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美团拼刺刀

文 | 新质动能,作者|姚耀,编辑|小峰
2025年4月15日中午,北京望京的美团总部大楼里,一场品牌升级发布会刚结束,参会者手中的咖啡还冒着热气。台上,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刚宣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独立运营,并打出“30分钟万物到家”的口号;台下,媒体记者的手机却接连震动——几乎同一时间,京东在亦庄总部紧急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当日外卖订单量突破500万单,并计划本季度新增5万名全职骑手。
这场相隔20公里的隔空交锋,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对决:美团剑气凌厉,以“闪购”为刃直插京东腹地;京东则以“秒送”为盾,硬扛美团的攻势。而两杯未凉的咖啡,恰似这场战役的隐喻——即时零售的战场,争分夺秒,胜负或许就在一杯咖啡送达的30分钟内见分晓。
01 万亿市场的生死时速
即时零售的战争,始于外卖,却远不止于外卖。
根据商务部《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2018年以来,该市场年均增速超50%,预计到2026年仍将保持47.1%的高增长。这块蛋糕有多大?美团闪购事业部负责人肖昆曾透露,仅美团闪电仓的规模就将在2027年突破2000亿元;京东则凭借“自营秒送”覆盖超10万家线下店,日均订单量剑指千万级。
美团的“闪电战”逻辑是从高频打低频,用外卖黏性撬动全品类。
美团的核心武器是700万骑手和“闪电仓”网络。截至2024年,其非餐饮订单已突破1800万单,数码家电、药品等高客单价品类增速远超预期。王莆中在内部会议上直言:“用户点外卖时顺手买台iPhone,比专门去电商平台下单更自然。”这种“高频带低频”的策略,直接威胁京东的3C基本盘——2024年美团闪购的iPhone新品预售量同比激增300%,而京东同期手机品类增速仅为12%。
京东的“防御反击”则是用自营基建对抗“半小时达”。
京东的底牌是二十年积累的供应链。全国超800个仓库、数万家品牌线下店接入“秒送”,30分钟送达的SKU涵盖家电、美妆甚至药品。刘强东在内部信中强调:“京东的‘快’不是外卖小哥的电动车,而是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全链路提速。”为了补足高频场景,京东外卖以“品质堂食”差异化切入,用0佣金和百亿补贴争夺商家,甚至为全职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这项人力成本每年增加超20亿元,却被视为“买用户心智的长期投资”。
02 暗流涌动的“巷战”
这场战争看似是配送时效的比拼,实则是两种商业模式的终极对撞:美团的“平台化扩张” VS 京东的“供应链深耕”。
美团像一位“连接者”:通过轻资产模式整合线下零售资源,用流量和算法分配订单。其闪电仓多为第三方合作,SKU超3000个,但库存周转率仅7天,依赖动态补货系统降低滞销风险。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性——美团闪购2025年新增的数码品类中,70%来自区域经销商而非品牌直供。
京东则更像“重装战士”:自营商品占比超90%,从采购到配送全程可控。京东物流CEO余睿算过一笔账:一箱矿泉水从区域仓发往前置仓,比从便利店发货成本低15%。但这种“重”也带来挑战——京东秒送的大家电配送需特殊车辆,人力成本是美团的1.5倍。
点金手创始人丰年指出:“美团在用‘送外卖’的逻辑做零售,京东在用‘做零售’的逻辑送外卖。前者胜在流量和速度,后者赢在品控和利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杨青松则认为,即时零售未来可能分化出两条路径:美团主导的“万物到家平台”和京东领衔的“垂直供应链网络”。
03 即时零售将如何重塑商业版图?
战争的终点也许不是谁吃掉谁,而是谁能定义下一代零售规则。
新质动能观察到,目前即时零食行业至少显露出三个明显的趋势:
趋势一:从“半小时达”到“分钟级战争”。
京东已在北京试点“9分钟极速达”,美团则在深圳测试无人机配送。艾瑞咨询预测,到2027年,一线城市核心区配送时效将压缩至15分钟以内,背后是智能仓储机器人、动态路径算法的军备竞赛。不过,这场“无限提速”的游戏也有隐忧——某京东骑手向笔者吐槽:“系统要求30分钟送达,但超时1分钟就扣50元,我们不是在骑车,是在玩命。”
趋势二:供应链的“毛细血管革命”。
传统电商的“中心仓+干线物流”模式正被即时零售的“前置仓+即时配送”颠覆。美团闪电仓平均面积仅300平方米,却能覆盖5公里内10万居民;京东则把大型超市改造成“前店后仓”,商品流通效率提升40%。这场变革的代价是高昂的——美团每个闪电仓年亏损约50万元,京东自营秒送业务毛利率仅8%,远低于传统电商的20%。
趋势三:从“内卷”到“共生”。
有趣的是,死对头们也开始合作。2025年3月,京东与永辉超市彻底“分手”,却转头接入物美、华冠等区域零售商;美团一边挖角京东的3C经销商,一边向京东开放部分餐饮供应链数据。这种“对抗中合作”的态势,或许才是即时零售的终极形态——正如零售专家刘春雄所言:“未来不会有纯电商或纯线下,只有即时与非即时的区别。”
04 结语:战争的遗产与消费者的胜利
站在2025年的春天回望,这场“京东美团拼刺刀”的战争,或许会被记载为中国商业史上的关键转折。
对巨头而言,这是存量时代的生死突围。美团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外卖公司,京东则要摆脱“传统电商”的标签。而对普通消费者,战争的红利正在显现:30元一杯的星巴克外卖附赠免费充电宝、2999元的手机比官网便宜200元还送半小时达……
或许正如刘强东在回应“口水战”时所说:“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打败对手,而是创造社会价值。”当美团骑手和京东小哥穿梭在同一栋写字楼里,当半小时送达成为生活标配,这场战争的真正赢家,或许是每一个拿起手机、享受“即时幸福”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