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万内增程SUV对决,星纪元ET和问界M7如何选择?

就在同一周,新问界M7(参数丨图片)和星纪元ET两驱增程版排队上市。
新问界M7,新增了一套选装配色,但售价策略没变,起售价还是24.98万元。星纪元ET,针对增程版新增了两驱,起售价不到17.28万元,比问界M7的价格门槛低了足足7.7万元。
看到这个价格,大家可能要问了,若预算25万以内,这两款新车应该怎么去选?
毕竟,看动力,问界M7和星纪元ET都有增程,纯电续航最大分别是240km和265km(CLTC),区别是星纪元ET多了纯电版本可选;
看尺寸,长宽高都符合“532米”的中大型SUV级别,区别是问界M7多了6座版本;
看定位和用户,两台车都主打家庭,但买问界M7的用户,大多已经习惯了使用华为终端产品,希望在汽车上也体验到华为的生态闭环,甚至愿意接受一部分溢价,而买星纪元ET的用户,大多会是技术理性派,看重奇瑞体系的技术沉淀和产品的性价比。
那么接下来,我们针对大家在意的几个买车刚需,具体来盘一盘该怎么选。本次选择的车型,分别是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和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
#01
尺寸和空间:问界M7六座贵2万,星纪元ET二排更大
先来聊空间。就问界M7而言,其五座版和六座版的尺寸都一致,但Pro和Ultra版本的两驱和四驱,之间有2万元的价差,坦白讲,为了第三排多掏2万元并不划算,因为至少在乘坐空间上并无两样,传统的五座版本后备箱进深更大,会更实用一些。
回到账面尺寸上,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的长宽高分别为5020/1945/1760,轴距为2820mm,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长宽高分别为4955/1975/1698mm,轴距为3000mm,相比之下,星纪元ET在车身宽度和轴距方面,多了30mm和180mm。
这意味着什么?在同为短L113设计的前提下,更长的轴距,会更有利于营造座舱纵向的空间,而且星纪元ET二排座椅的位置,较新问界M7更靠近后轮拱,也就是说,同为五座车型,同为532级别的SUV,但星纪元ET的二排腿部空间,营造的要宽敞。
#02
续航和能耗:纯电续航差25km,星纪元ET用车成本有优势
增程车讲能耗,一是看百公里的耗电量,二是要看增程器的馈电油耗,众所周知,增程车属于发动机和驱动电机串联的动力架构,车辆的性能高低,与增程器的转速、排量并无直接关联,而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去选择增程车,其实看中的就是其插混车给不了的绝对驾驶“电感”,以及动辄上千公里的综合续航。
所以,增程车的能耗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日后用车的成本。其实在星纪元ET增程四驱版本的身上,我们就能清楚看到,其CLTC纯电续航,已经和问界M7后驱版本基本打平了,百公里的馈电油耗甚至还少了1L。
什么?四驱车比两驱车省油?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违背常识,但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增程器的燃烧效率发挥了作用,而这里所谓的燃烧效率,其实看的就是1L油能发多少kWh的电能,当然了,增程车降油耗也包括一系列的减磨技术,还有能读懂应对不同工况,对加速度要求的能量管理策略。
回到星纪元ET增程两驱版本上,整个动力架构的思路不变,区别只是前桥少了一台驱动电机,电池容量也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这也是其能够把能耗降到5.2L/100km的核心原因,重要的是,新车并不需要像问界M7那样,必须加注辛烷值更高的95号汽油。
我们详细看看两台车的具体能耗和续航数据,其中,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搭载38.5kWh磷酸铁锂,CLTC纯电续航230km,百公里馈电油耗6.8L,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搭载41.16kWh磷酸铁锂,CLTC纯电续航265km,百公里馈电油耗5.2L。
更低的馈电油耗,和更低的耗电量,代表着在相同温度环境、驾驶里程,甚至是驾驶风格上,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会明显比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的用车成本更低。
#03
动力和底盘:星纪元ET标配双叉臂,操控上限超问界M7
上面提到,增程车的性能和增程器无关,那和啥有关系?答案是驱动电机。
从对比参数上可以看到,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搭载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95kW,较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的200kW稍低,但零百加速7.6秒,比后者快0.6秒。
而且从马力推重比的概念看,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的整备质量在2300kg,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为2385kg,折算下来,前者电机1kW能推动0.085kg,后者1kW推动0.083kg,这意味着,星纪元ET的推背感会更强烈,起步、超车更快。
至于底盘部分,问界M7虽然全系没有空气悬挂,但标配了可变阻尼减振器,在预瞄机制下也能提前对阻尼硬度进行调节,相比之下,星纪元ET全系支持空气悬挂+CDC,但空悬只有MAX增程四驱顶配才有,不过好在星纪元ET增程265 MAX两驱版依然支持CDC,所以较底盘舒适性来看,二者效果几乎可以打平。
当然了,空悬和CDC甚至是传感器预瞄功能,这些顶多算是拔高底盘稳定性或舒适性的技术“外挂”,底层好坏还得看最基础的硬件配置。
比如在前悬挂方面,问界M7全系选择使用传统的麦弗逊结构,而星纪元ET全系都是双叉臂,且摆臂、羊角均为铝合金材质,降低簧下质量后,有助于优化操控的灵敏性,所以单球头的麦弗逊结构,本质上是无法和双叉臂来比操控的。
再比如后悬架部分,两台车都使用了五连杆结构,毕竟后桥需要保证舱内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承担一部分电机带来的载重任务,但五连杆调教难度较大,尤其是需要同时兼顾悬挂的横向应力和纵向弹跳。
对于这部分,星纪元ET选择使用液压衬套,所以即便没有可变阻尼悬挂,液压衬套依然能缓冲减振器带给座舱的冲击力,所以,若是从星纪元ET全系的方向来选车,肯定是配空悬+CDC的舒适性更强,当然了,仅是价格门槛最低的版本,底盘舒适性和操控可玩性,也是要较问界M7更胜一筹的。
#04
智舱和辅助驾驶:问界M7优势在华为生态,二者辅助驾驶尚可一战
毫无疑问,智舱和辅助驾驶是推动当下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新车的核心卖点,不过就辅助驾驶而言,由于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提高了对车企就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宣传、OTA等管理强度,这意味着,日后该功能会给消费者更清晰的认知,但就目前二台车的实际情况来说,华为乾崑ADS占有先发优势,功能上已经覆盖了城区/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自由车位到自由车位等,而星途汽车使用的猎鹰辅助驾驶,还需要市场检验。
按照星途官方的描述,这套辅助驾驶方案可以实现高速领航、城区领航,具体功能还有待客泊车、三点掉头、一键靠边停车、离车泊入、自主过ETC闸机、130kph刹停等。至于问界M7 Pro五座后驱智驾版,华为乾崑智驾ADS SE能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实现车道保持、自动跟车、红绿灯识别和自主刹停等,此外,还具备智能避障、上下匝道、变道、过弯、车速调节等,就覆盖功能上看,两台车几乎差不多,不过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结合后续我们实测结果来聊。
在智舱交互方面,华为鸿蒙座舱支持华为系跨端数据交换,车机系统的操作使用逻辑,和华为系移动端几乎一致,所以在生态架构上,华为车端和移动端的应用交互,效果明显会更丝滑一些。星纪元ET在使用高通骁龙8295P芯片后,Lion 5.0同样支持手机与车机映射交互,在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可以进行深度语义理解和功能执行,可以说,座舱交互体验各有千秋,但是契合针对性更强用户使用习惯的,还会是在生态交互上更全面的鸿蒙座舱。
#05
总结:
通过以上深度对比,不难发现,星纪元ET的优势在底盘、操控、续航和能耗,简单理解,就是用车成本更低,一个月比问界M7少跑一次加油站,同时加速更快、转向更精准,不过新车搭载的猎鹰辅助驾驶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结合我们后期实测的结果来讨论,而问界M7的优势,是可以在25-30万预算内,带给用户华为产品全家桶的生态体验,最后再站到性价比的角度上看,有顶配技术中配价特点的星纪元ET,是更占性价比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