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成都:两场“历史对谈”,聚焦历史非虚构写作与三国史

访客 2025-07-28 16:30:06 6407
成都:两场“历史对谈”,聚焦历史非虚构写作与三国史摘要: 7月26日和27日,中华书局联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轩Books书城,在成都分别举办了“武侯祠里,听诸葛亮身后的三十年”...

7月26日和27日,中华书局联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轩Books书城,在成都分别举办了“武侯祠里,听诸葛亮身后的三十年”与“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假与真”主题对谈两场活动。

成都:两场“历史对谈”,聚焦历史非虚构写作与三国史

第一场活动于26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行。《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作者成长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馆员蒋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文博馆员彭波,一同与读者探讨“后诸葛亮时代”的三国格局。成长强调书中“季汉”一称源于正统观的还原,蒋英、彭波则从文博角度讲述了武侯祠从唐代君臣合祀至清代格局定型的发展过程,并对现场的匾额、题词等文物进行了讲解。

成都:两场“历史对谈”,聚焦历史非虚构写作与三国史

27日举行的第二场活动,成长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黄博在文轩Books高新店对谈“历史非虚构写作的假与真”,围绕写作中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史料运用、叙事策略等展开讨论。成长指出,历史非虚构以史实为基础,但同样需要讲好故事,吸引读者。黄博则分享了将学术语言转化为通俗表达的经验,他认为,历史写作者不仅在挑选史料,也在重组、解释与创造,这便是历史非虚构的意义所在。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毛渝川 编辑 苏静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