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牙还牙?揭秘欧盟反击美国的终极底牌

欧盟拥有一项在贸易争端中可动用的强大工具,但欧盟希望永远无需动用它。
7月22日,据彭博社报道,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以对欧盟商品征收30%全面关税的威胁加大对欧盟施压,部分成员国开始探讨动用“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简称ACI)的可能性。
ACI允许欧盟在面对贸易伙伴的胁迫行为时,采取一系列超出商品贸易范畴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将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攻势已将贸易与多种无关的诉求挂钩,包括增值税、毒品走私和移民问题等。
什么是反胁迫工具?
这是欧盟应对第三国经济或贸易胁迫的最强有力武器。如果欧盟认为自己受到胁迫,该集团可能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予以反击,重点针对相关国家进入欧盟这一全球最大、最具利润潜力的商品与服务市场的权利。
以美国为例,这可能包括对美国科技巨头征收新税、限制美国在欧洲的投资,或禁止美国企业参与公共采购招标。
欧盟认为,ACI的真正目的并非报复,而是威慑。其条款对贸易伙伴的潜在损害如此之大,仅是威胁适用该机制就足以让各国在将贸易作为外交武器时三思而行。
ACI的起源
欧盟委员会曾提议采用ACI,以应对一系列警示信号,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对欧盟采取的贸易行动,以及中国2021年因欧盟成员国立陶宛与台湾关系而对其实施的贸易封锁,这些都表明欧盟容易受到通过贸易和投资采取的胁迫手段的威胁。
根据当年制定的新贸易政策,欧盟寻求更加坚定地维护其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以及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欧盟“开放的战略自主”原则赋予其在战略重要领域独立行动的空间,同时尽可能优先开展多边合作。
什么时候可以使用ACI?
欧盟成员国集体决定是否使用ACI。首先需要确认确实存在第三国胁迫。随后可通过合格多数表决方式采取应对措施,即需获得55%的成员国支持,且这些国家必须代表欧盟总人口的65%。这赋予欧盟两大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对最终结果的重大影响力。
贸易中的胁迫是什么?
贸易胁迫是指出于非正当的贸易理由,使用诸如关税、反倾销措施、配额等贸易手段,对贸易伙伴施加损害的做法。这种行为不符合国际贸易中普遍接受的规则,也并不直接针对任何已被承认的不平衡或不公正的贸易问题。其真正目标是作为更广泛外交争端的一部分,通过主观武断的方式对目标国家或地区施加经济代价。
为什么现在要谈论ACI?
法国主张,在8月1日前若未达成贸易协议且特朗普对欧洲商品征收30%关税的情况下,欧盟应该部署针对美国的ACI。作为欧盟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的这一主张已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鉴于特朗普已警告任何针对美国利益的报复措施都将面临其政府更加严厉的反制措施,激活ACI很可能加剧跨大西洋贸易冲突,使华盛顿与其最大贸易伙伴形成对峙。
ACI的支持者可能正以近期事件作为启动该机制的依据:今年5月,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升级,双边贸易似乎濒临停摆,但双方最终避免了最坏结果。
ACI能够多快被激活?
该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具体取决于摇摆不定的成员国能否迅速打消顾虑。欧盟委员会将首先调查有关胁迫行为的指控。若认定情况符合动用ACI的条件,委员会将向由27个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欧洲理事会提出动用建议。理事会随后将有10周时间决定是否采纳该建议。
欧盟还有什么其他招数?
除ACI外,欧盟正准备在谈判失败的情况下采取进一步反制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所谓的“再平衡关税”。若欧盟决定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行反击,最新草案清单涵盖了高达720亿欧元(84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产品,包括波音飞机、汽车和波本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