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评论丨富豪CEO被大象踩踏身亡,与动物共处别忘了“野性”二字

访客 2025-07-25 17:07:48 34328
评论丨富豪CEO被大象踩踏身亡,与动物共处别忘了“野性”二字摘要: 敬畏野性,敬畏生命,也敬畏自然本身的复杂与不可控近日,39岁千万富翁CEO在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大象踩踏身亡的消息,再度...

敬畏野性,敬畏生命,也敬畏自然本身的复杂与不可控

近日,39岁千万富翁CEO在南非野生动物保护区被大象踩踏身亡的消息,再度引发公众对人与野生动物关系的关注。

据报道,7月22日上午8点,冈瓦纳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弗朗索瓦•克里斯蒂安•康拉迪在试图引导象群离开游客住所时,被一头重达6吨的公象袭击并踩踏致死。据员工描述,康拉迪对大象和大自然怀有深厚的热情,经常外出拍摄大象,被称为“热爱自然的企业家”。

目击者称,这场持续30秒的袭击过后,现场仅剩血迹斑斑的破碎衣物和深陷泥土中的残缺遗体,附近的护林员尽管竭尽全力,却无力挽救他。

评论丨富豪CEO被大象踩踏身亡,与动物共处别忘了“野性”二字

↑图据大象新闻视频截图

这起悲剧让人感到错愕和遗憾。一位热爱自然、长期与动物共处的专业人士,不应该以如此残酷的方式死于大象脚下。但这样的现实也再一次证明,野生动物是不可预测的,即使你有经验、怀着崇高的动机,也不意味着你的所有行为,都能被它们正确“理解”。“敬畏自然,安全第一”才是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底线。

其实,大象袭击人类的事件在全球并不罕见。据联合国及多个国际保护组织的数据,非洲每年发生数百起人象冲突事件,造成了相当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在公象的发情期阶段,体内睾酮水平急剧上升,行为会变得高度激动、警觉甚至具有攻击性。若同时面临栖息地压缩、食物资源短缺或曾经与人类发生负面接触的经历,大象的应激水平可能进一步升高,行为也更难预测。

目前,大象袭击康拉迪的真实原因尚不确定,但有理由相信,大象的攻击行为大概率是出于本能反应。康拉迪的靠近或引导动作,或许在它眼中构成了一种压力或挑衅,触发了防御性的激烈反应。

这起意外事件,放在暑期出境生态游火爆的当下,更具有现实警示作用。生态旅游,原本是对人类过去伤害和破坏自然的反省,也是一种推动公众亲近自然、理解生态、参与保护的良性机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对自然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敬畏野性,敬畏生命,也敬畏自然本身的复杂与不可控。若误以为走得更近、互动更多,就代表对自然的热爱,恰恰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自然”。

当我们为非洲大草原上“万类竞自由”的盛景所倾倒,也不要将野生动物视为“活的风景”或“背景板”,而应认识到大自然的无常和无情。要选择专业、有资质的旅行机构,选择成熟野探路线,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极致体验”而以身犯险;务必遵守所有安全距离规定,不投喂、不打扰、不追拍,更不要有“狮群在附近,下车拍张照”那样的临时起意。真正的自然体验,不是把自己放进动物的画面里,而是学会以敬畏的姿态去观察和理解。

康拉迪的死亡令人惋惜,但更值得我们所有人警醒:自然不缺风景,缺的是人类的克制与自省。人与动物的和平共处,不是出于勇气或经验,而是出于对自然万物的正确理解。这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必须要重新学习的一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周威(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