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访客 2025-04-24 17:37:18 54925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摘要: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姜唐,编辑 | 蔡玉随着“盲盒经济”的持续升温,一种名为“拆卡直播”的新型营销模式迅速走红,...

文 | 显微故事,作者 | 姜唐,编辑 | 蔡玉

随着“盲盒经济”的持续升温,一种名为“拆卡直播”的新型营销模式迅速走红,并在年轻人中形成风靡之势。

看似新潮的娱乐方式实则暗藏玄机。

部分主播通过后台操控中奖概率、提前拆封筛选商品、调换卡牌等级、虚构交易记录等手段,将随机抽卡变成了一场场精心编排的“剧本杀”。

在这些直播间里,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从主播不断变化的话术,到“恰好”出现的稀有卡牌,以及所谓的“欧气”爆棚,都是剧本的一部分。

你以为自己是在与运气博弈,殊不知所谓的“运气”早已被明明码标价……

以下是关于拆卡直播的真实故事: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动感的背景乐中,主播数出订单上的卡包数量,动作娴熟地剪开塑封。随着“咔嚓”一声轻响,塑封被完整剥离,一叠五颜六色的卡牌在灯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

主播的手指快速翻动这些卡牌,手法娴熟,动作流畅。

“恭喜XX老师成为'人上人'!”“恭喜XX总裁抽到SSR!”

每当发现稀有卡牌,主播就会提高声调,一旁的铃声不失时机地响起,弹幕满天飞。

若不是清楚地知道这是拆卡直播,孙敏会以为自己误入了某个线上“赌场”。

自从发现儿子沉迷拆卡直播后,焦虑的她就开始在各种拆卡直播间“蹲点”,试图以亲历者的身份,弄明白儿子为何如此着迷。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孙敏的本职工作是会计,职业特性让她对直播间里的各类细节格外留意。在某直播间,她发现经常抽中高位卡的似乎总是固定的几个人,之后又看到一些订单页面的编号与条形码并不一致。于是,她发弹幕问了一句“是不是有人下假单”,结果直接被踢出了直播间。

这让她坚定了拆卡直播有“猫腻”的想法。

雇托儿、下假单,这只是孙敏作为局外人看到的“冰山一角”。

身为局内人,曾在拆卡公司工作的江涛觉得,下假单只是行业内“入门级”的伎俩。在他看来,直播间里的一切都尽在人为掌控之中,“我想让你什么时候抽中,你就什么时候抽中”。

江涛透露,在外行人眼中,直播间里的卡牌都是现场拆封、新鲜出炉的,可实际上,这些卡牌很可能早就被动了手脚。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提前拆封卡包并挑出高级卡,这在业内早已是众人皆知的“潜规则”。

具体操作时,他们会先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卡包背面,将里面的卡全部取出。随后筛选出高卡位的卡片,再从一堆普通卡中随意挑选一张放回卡包,最后用透明胶带将卡包仔细粘好。

为防止“露馅”,在直播过程中,这些动过手脚的卡包背面是绝对不会面向镜头的。

也有部分“聪明”人,连剪子都不用动。有些卡包本身就设有透气孔,他们便巧妙地利用可视挖耳勺,直接从透气孔轻轻戳进去,如此便能窥见卡牌情况,提前知晓有哪些高位卡。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除此之外,还有人通过称重的方式作弊,因为高位卡相较于普通卡,重量上可能会存在差异。

随着科技发展,如今的手段则更为先进,一些大型直播公司甚至配备了专门的扫卡机,只需拿机器轻轻一扫,卡包内的信息便一目了然。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不少直播间都存在这样的操作:从镜头范围之外将卡包取过来放到展示盒内。

但凡是从镜头外拿进来的卡包,基本上都是经过了处理的,主播可以随时‘调包’。

实际上,大部分用户都很难抽到高级卡,只有那些频繁下单的老顾客,或是出手阔绰、一掷千金的大客户才有‘欧’的机会。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因为喜欢拆卡,小丽曾应聘到一家拆卡公司作主播。面试那天,一进会议室她就惊呆了,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拆封的卡包。

因为是新人,老板对她进行了单独培训,告诉她如何给粉丝“甜头”,如何控制高级卡的出现时机,如何说“下单必欧”等话术。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小丽记得,她的第一场直播给她的都是普卡,虽然直播间里吆喝的是9.9元拆UR,但实际上她的卡包里一个UR也没有,真正的UR放在一个贴了UR标签的盒子里。

“公司也做自己的品,开播时旁边摆着各种盒子,各类高位卡都标注得明明白白,想让你中就给你,不想让你中就不给,出卡概率全由主播自己掌握。因为工资和销售额绑定,主播不得不配合公司弄虚作假。”

在拆卡公司工作了几天,小丽就不干了,她过不了良心那道坎儿。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集卡爱好者们心里都清楚,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卡牌,或者到二手平台收购,价格往往要比直播间低得多。可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宁愿多花数倍价钱,也热衷于在直播间抽卡,到底为什么呢?

“这背后,玩的是情绪价值,也掺杂着赌徒心理。当然,也有猎奇心态在作祟。”

在小欧眼中,自己线下购买卡牌并拆封,固然也能收获惊喜与期待,但直播间却有着线下难以比拟的新鲜刺激玩法。

比如“叠叠乐”,假如购买一包哪吒卡牌,里面若开出SR级别的飞天猪,商家会额外赠送25包卡牌。要是这25包中又开出飞天猪,就再追加25包,如此循环往复,只要有就一直加,如俄罗斯套娃般,非常诱人。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有些直播间动不动就抬箱,一些‘土豪’玩家疯狂下单,其实他们看重的并非卡牌本身,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赌’。”

主播们似乎深谙心理学,将“斯金纳箱”的间歇性奖励机制运用得淋漓尽致。他们会在拆卡过程中刻意制造“就差一点”的错觉——“哎呀,差一点就是SSR了!”“下一包必出黑背!”

诸如此类话术不断刺激着观看者的多巴胺,让人产生“再试一次”的冲动。

作为一名资深的二次元爱好者,Joy也曾一时兴起在直播间下单,但很快她就感觉到了不对劲:“很多直播间打着拆卡的幌子,搞起了‘猜星座’‘押数字’的游戏,这就是博彩啊!”

理智的Joy果断收手,但前男友却“深陷囹圄”,沉迷拆卡直播无法自拔,前前后后投入了10来万。Joy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二人分手。

“前男友”的故事在拆卡圈子里并不鲜见,当收藏的乐趣被赌博的快感取代,理性往往最先离场。

"说白了这就是赌博,"江涛直言,“你想用一包卡的钱去赌整盒必出的稀有卡,甚至贪心想要更多,那就别怪人家在背后‘出老千’。”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拆卡最初是动漫爱好者表达热爱的一种方式。通过收集和交换卡牌,二次元爱好者们得以更深入地融入动漫世界,感受角色魅力。

这种纯粹的收藏乐趣,构成了卡牌文化的底色。

然而,当下的拆卡直播间却在上演一场令人忧心的异化过程——卡牌的文化价值被抽空,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以流量和利润为导向的“数字游戏”。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图 | 社交平台上的卡牌价格参考

"以前我们拆卡,是真心喜欢某个动漫IP,想收集完整的角色图鉴。现在的主播却把卡牌当成赚钱工具,直播间里乌烟瘴气,已经完全背离了拆卡的初衷。” Joy说。

变化的背后,折射出整个行业的价值扭曲。在这个看似热闹的领域里,良心与暴利正在进行无声的较量。

那些坚持原汁原味拆卡的主播,由于拒绝使用各种营销套路,往往人气低迷、收入微薄。而那些深谙消费者心理、精心设计各种套路的主播,却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巨额财富。

孙敏曾“蹲”过一个拆卡主播,每次直播都原封不动地拆盒、拆包,她观察了他整整5天,结果第6天,他突然停播了,再也没有出现。

还有一个主播,坚持“真拆”几个月后也不播了,据说是不赚反亏。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图 | 某拆卡直播间的角落

“正经做卡牌直播的,貌似都不长久。”孙敏感慨。

不过,在卡牌市场的利益江湖中,还远不止直播间里的套路。整个卡牌产业链条上的各方势力,都在以各自的方式逐利,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利益网。

卡游公司以盲盒形式售卖卡牌,评级机构借评级服务推高卡牌估值并收取费用,二手商家通过倒卖稀有卡牌赚取差价,各方在利益链条中赚得盆钵满溢。

拆卡直播剧本杀:“我想让你什么时候中,就什么时候中”

图 | 社交平台上的卡牌价格参考

有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卡牌公司卡游在某短视频平台的销售额高达2.78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的8000万,成为仅次于泡泡玛特的潮玩巨头。

而拆卡直播间里的主播,仅靠一台手机、一堆扑克牌大小的卡片,就能创造单晚近百万元的流水。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消费者,包括一些未成年人被裹挟的身影。

“‘造假’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既然知道有问题还要去玩,我们有什么办法呢?”江涛说。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均采用化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