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特朗普试图让狂欢继续,但牌桌上的人却意兴阑珊

北京时间,周三早上,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纳指涨1.61%,标普500指数涨0.72%,道指跌0.64%。其中,标普500指数年内转涨。英伟达涨超5%,创2月27日以来收盘新高;特斯拉涨约5%,创2月24日以来收盘新高;奈飞、Meta涨超2%,苹果、亚马逊、英特尔涨超1%,谷歌小幅上涨;微软小幅下跌。
美股早盘时段,特朗普自夸道,“市场上涨真是太美妙了”,并再度激情“喊单”,“它还会继续涨,涨得高的多”,试图让美股的狂欢继续下去。
不过这一次特朗普喊话后,美股并没有像此前那样盘中迅速拉涨,反而几大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的回落,投资者一反常态地表现得意兴阑珊,投资者们稀稀落落地离开了牌桌。
01
特朗普再次喊话鲍威尔:降息
昨日晚间,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月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数据显示,美国4月份CPI环比上升0.2%,同比上升2.3%,分别低于市场预期的0.3%和2.4%。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8%,与预期一致。其中2.3%的CPI以及2.8%的核心CPI同比涨幅,都是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值。
特朗普援引当日稍早出炉的弱于预期的通胀报告,再次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其降息,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通胀没有下降,汽油、能源、食品杂货以及几乎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都在下降!!!
“美联储必须降低利率,就像欧洲和中国已经做过的那样。”特朗普补充称,“‘拖延先生’鲍威尔到底怎么回事?这对即将腾飞的美国是不是不太公平?”
特朗普最后写道,“让降息发生吧,那将是一件美妙的事!”
不过,对于特朗普降息的呼吁,虽然美联储没有正面回应,但是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资深联储报道记者Nick Timiraos却泼了一盆冷水。他认为,关税推升通胀的麻烦还没在新近公布的CPI数据中显现,暗示联储还得观望,等新数据出炉观察通胀上行压力的变化。
他在最新的一篇报道中这样打比方:“对于美联储而言,4月的通胀数据将被视为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前观察晴朗的天气,而降雨量仍然高度不确定。”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发布之际,正值特朗普淡化其关税政策可能引发价格上涨和商品短缺的风险。目前,特朗普几乎已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并对关键行业实施或威胁实施额外关税。
这些措施扰乱了市场,也引发了美国消费者成本上升和经济放缓的担忧。
此外,特朗普将贸易战的炮火目标又转移到了欧洲身上,指责其在欧美贸易中“未支付公平份额”,并威胁要求欧盟为美国药品降价“买单”。
这种对抗态势也影响着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战略选择。眼见僵局难解,正在与美国谈判的印度和日本不约而同地调整了策略立场,态度逐渐强硬。
印度提出“零换零”关税提案,甚至表示将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而日本则在汽车关税等关键问题上不肯轻易让步。
特朗普政府四处出击的贸易政策,是否真的能实现其所谓的 “美国优先”目标,还是会让美国在全球贸易中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一切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02
“炮火”转向欧盟
特朗普表示,欧盟在欧美贸易中没有支付其公平份额,欧盟必须为药品支付更多费用,以帮助为美国药品降价提供资金。
特朗普在白宫召开的记者会上说道:“我们才刚刚开始针对他们……你们看着。我们手里握着所有底牌。他们对我们很不公平,他们卖给我们1300万辆汽车。我们的一辆都没能卖给他们。他们卖给我们农产品,我们几乎什么都没卖给他们,他们不接受我们的产品……所以,他们将不得不为医疗支付更多费用,而我们将会支付更少的钱。信不信由你,但就是这样。”
目前,特朗普对欧盟征收了10%的基准关税,并对汽车和金属征收了25%的税。
欧盟此前曾多次尝试与美国政府谈判,寻求取消特朗普对欧洲商品征收的关税,但尚未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贸易摩擦的最新发展已延伸至医药健康这一敏感领域。周一,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他在白宫宣布,“从今天开始,美国将不再补贴外国的医疗保健”,美国“将不再容忍大型制药公司牟取暴利和哄抬价格”,实施所谓的“最惠国(Most Favored Nation)药品定价”。
特朗普表示, “基本上,我们正在做的是平等化。我们将支付世界上最低的(药品)价格。谁出的价最低,我们就收谁,这就是我们要得到的。”
特朗普称,美国商务部现在将开始调查欧盟如何“敲诈”制药公司,除非欧盟同意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其药品,否则将阻止欧盟的药品进入美国。
他表示,欧盟的行为导致药企“不公平地将医疗费用负担转嫁给美国患者”。“我会从这个角度保护制药公司。他们得到了欧盟和其他国家的定价。”
而欧盟早已做好了谈判破裂的准备。
据报道,如果与特朗普团队贸易谈判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欧盟正在计划,将对价值950亿欧元(1080亿美元)的美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报复性措施将特别针对工业产品,包括飞机、美国汽车和波本威士忌。
03
印度、日本转向强硬
与欧盟的强硬对抗类似,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印度和日本——正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抵抗姿态。
以印度为例,美国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总额约129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高达457亿美元。
为促成协议,印度已作出重大让步,给予近90%的美国进口商品优惠市场准入待遇,包括下调关税等措施。
而印度则希望针对两国对钢铁、汽车零部件、药品等商品的“零换零”关税,但强调必须基于互惠原则,并对进口数量设限。然而,美国对印度的质量控制规定存有疑虑,认为这构成了非关税贸易壁垒。
这让印度颇为不满,5月13日消息,印度已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申诉,提议对在美国制造并运往印度的一些产品征收关税,以对抗华盛顿对亚洲第三大经济体生产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的关税。
日本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同样陷入僵局。日本希望美国能豁免汽车等主要产品的关税,但谈判进展甚微。
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当地时间周一明确表示,不会签署不包括汽车关税减免的初步贸易协定。他提出可以考虑增加美国玉米进口,但同时强调日本不会为换取汽车关税让步而牺牲农业利益。
“尽管如此,日本仍可以将玉米用作乙醇燃料,而不是消费。作为生物质燃料使用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石破茂补充说,无论如何,日本的土壤未必适合种植玉米,希望深入讨论玉米是用作消费还是能源。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说“不”,这场21世纪最复杂的贸易博弈,终将以何种方式改写全球化剧本,世界正在等待下一个转折点的到来。
参考资料:
《若对美谈判失败,欧盟将拿美国汽车、飞机和威士忌“开刀”》华尔街见闻
《外媒: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将“炮火”转向欧盟》环球时报
《关税,大消息!石破茂,刚刚发声!》券商中国
《美媒爆:印美关税谈判,印度提出特定商品“零换零”》环球网
《CPI报喜后特朗普再度喊话:美联储应尽快降息,别挡美国腾飞》财联社
《“新美联储通讯社”:4月CPI没反映关税冲击,此后几个月将显现通胀压力》,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