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旅游花样多:随机出发、错峰出游,返乡打工人带动县域消费

2025 年春节,过年的打开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传统的团圆氛围依旧浓厚,但更多人开始探索新的过年途径,让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别样的精彩。
在北京工作的 95 后女孩小苗,在这个春节选择与母亲一同在云南大理度过。大年初一晚上,她们在大理古城参加篝火晚会,手牵手围着“科技篝火”,伴着“天下相亲与相爱”的歌声欢快舞动。对于这对母女来说,这是一个难忘且特殊的春节。尽管大年初一的大理古城人潮拥挤,好在有白族的嬢嬢维持秩序,而那酷炫的科技篝火也让母亲十分开心。除夕当天大理下了一整天小雨,母女俩“逛吃”后在路边看烟花,氛围温馨又浪漫。这已是小苗第二次和妈妈旅行过年,2024 年春节她在广州,今年她选择大理,是想提前感受这座未来她想要旅居的城市的生活氛围。
多年来,大理一直是热门旅游地。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1 月 28 日除夕当天,大理、昆明等多个春节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铁路及民航到达客流量较前一日增长近两成。而且近几年,像小苗这样选择旅行过年的年轻人并不少见。据央视新闻援引通信大数据平台数据,节前一周,返乡人群占比从春运前的 14%大幅跃升至 39%,出游人群占比则达到 37%。同时,人们过年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有的中老年夫妇首次尝试在春节前错峰旅游,感受国外风土人情;有人因高价机票改变旅行计划,选择去更近的地方出游;还有父母留在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感受当地传统文化。大家都在努力为春节创造更多难忘的回忆。
2025 年蛇年春节颇为特殊,它是除夕被纳入法定假日、法定假期达到 8 天的首个春节,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据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可能创历史新高。2025 年春运 40 天里(1 月 14 日 - 2 月 22 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 90 亿人次。受供需关系影响,机票价格在春节期间大幅上涨。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 春运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春运期间国内机票均价较平日上涨六成多,热门线路的直达机票折扣较少。春运出行高峰时段,国内机票均价超千元,国际机票均价接近 4000 元,较平日票价均有明显上涨。
小苗原本计划坐飞机去云南,但看到高昂的机票价格后,她改变了出行方式。1 月 24 日,她和母亲坐上从北京去往云南昆明的火车,凌晨到达后再乘高铁去往大理,这趟长达 40 个小时的旅途虽长,但为她节省了不少费用。春节前两周,小苗决定去云南旅行过年,做攻略、规划行程都有条不紊,可机票价格让她望而却步。“1 月 24 日当天,北京飞往大理的个人单程机票就要 2300 元,但火车票 600 元左右。”小苗说道。1 月 30 日,时代周报记者在携程平台看到,当天从北京飞往大理的机票最低价格为 1320 元,而 2 月 5 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最低价为 695 元,二者价格相差将近一半。
小苗的 8 天旅行计划丰富多彩,既有在大理古城品尝美食、感受民俗风情的人文体验,也有环洱海骑行、爬苍山、逛村庄、去玉龙雪山等亲近自然的活动,余下 3 天她还准备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和野象谷,体验原始生态。不过,她觉得大理周边村庄的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和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那种自由自在的旅居氛围不完全相同。但大年初一的大理古城年味十足,白天有舞龙舞狮,晚上有篝火晚会,游客明显增多,过年氛围十分浓厚。
和小苗一样因机票价格调整出游计划的还有北京人阿默。过去几年,他常在大年初一从北京飞往海南和家人过年,今年却选择一个人留在北京。“机票太贵了,来回要几千块,而且来回折腾也很累。现在北京的年味也很浓,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比如地坛和龙潭的庙会,除了有北京老字号和兔儿爷等传统手工艺品,还有故宫文创、中轴线文创等文创产品,结合市集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阿默表示。春节期间,他除了参与北京的庙会活动,还打算避开人流高峰,去距离相对更近、更冷门的地方短途旅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首个非遗春节,今年“文化旅游”成为一大亮点。全国各地结合“非遗”推出诸多文旅活动,如西安的庙会和灯会、洛阳的“宫里过大年”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同程旅行方面提供的报告显示,2025 年春节期间,北京推出 5600 多场文旅活动,还向游客发放非遗漫游地图、庙会地图等;苏州则汇集全国 200 多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举办首届“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均带动了当地酒店预订量上涨。
攒了一年的钱,又遇上期待已久的长假,人们的消费预期提高,过年方式也更加多样。今年春节前夕,一对在北京生活的 60 多岁夫妇首次选择出国旅游。综合考虑距离和价格等因素后,他们将目的地选在了泰国曼谷。1 月 22 日,他们开启了为期 7 天 5 晚的泰国之旅,在当地逛大皇宫、玉佛寺、暹罗古城,还在璟泰庄园体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道的生活方式。除夕当天,他们旅行回国和家人在北京过年。他们表示,春节前夕泰国的春节氛围十分浓厚,到处贴对联、挂灯笼,这次旅行很满意,以后春节还会考虑去更多地方旅游。
在“过年团圆”的主题下,即便不在家乡,家人也要相聚在一起。来自内蒙古的剑南(化名)今年与父母家人在北京团圆。喜欢京味文化的他为一家四口做了详细规划,参加温榆河公园的“2025 北京千灯夜”,去石景山游乐园的新春庙会及灯火游园会观看打铁花,到雁栖湖参加首届新春音乐灯会等。“考虑到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重点是要让家人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文化,体验庙会等民俗文化的魅力。”他说。
近几年,父母前往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成为新趋势。根据央视新闻援引通信大数据平台数据,春运以来,反向春运人群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 10%。反向春运人群主要来自江苏、四川、河北、陕西、浙江等省份,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等大城市。当然,更多人还是遵循传统习俗“回家过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守在家中。家乡的宣传也扩大了返乡人的出游半径。邯郸人小静回家后原本没有出游计划,但家人看到隔壁县城大名县在社交平台的宣传视频中热闹的年味场景和五彩斑斓的花灯后,临时决定夜游大名府。大年初一下午 5 点,小静一家人驱车前往,直至凌晨 1 点才返回家中。小静发现当天有不少附近县城的居民来这里看花灯、游街区。在她看来,大名县虽与大多数景区相比没有太大特色,但在县城中已足够惊艳,而且当地物价合理,景区商品标价在相关部门严格管控下十分公道,比如烧饼 2 元一个,一人限购 5 个,所有摊位都一样。
返乡人重游家乡带动了当地的县域文旅消费。同程旅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的县城酒店预订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当地主要景区的门票预订有近八成来自本地,这都与回乡过年人群的消费拉动密切相关。名气不算大的大名县或许不会成为远方游客专程前来的旅游目的地,但对于返乡“打工人”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旅游体验。对于像小静这样的当地人来说,家乡依旧值得继续探索。
2025 年春节,人们在传承团圆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过年方式,让这个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无论是旅行过年、文化旅游,还是返乡探索家乡,都让春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