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访客 2025-05-14 16:59:53 75473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摘要: 周三A股银行板块持续发力,刷新2015年7月中旬以来新高,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盘中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大金融板块冲...

周三A股银行板块持续发力,刷新2015年7月中旬以来新高,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光大银行盘中股价均创历史新高。大金融板块冲高,拉动创业板指、沪指午后涨超1%。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消息面上,有分析认为,公募基金新规将显著推动A股银行股估值修复。兴业证券在5月14日的最新报告中指出,公募新规引导资产配置向沪深300靠拢,由于与业绩基准巨大的“配置缺口”,公募基金将不得不增加银行股比重。与此同时东方银行表示,宽货币带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以及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也将有助于银行板块中期跑出绝对收益。

兴业数据显示,聚焦业绩基准包括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截至2024年末,主动基金银行持仓占比为3.81%,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高达13.67%,偏离度接近10个百分点。

华西证券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按照最新的数据(2025年Q1),公募在银行板块的配置比例大约3.49%,相较于沪深300指数权重低配9.99个百分点,相较于中证800指数权重低配6.99个百分点。其次,国金证券认为,公募基金新规也有望驱动资金流向券商板块。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从个股配置来看,基金增配趋势下,此前低配较多的银行有望更为受益,兴业数据显示对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个股低配比例更大。

公募新规: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

根据兴业证券研报,中国证监会于5月7日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改变公募基金业的运行机制。该方案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基金投资收益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大幅提升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

最关键的变化包括:

  • 业绩基准约束:对基金经理的考核,要求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 10 个百分点的,要求其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 风格漂移监管:对长期(超1年)偏离基准20%以上的基金将进行重点监控;
  • 行业配置披露:季度报告必须详细说明行业配置与基准指数的差异及调整计划;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因此,兴业证券预计公募基金未来会明显重视考核基金业绩和比较基准的偏离。

银行股遭遇低配,后续主动基金有望增加持仓

兴业证券聚焦业绩基准包括沪深300指数的主动权益基金,从行业配置来看,

截至2024年末,主动基金银行持仓占比为3.81%,而沪深300指数中银行板块权重高达13.67%,偏离度接近10个百分点。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从个股配置来看,兴业证券研究数据显示: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沪深300指数的权重银行股低配比例最大。招商银行持仓偏离度达1.9%;兴业银行持仓偏离度为1.5%。
银行股又见新高!公募业绩基准考核,对银行股配置影响几何?

新的公募基金考核机制下,预计主动基金有望增加银行持仓,缩小和业绩基准的偏离度,其中被深度低配的银行股有望获得更大的配置资金流入,估值修复空间最大。

宽货币带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

东方银行则从更大的视角表示,不仅是公募改革,宽货币带动国债收益率下行,以及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也将有助于银行板块中期跑出绝对收益。

具体来看,东方银行屈俊表示,宽货币超预期落地,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延续。

1)外部环境变化,叠加配合 25Q2财政进一步发力,助推宽货币落地,无风险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行。5月7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推出,央行宣布降准降息,同时存款利率也将进一步下调,25Q1 货政报告进一步提出择机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我们认为政策端已经为无风险利率下行打开空间。
2)预期回报率进一步下行背景下,低波红利策略有效性料持续凸显。拉长周期看,A股 ROE走势基本与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相吻合,除了个别流动性极为宽松阶段,利率下行“拔估值”战胜了ROE下行 “杀估值”,大部分时间ROE走势与估值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明显。这就意味着,无风险利率下行环境下,博取资本利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确定性的股息收入重要性进一步抬升,红利策略有效性得以凸显,这在24年以来的市场环境中有充分体现。

另一方面,保险预定利率或于25Q3再度下调,险资股息率容忍度有望进一步抬升,呵护银行绝对收益。

多重政策影响下,保险资金对银行股边际定价权明显增强:1)I9 执行, 拉开 23 年以来险资增配银行股的序幕;2)政策积极引导险资入市,并通过上调权 益资产配置上限、适度下调权益风险因子多维度缓解险资入市的阻碍;3)动态调整机制下,25Q3 保险预定利率或进一步下调,带动险资股息率容忍度上行。2019 年以来,保险预定利率已多次下调,其中 24Q4 预定利率下调 50BP,推动保险密集举牌 A+H 上市银行。
25 年1 月,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正式落地,当月人身险产品 预定利率研究值为 2.34%,25Q1 例会宣布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 2.13%(当前预定 利率上限为 2.5%),根据动态调整机制,并综合考虑 4 月以来国债收益率表现以及 降息落地,25Q3 保险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 25-50BP 的可能性较大,对股息率的要求也有望随之降低(此前银行因估值系统性抬升以及再融资,股息率有所摊薄), 配置银行动力或增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