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访客 2025-11-19 16:29:15 16406 抢沙发
抛开舆论影响,小米公司的赚钱能力持续增强,其增长势头强劲,远未触及天花板,小米凭借其创新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口碑,不断推动业绩攀升,表明该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备强大的实力和潜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一段时间内,小米和雷军都陷入到了疲于自证的境地。

在二级市场,基本盘并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小米遭到了对空基金的做空,股价承压。在舆论场,雷军接受采访的长视频内容,被裁剪编织成短视频切片,被舆论质疑其“不在乎汽车安全,只追求产品外观”。被迫之下,雷军不得不找出完整采访内容,逐个回应。

市场声音开始传出,“小米,正在进入至暗时刻。”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11月18日,小米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数据显示,小米单季营收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连续4个季度突破千亿;经调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大增80.9%,创历史新高。在2025年的前三季度,小米收入接近去年全年、利润已超去年全年,整体业绩维持高增长。

同时,小米的“三驾马车”——手机、大家电和汽车,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是,本季度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可以说,小米的这份三季报是凭实力打破了增长质疑。营收、利润持续高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攀升,表明小米距离增长的天花板还远;小米 17Pro系列的超预期销量,小米汽车产能、均价持续提升,则意味着小米离高端化更近了一步。

手机 X AIoT,站稳高端市场

“全面对标iPhone,是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必经之路。”

2022年,在回应小米高端化转型的战略选择时,雷军坦言,如果小米没有对标iPhone的勇气和决心,怎么能把高端手机做好?所以全面对标iPhone,是向iPhone学习,也是将来有机会超越iPhone的开始。

如今三年过去,小米手机算是彻底在高端市场站稳了。

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手机 X AIoT分部收入841亿元。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60亿元,出货量连续9个季度同比增长,连续21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手机在高价格段的市占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第三季度,小米在中国大陆4000元-6000元高端价位段销量市占率达18.9%,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高端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冲击6000元以上超高端价位,是我们高端化第二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17系列大获成功,销量比上一代增长约30%。其中Pro和Pro Max销量占比80%,Pro Max版本是三个版本当中最受欢迎的,并且一举突破了6000元价格段。在双十一中,小米17 Pro Max还获得了6000元以上价格段位,国产手机销量销额的双料冠军。

手机之外,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也正在走向新一轮高端化突破。

截至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突破10亿台,创历史新高;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数达到2160万,同比增长26.1%。第三季度,小米该板块收入276亿元,同比增长5.6%。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家电赛道,小米高端化产业闭环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5年二季度,小米的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增长显著,毛利率达到22.5%。第三季度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3.9%。IoT毛利率的上涨,主要得益于小米科技家电的均价提升,三季度小米发布了米家冰箱Pro微冰鲜双系统法式平嵌560L、米家三区洗衣机Pro两款高端新品。

此外,10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正式竣工投产,完整打通“设计-研发-生产-验证”产业闭环,规划峰值年产能700万台空调,明年将开启空调产品大规模量产,全面支撑小米高端家电的制造与交付。

“我们对家电行业的整体判断是新旧格局的交替,旧的格局一定会被打破,新的格局一定会重建。”卢伟冰表示,小米家电板块还会持续往前高速成长。

小米汽车,比想象中的还要强

手机 X AIoT的增长之外,小米汽车在第三季度可以说是“赚麻了”。

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小米汽车单季交付量超10万台,创单季度历史新高,推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劲增超199%。同时,小米该板块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实现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将芯片和AI业务也放在该板块之下,这两项业务又均是“纯支出”项目,这势必会拉升“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的营业成本。所以,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所实现的单季盈利背后,实则是小米汽车业务承担了汽车以及额外的芯片、AI研发成本后,还能实现盈利。

换言之,小米汽车的实际盈利能力,比财报看到的“单季盈利7亿元”还要更加强悍。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小米汽车第三季度交付新车108796辆车,2025年10月份单月交付新车超过4万辆。通过持续技改提升月度交付能力,小米汽车预计在本周内会完成35万台全年交付任务,预计明年整体交付规模还会保持持续增长。”

卢伟冰称,小米SU7连续10个月是2025年中大型轿车销量第一,YU7在今年10月份也成为了国内SUV销量第一。同时,小米汽车的平均含税价达到29万元,跟BBA(宝马、奔驰、奥迪)同一个档;毛利率也达到了25.5%,已经稳定超越特斯拉。

汽车业务作为小米“三驾马车”中成立最晚的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还在持续上升。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290亿元,占到了总营收的约26%。

而随着小米汽车业务的规模化增长和高端化突破,它带来的“人车家”生态势能也开始展现。

数据显示,三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达94亿元,同比增长10.8%,创历史新高,毛利率达到76.9%。截至2025年9月,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7.42亿、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达1.87亿,均创历史新高。

可以看到,随着小米汽车加入,小米生态的总用户规模及高价值用户规模都会继续增长。在这一点上,小米的生态价值有希望与苹果媲美。

众所周知,苹果用iOS生态,将全球的高价值用户都笼络其间。得益于其服务生态系统的吸引力,苹果的软件服务收入为公司带来了持续且高毛利率的收入来源,并增强了用户黏性。自2020财年以来,苹果服务业务收入从538亿美元增长至2024财年的962亿美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也从19.6%提升至24.6%。

同样地,凭借小米汽车业务加入和手机高端化深入,小米的互联网软件服务收入自然也将水涨船高,并很有可能成为拉动小米集团持续增长的“第四驾马车”。

去海外,再造一个小米

如果说,高增长的汽车业务、创新闭环的家电业务以及高端化趋势的手机业务,成为了小米的全新增长催化剂。那么,接下来的整体业务出海,将有希望在海外再造一个小米。

“海外家电,中国品牌并不是主流玩家,家电出海有非常大的空间。”卢伟冰称,今年小米家电业务进入了东南亚、欧洲两个市场,表现都非常好。

相关数据显示,小米空调、冰箱、洗衣机三款定位高端的大家电新品在东南亚市场总销量已超1万台。空调产品在泰国、马来西亚上市首周即达成月度销售目标;洗衣机单品在马来西亚电商平台上线两周即成为品类月度销冠。

抛开舆论聚焦小米,赚钱能力稳步上升,增长潜力依旧可观

2025年9月,小米大家电产品(空调、冰箱、洗衣机)首次登陆德国、西班牙等市场。目前处于市场导入期,线下门店客流量大,线上关注度高。

据卢伟冰介绍,2026年小米家电业务会去更多的国家,并且对已经闭环国家再加大投入。按照计划,小米计划未来五年在海外建设一万家门店,构建覆盖全球的零售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也计划在2027年走向海外。届时,小米的整体业务模式,都将全面迈进全球化阶段,其生态价值和盈利能力都将实现越级升维。

“从长远来看,小米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以及因规模和深度参与电动汽车供应链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将提升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并且小米有望凭借其互联互通的消费终端,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最大的消费级物理智能生态系统之一。”

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对小米给出“买入”评级,目标价56.5港元。Bernstein也对小米给出“优于大市(outperform)”评级。该机构表示,对小米的长期前景依然保持乐观,对小米通过技术优势实现的高端化和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看好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685.html发布于 2025-11-19 16:29:1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40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