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信证券: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

2025年4月2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强调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中信证券认为这有利于使后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意见》对能源、公共事业、农产品、公共服务、数据要素等领域的价格机制做出部署安排,可以被视作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在“2%左右”的价格目标指引下,通过市场化价格机制,中信证券认为有望看到更多政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事件:
2025年4月2日,据新华社电,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聚焦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方面,布局能源、交通、农业、公共服务、数据等多领域价格治理机制完善工作,旨在加快构建市场有效、调控有度、监管科学的高水平价格治理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水平。
▍《意见》强调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有利于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
《意见》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中信证券认为这反映了价格目标的重要性持续提升,有利于真实反映市场供需关系,促进生产要素高效顺畅流动。特别是,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持续偏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设定在“2%左右”这一更具实际引导意义的水平,预计后续一揽子经济政策将共同推动价格水平温和回升。
▍《意见》提出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聚焦能源、公用事业、农业、公共品等多领域价格体系改革:
能源领域以价格市场化为主基调。1)电力领域市场化纵深推进。《意见》提出“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打破传统行政定价模式,体现供需关系与资源稀缺性。同时,完善跨省跨区交易机制,优化区域间资源调配。并推进工商业用户直购电扩容,加速电力消费端市场化进程。此外,创新定价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增量配电网价格”“绿电交易体系”等。2)油气煤炭领域以价格调整灵活性为重,包括成品油方面提升定价灵活性,缩短调价周期、增强与国际油价联动性,减少国内炼化企业价格倒挂风险。天然气价格“双轨制”破局,逐步放开管制环节,推动门站价、终端价市场化。煤炭价格建立“基准价+浮动价”动态调整机制,避免行政限价导致市场扭曲,增强火电企业成本传导能力。
公用事业领域关注民生成本与生产成本平衡。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收费改革。规范铁路货运价格体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差异化停车收费,提升公共设施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推动成本向终端传导。并优化居民阶梯水电气价制度,非居民领域实施超定额累进加价,强化资源节约导向。中信证券认为,价格动态调整可缓解成本倒挂压力,改善燃气、供热企业现金流,推动公用事业企业盈利趋稳。
农业领域重在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收益。一方面,强化收益保障机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与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建立“价格+补贴+保险”三重保障体系,稳定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探索蔬菜、生猪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机制,分散生产端风险。另一方面,注重成本控制与资源优化。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完善化肥保供稳价机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促进规模化经营与土地资源高效配置。
公共品领域普惠性与规范性并重。1)基本公共服务:《意见》强调,公办养老、医疗、教育等核心民生领域需由政府指导价覆盖,民办普惠机构收费纳入参考区间管理,防止过度市场化。并强化普惠幼儿园、学校服务性收费监管,建立学费与财政拨款联动调整机制。中信证券认为,普惠性机构受价格约束,高端化、特色化服务或成为民办教育/养老突围方向。2)公共交通领域:加快健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协同衔接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有效规范自然垄断企业经营范围,防止利用垄断优势向上下游竞争性环节延伸。3)公共数据:数据授权运营以“公益用途免费,产业用途有偿(成本+合理利润)”为原则,推动数据要素流通。预计政策层将加快制定数据市场规则,探索数据资产入表、交易定价等配套机制。
▍风险因素:
政策推进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地缘政治扰动风险。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4月3日发布的《政策组合拳系列之九—完善价格治理机制,服务统一大市场建设》报告,分析师:杨帆S1010515100001;于翔S1010519110003;任柳蓉S1010524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