合并市场份额不及5%,愈发边缘化。
总体而言,电视市场的mini LED这根顶梁柱相当可靠——但潜在的风险也在于,当所有希望都压到mini LED身上,会否适得其反?
事实上,mini LED电视并非无懈可击。一方面,随着技术普及以及上游产业链成熟,mini LED电视的价格有所回落,技术溢价空间也遭到削弱,TCL等厂商已经开始转向"技术平权",将高端技术下放到中端产品。以被视为经典尺寸的65英寸mini LED电视为例,根据洛图科技的统计,其均价较2019年的高位直降48%,部分主流产品已经跌至3000元价位。
另一方面,卷屏幕尺寸的玩法效果减退。以这一届618为例,根据奥维云网的监测,98英寸和100英寸超大屏幕电视均价分别为11056元和10369元,出现罕见"倒挂"现象。可见消费者并非一味追捧大尺寸电视,当满足阈值达到一定程度,尺寸更大、价格更贵的产品无法提供超过预期的观看体验时,人们便会转而追求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别忘了,mini LED电视的优点之一是使用寿命长、损坏易修复,换机周期本来就长。厂商只有拿出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或差异化卖点,才能让消费者买单。
网红洗牌:扫地机器人竞争激化,具身智能成突破口?
和电视一样迎来阶段性复苏的,还有扫地机器人。奥维云网的初步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扫地机器人总销量同比增长51.7%;刚结束的618,根据集瓜数据统计,扫地机器人全渠道销售额创下历年新高,其中天猫扫地机器人销售额同比增长54.9%,远高于家电行业整体的21%。
但在靓丽的销售数据背后,扫地机器人行业并不平静——洗牌悄然开启,竞争局势愈发复杂。
对内,头部品牌面临业绩分化。
一季度,石头科技业绩悲喜两重、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增长86.22%至34.28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大跌32.92%至2.67亿元,除此之外,毛利率、净利率等数据也都出现了同比下跌,销售毛利率仅45.48%,一夜回到2020年。
科沃斯这边则是一片向好,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06%和59.43%,至38.58亿元和4.75亿元,净利润环比更是接近翻倍。
石头科技一季度增收不增利 图源:财报
业绩的分化的根源,或许是两家头部企业迥异的发展规划,尤其是业务扩张层面。
石头科技更信奉高举高打策略,通过加大营销、研发投入加速产品迭代。根据财报,一季度石头科技销售、研发费用同比分别上涨149.04%和36.9%,而科沃斯这两项支出的涨幅分别仅有21.74%和6.94%。科沃斯采取的是"深挖墙,广积粮" 的策略,通过改善财务架构、积攒现金流,以应对日后挑战。数据显示,一季度科沃斯的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39.6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则暴涨1005.05%。
追觅同样采取积极扩张态度,重点放在线下渠道和海外市场。出席AWE2025(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期间,追觅扫地机事业部总裁孟佳透露追觅计划今年新开过百家旗舰店,且正在筹备美国工厂。孟佳表示,追觅全球门店数预计年内破万,品牌会针对不同地区做差异化运营,持续深入当地市场。
尽管采取的策略不同,石头科技、科沃斯、追觅们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抵御竞争对手冲击。新玩家争相涌入,让本就拥挤的扫地机器人赛道变得更加"机"满为患。
美的、格力、海尔等白电巨头早在2023年便开始下场,普渡机器人过去一年加快上新,陆续发布了SH1、PUDU MT1等新品,大疆秘密研发四年的首款扫拖一体机器人也被爆将在今年正式发布。
小家电和大家电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并无刚需属性,更接近于享受型消费,需求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行业自己去创造。新玩家涌入不是问题的关键,其症结在于新产品是否能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增值体验和新鲜感——否则,只会加速消耗消费者热情,让行业陷入无止境的零和博弈。
尴尬的是,近些年扫地机器人技术分化相当严重。比如避障技术上,石头科技坚持双目视觉避障,科沃斯则采用RGBD融合避障,追觅专攻激光+AI算法融合路线,通过AI Camera识别障碍物再用线激光和LDS雷达进行定位,行业缺乏共识和统一标准,技术路线分散、无法形成合力。找到一个能引领整个行业技术风向的突破口,至关重要——今年大火的具身智能,或许是那个正在等待的答案。
目前,头部品牌均已投身具身智能技术战——石头科技发布了第一款机械臂扫地机器人G30 Space,追觅计划给下一代产品增加"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科沃斯表示已申请15项具身智能发明专利,云鲸预告最早明年上市新一代具身智能产品。
具身智能的灵活度高、感知和执行能力更强,这是传统扫地机器人无法比拟的。尽管当下还有许多技术难关未被克服,但其所描绘的应用前景足以令人期待。
带有机械臂的石头科技G30 Space 图源;石头科技官网
风口增量:养护意识增强,"健康家电"崛起
风口有涨有落是常态,狂奔多年的扫地机器人走到分岔口之际,新风口也开始涌向。今年上半年,以健康养护为卖点的水家电、环境净化家电和生活用品养护家电增长势头喜人。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一季度净水设备零售额同比上涨18.3%至63.7亿元,销售量则增长6.9%至570万台,具备复合功能的净饮机、净水器销量走俏,比如618期间制冰净饮水机成交额同比增长260%,功能单一的饮水机则出现下滑;
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为代表的环境类家电出货量、销售额全年预计同比增长9.8%及7.7%,今年618京东平台除湿机销售额实现翻倍,天猫平台宠物空气净化器销量也实现翻倍;
一些传统品类也开始响应健康养护理念,改变设计方案,比如方便衣物分洗的多分区设计洗衣机热度颇高,Leader三筒洗衣机就成为今年618京东官方榜单的TOP级爆款新品,大促周期内成交金额破亿。
净水设备销量走高 图源:奥维云网
健康家电目前尚未涌现太多垂直细分品牌,头部大品牌是主要玩家。
其中,净水设备市场呈现国际大牌和本土品牌捉对厮杀局面,根据奥维云网数据,A.O.史密斯、安吉尔、美的、海尔(含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长期占据销售量、销售额榜单前列,不过本土品牌线下渠道优势明显,美的一度登上京东净水器销量榜榜首。空气净化设备层次分明,高端市场以飞利浦、戴森、霍尼韦尔等国际品牌为主,根据QY Research报告上述品牌市占率超30%;小米、美的、格力等本土品牌则以性价比著称,瓜分入门级市场。
"健康家电"能走红,首要归功于当代人家居健康意识的增强。社交媒体时代,各种健康科普层出不穷,还有"串串房"、"二手家居"污染等丑闻,当代人迫切需要借助"健康家电"来对抗焦虑。始于去年下半年的国补扩容,把更多健康养护类家电纳入补贴范畴,则在短期内进一步刺激消费,叠加口碑效应让"健康家电"成功破圈,触达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智能家居场景的流行,同样在助推"健康家电"发展。智能家居的场景化理念中,智能和舒适是两大关键词,智能化指向了不同设备的跨屏互联和人机交互,让人类充分解放双手;舒适理念,则指向回归自然、身心放松的无拘束居家环境,这正是空气净化等产品的优势。
万物可AI:功能优化与隐私争议
另一个被视为行业新增量的风口,是AI。
家电圈的AI热潮始于2023年,经过一段时间发酵、摸索之后,如今已达到全民开卷的狂热状态。
一方面,应用的AI技术不再局限于语音交互、智能调节,部分厂商甚至把家电当成新时代"AI智能体",一股脑往里塞进各种功能。另一方面,AI技术开始无差别覆盖各类产品,甚至包括看起来和AI关系不大的洗衣机、厨电等。
像小米、TCL等都推出了AI洗衣机产品,前者的脱水转速预测、自动调整技术拿到国际领先认证,后者的AI超级筒洗衣机T7R Pro能自动识别衣服材质、分配洗涤参数;厨电这边,卡萨帝搭载"AI之眼"技术的蒸烤箱,则能通过深度学习能力主动识别食材、推荐菜谱,万得的厨烹饪智能体更配备1200像素识别摄像头、搭载"祝融"大模型,能根据用户烹饪记录匹配自定义烹饪方式,功能越来越多样。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AI家电的争议也逐渐增加。
价格虚高的争论由来已久,根据GfK的报告,AI家电溢价在30%-200%之间,越是功能繁琐的大型家电溢价幅度越高。三星的一系列AI家电就招致不少争议,比如"AI神冰箱"系列定价是基础款的近5倍,部分产品售价高达2万元,3匹AI空调售价也达到11600元。
为了搞噱头、推高价格而大搞AI军备竞赛,忽略实用性,是另一个焦点争议。央视财经调查显示,消费者选购家电时最看重节能环保、服务和质量,只有大约22%的消费者关注智能化。在AI加持下,冰箱、空调、热水器节能效果有所改善,当然是喜闻乐见;但AI冰箱内置大屏中控和高清摄像头,洗衣机语音点歌这种设计,就略显多余。
AI家电价格高昂 图源:京东
除此之外,家电纷纷接入AI深度学习能力,意味着用户生活习惯、个人信息将被全方位"捕捉",隐私风险更为叫人不安。
自年初DeepSeek走红以来,包括美的、海尔、海信、长虹、TCL等诸多家电品牌都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提升系统的深度思考能力。诸如海尔AI冰箱的食材储存效果实时动态管理、创维AI电视A5F Pro的任务拆解和主动预测用户指令等功能,就是在AI深度学习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怪就怪AI家电实在走得太快,行业目前对于用户信息收集、保护各个环节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隐私保护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用户也需要接受过程,跑得太快未必是好事。或许在现阶段,AI家电的重心应该放在智能生态互联上,即借AI实现更好的跨设备互联互通,让整家家居更智能,而不是死磕单一设备深度学习能力、狂堆冗余功能。
渠道分化:线上价格战惨烈,线下拼体验加分
尽管不像AI热潮那般受人关注,渠道上也在悄悄酝酿一些新趋势。
具体而言,线上价格战打得愈发惨烈,众多品类的线上零售均价出现下滑,线下则逆势上涨。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一季度冰箱线上渠道均价同比下降5.4%,线下则上涨4.6%;洗衣机线上均价下跌1%,线下上涨4%。此外,线上线下的消费偏好分化也愈发明显,以空调为例,线上中低端产品为主导,2-3K价格区带产品份额最高;线下则是高端产品当主力,7.5-11.5K价格区间柜式机份额增长最快。
品牌对线下也愈发重视,扎堆开大店、升级业态,投入更多资源拼服务体验。格力上半年先后在北京、河南、上海等多地开设大型"董明珠健康家"旗舰店,全国首家面积超1000㎡的旗舰体验店也在6月初落户长沙;美的则在成都开设了美的MALL西南超体中心,不仅提供产品展示、体验,还配备咖啡吧、餐点,并将定期举办各种生活沙龙。
美的MALL西南超体中心落户成都 图源:微博
发力线下体验,表明家电品牌仍紧扣高端化、智能化两大主题做布局。
从美的、格力们的体验店功能分区、设计理念来看,销售是次要的,巩固品牌高端形象、和消费者面对面建立联系才是关键,高端化拼到这个阶段,就是品牌力、产品力、价格力和用户服务全方位PK。而随着智能化场景革命的兴起,更多消费者开始关注生活里的家电使用细节,而不是白纸黑字的参数讲解,线下渠道的优势自然凸显。
此外,京东、苏宁等大厂也在发力线下业态,把线上导流、线下体验结合起来,为家电品牌提供了更多线下展示的窗口,双方互惠互利。苏宁正在推行"一城一店"高端品牌店战略,京东MALL则在抓紧扩张,最近一个月深圳、北京首店陆续开业。
北京首家京东MALL于近期开业 图源:微博
无论是线下渠道的重构,对AI浪潮的反思,还是"健康家电"的风口崛起,用户需求始终牢牢把控着行业走向。
家电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确实需要注入新鲜血液,需要跟上科技潮流;但产品设计也不是越智能就越好,传统渠道的作用也难以取代——实用、好用的产品和体贴到位的服务,才是家电行业永远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