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不想成为车企的特斯拉

访客 2025-04-23 17:36:45 23200
不想成为车企的特斯拉摘要: 文丨镜相工作室,作者 | 彭杰克,编辑丨赵磊2025年,对特斯拉来说,注定是痛苦的。刚刚过去的周一,特斯拉股票收跌近6%...

文丨镜相工作室,作者 | 彭杰克,编辑丨赵磊

不想成为车企的特斯拉

2025年,对特斯拉来说,注定是痛苦的。

刚刚过去的周一,特斯拉股票收跌近6%,是今年第12次在单日内下跌超过5%。今年以来,特斯拉累计跌幅超40%,如果再拉到去年末算,股价已经腰斩。

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失望来源于好几个方面:马斯克“不务正业”,过度参与到政治活动中,致使个人品牌形象成为负资产;特斯拉销量持续下滑,增长乏力背后,是缺乏有效的竞争应对;美股的整体下行环境,也放大了投资者的担忧。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特斯拉已经见底了吗?

今天凌晨,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从财务表现看,特斯拉表现非常糟糕: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3.35亿美元,同比下降9.2%,低于市场预期的213.48亿美元;经营利润3.99亿美元,同比下降66%,远低于预期的11.3亿美元;净利润为4.09亿美元,同比下降71%。

作为一个造车公司,销量下滑的颓势难止,而更可怕的是,从特斯拉和马斯克的表现来看,好像越来越不重视汽车业务,这让市场持续担忧。

但早在8年前,马斯克就把公司名称从 Tesla Motors Inc. 改成了 Tesla Inc. ,并不满足只做一家汽车公司,只是当时同步发展的能源业务,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天方夜谭。现在,特斯拉储能业务却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0%至139.67亿美元,储能业务收入则同比上涨67%至27.3亿美元;储能业务收入在特斯拉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7.68%提升至报告期的14.12%。

储能业务亮眼的增长佐证了马斯克的洞察力,而现在的特斯拉,正顶着巨大的压力迈向AI。在马斯克的规划中,特斯拉不再只是车企,他希望跳出制造业估值逻辑,让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前五大公司的总和。而这一前景靠汽车或储能是没法实现的,还得加上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

马斯克的野心是做未来社会的基础设施,只是现在,市场还没有完全认可他的新故事。

特斯拉的“危”与“机”

作为车企的特斯拉无疑正陷入低谷。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交付量为336681辆,为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较2024年同一季度下降13%,远低于市场预估的390343辆。其中,主力车型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合计交付量为323800辆,同比下降12.4%。

在最为支持清洁能源和电动汽车的美国加州,2024年,特斯拉注册量同比下降11.6%至20.3万辆,自2020年以来首次同比下滑;2024年四季度特斯拉新注册量下降了7.8%,这是连续五个季度出现销量下滑。

欧洲市场也不容乐观。Statista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在欧洲各国的销量几乎是全线大幅下跌。英国是2025年第一季度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欧洲国家,增长幅度为3.5%,但特斯拉在该国的市场份额在3月仍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至10.7%。

再往前推,特斯拉汽车的销量早已由高速增长转为下滑——2019年至2023年间,特斯拉汽车销量年均增速达50%,而2024年的销量转为下降1%,十年来首次出现销量下滑。目前,这种下滑的趋势正在加速。

从基本面来说,特斯拉汽车业务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这种糟糕的表现,更多是由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带来的品牌印象的下滑,和关税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或受关税影响,特斯拉中国官网已不再提供Model S和Model X车型的“订购新车”选项,欧洲市场汽车销量的下滑也被认为是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的后果。

为了缓解销量压力、保住市场份额,特斯拉仍在维持价格战。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的收入为3.99亿美元,同比下滑66%,经营利润率从2024年第三季度的10.8%一路下滑至报告期的2.1%,同一时期,调整后的EBITDA利润率也从18.5%下滑到14.6%。对此,特斯拉的解释是汽车平均销售价格和交付量的下降。

一边降价,一边产能下滑,这都会影响毛利率,让特斯拉的现金流承压。但从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随着增速下滑,无休止的价格战还会持续很久且没有赢家,特斯拉的策略是边打边退,在保证销量不会出现暴跌影响到公司存亡的同时,慢慢转向新业务。

因此,与对现有车型实施降价补贴措施相对的,是马斯克主导下,对低价车型项目的暂停。为改善销量,马斯克曾承诺在2025年推出一款全新的平价版车型,价格约为2.5万美元,外界将其称为Model 2。近日该项目被曝已推迟,为Robotaxi让路。

同步曝光的还有一场高管会议细节。2024年2月底,特斯拉在总部帕洛阿尔托召开了一场关键高管会议,讨论Model 2项目的最终命运。马斯克的多位心腹建议,Model 2与Robotaxi应该并行推进,这才是更合理的商业策略。但马斯克最终拍板,决定终止Model 2项目,全面押注AI转型,将特斯拉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他放言,未来Robotaxi年销量将达到数百万辆。

或许,汽车业务业绩的指标下滑只是特斯拉正经历的转型阵痛,是马斯克的主动选择。熟悉马斯克的人表示,他如今对电动车已不再充满激情。在他看来,“开启电动车时代”的使命已经完成,后续的新车开发和资本市场运作都属于“日常操作”,不再具备颠覆性吸引力。

布局十年的“备用引擎”,扛起重任

汽车业务降温,储能业务却在爆发。

2025年是特斯拉推出首款家用储能产品Powerwall和商用储能产品Powerpack的第十年。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并成功下线了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据规划,该工厂投产后,Megapack的年产量将达到1万台,总储能规模接近40GWh,这相当于1.3万个家庭或40个中型工厂一年的用电量;单个Megapack的储能能力超过3900度电,相当于62辆Model 3后轮驱动版的电池容量。

2025年第一季度,上海超级工厂生产了100多个Megapack,这些Megapack正运送给客户。特斯拉称,凭借高度本地化的供应链,目前20GWh的年产能有望翻倍至40GWh,上海超级工厂将成为在美国成本结构不确定时期满足全球储能需求的重要资产。

这是真正十年磨一剑的业务,至今已成为特斯拉业务板块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车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0%至139.67亿美元,储能业务收入则同比上涨67%至27.3亿美元;储能业务收入在特斯拉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7.68%提升至报告期的14.12%。

2024年,特斯拉新增了一万多个超级充电桩,超充网络同比扩张19%;储能业务全年装机量达到31.4GWh,同比增长114%。近三年,在汽车业务毛利率一路从28.5%下滑到18.4%的同时,储能业务毛利率却从7.4%大幅提升至26.2%,已领先汽车业务。

这一毛利率还有上升空间。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海外储能市场有望爆发,远期全球储能需求近900GWh,复合增速30%,需求持续放量将显著提升市场对Megapack的产品需求。产能快速提高,将带动产品成本快速下行。假设Megapack国产后主要成本降低20%,若保持1.75元/Wh价格不变,其对应毛利率为41%。即使保持30%的毛利水平,Megapack仍有不小的降本空间。

从太阳能发电,到储能,再到汽车用电,马斯克花十年时间构建了一张大网。在电动汽车混战、毛利率不断下滑的当下,曾经这个被视为天方夜谭的业务,正成为特斯拉全新的增长引擎,甚至是所有业务的基础设施。

一个可以想象的场景是,太阳能屋顶和光伏电站生产的清洁电力通过储能系统(Powerwall/Megapack)实现跨时空调配,既为特斯拉电动车和Robotaxi车队提供补能支持,又为训练FSD的Dojo超算集群和Optimus机器人生产线供电;储能网络与FSD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实时调节充电桩功率和车辆充放电策略,降低 Robotaxi 运营的电网冲击成本;Optimus机器人则可能在未来承担储能设备安装维护、超充网络巡检甚至 Robotaxi 清洁调度等任务,而FSD积累的AI能力可反向赋能Optimus的环境感知与决策系统。

这一闭环既支撑马斯克“可持续能源帝国”的底层逻辑,又为AI驱动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业务提供数据和能源基石,最终将特斯拉从“造车卖电”的物理实体,转化为“用AI调度能源与生产力”的智能生态中枢。

庞大的构想正加速落地。近日,特斯拉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Mike Snyder)表示,2025年公司将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更多投资,预计2025年储能产品的装机量将同比增长至少50%,并将持续投入下一代产品的研发。

Robotaxi、FSD和机器人的新故事

当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从“增长引擎”退化为“现金流奶牛”,马斯克正试图用AI叙事重新定义公司的估值坐标系——从制造业的线性增长模型,转向科技巨头的指数型估值逻辑。这场转型的成败,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是一场与资本市场预期管理的残酷博弈。

特斯拉当前的困境,本质上是传统车企估值逻辑的失效。目前,特斯拉的静态市盈率高达107.35倍,远超丰田(6.84倍)或福特(6.53倍)。若按制造业的盈利水平,特斯拉需要继续保持前几年那样的高速复合增长,但这是完全不可能的,特斯拉2024年净利润已同比下滑53%。

相比之下,市场对特斯拉的估值更多集中在Robotaxi、FSD、人形机器人等由AI驱动、象征着未来产业的新叙事上。2024年10月,马斯克在加州发布了首款Robotaxi车型Cybercab,这是一款无方向盘、无踏板的两座电动车,计划于2026年开始量产,目标售价低于3万美元。

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甚至可能超过全球前五大公司的总和,这一前景主要依赖于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他称,随着电池供应瓶颈的解决,自动驾驶技术将自2026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彼时,特斯拉披露,预计2025年开始推出Robotaxi业务——一个最终将运营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叫车网络。特斯拉称,即使交通方式不断发展,这项业务也将打开通往新客户群的大门;在AI方面的能力和进步,包括在德克萨斯州超级工厂的培训集群Cortex的部署,成为其有效竞争力。目前,特斯拉将在今年6月于美国奥斯汀试点推出Robotaxi服务,并计划在弗里蒙特工厂启动 Optimus机器人的试生产。

但前花旗分析师Toby Shek在去年12月底的文章中指出,这些愿景虽然极具吸引力,但也伴随着高度不确定性。他采用分部估值模型(SOTP)对特斯拉进行测算,认为当前股价已高度依赖于Robotaxi业务的成功,甚至估值中的约40%来自这一部分。然而,考虑到行业现状及特斯拉在该领域尚处早期阶段,这种前瞻性的估值极具挑战。他警示,除非 Robotaxi 能在短期内实现规模化商业运营,否则目前的股价水平难以获得基本面支持。

当时的背景是,特斯拉股价在去年11月到12月出现持续大幅上涨,从240美元左右涨到最高488美元,在那之后,特斯拉股价一路下跌,目前正好跌回去年上涨前的水平。

业内分析师对 Robotaxi 业务的商业化前景也持谨慎态度。摩根士丹利指出,尽管特斯拉展示了 Cybercab 的概念车,但真正实现商业化运营可能要等到2025年底或2026年。高盛分析师预计,特斯拉的 Robotaxi 业务将在2027年实现约1.15亿美元的收入,前提是FSD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并获得监管批准。

此外,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面临激烈竞争。Waymo 已在多个城市提供每周10万次的付费自动驾驶服务,并与Uber 合作进行车队管理。相比之下,特斯拉尚未报告其在加州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这在监管审批中可能成为不利因素。

对于马斯克这样的冒险者来说,他的野心是明牌,特斯拉要牢牢卡位下一个时代“能源+数据”的基础设施地位,让数据和电力在“车—储—云”的生态链路里流转,而短期的电动车销量下滑,不过是路上的一点小磕绊。

但是,在马斯克的宏伟构想面前,市场更担心特斯拉汽车业务无法支撑特斯拉完成向AI、Robotaxi和机器人的惊险一跃。特斯拉目前困境在于第一曲线陷入增长停滞和残酷竞争,第二曲线还没有完全扛起来增长重任,而这种转换的阵痛期,可能还会持续一到两年。

参考资料

The Information:《How Elon Musk Stopped Loving Cars and Left Tesla in the Lurch》

腾讯科技:《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人最新进展,马斯克回应一切|特斯拉财报会精华版》

中国能源报:《特斯拉能否撬动储能行业格局?》

财经杂志:《销量十年来首次下滑,特斯拉打响蛇年价格战第一枪》

【版权声明】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镜相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