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细分赛道突围密码:肯特催化用“小分子”撬动大市场

访客 2025-04-17 11:11:18 38119
细分赛道突围密码:肯特催化用“小分子”撬动大市场摘要: 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维秋编辑 | 闪电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市场迎来一位特殊的选手...

细分赛道突围密码:肯特催化用“小分子”撬动大市场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维秋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市场迎来一位特殊的选手。

4月16日,肯特催化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肯特催化”,证券代码603120.SH)正式登陆上交所。上市当日,肯特催化强势大涨226.00%,截至收盘,报收48.9元/股。

公开资料显示,肯特催化是一家从事季铵(鏻)化合物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分子筛、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油田化学品等领域。

当前,我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传统能源的局限性和新能源的持续演进,使得与之相关的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作为化工行业重要的原材料,催化材料行业也趁势起飞。

以肯特催化为代表的企业,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肯特催化的上市,或将让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的这股东风更为猛烈。由此,其成功上市,也成为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焦点事件。

1、细分市场的“冠军”企业

在精细化工领域,催化材料虽不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却是决定化学反应效率、产品纯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可以说,作为工业反应的“加速器”,催化材料直接影响诸多行业的生产水平。

我国催化剂生产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行业发展,催化剂市场迅速扩展。纵观其发展路径,从1980年代的早期技术引进,到如今的自主创新,国内催化材料走了一条从“仿制”到“突破”再到“领先”的进阶之路。

近年来,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升,国内催化剂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肯特催化正是行业中崛起的代表企业。

肯特催化成立于2009年,当时市场正处于国产替代加速、细分领域突破的关键期。肯特催化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拥有季铵盐、季铵碱、季鏻盐、冠醚等四大系列产品,产品应用形式主要包括相转移催化剂、分子筛模板剂、固化促进剂、电解液添加剂等,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工、分子筛、高分子材料、电池电解液、油田化学品等领域。

目前来看,四大产品均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以季铵碱产品为例,肯特催化实现了低金属离子杂质、低卤素杂质特性的高品质季铵碱产品的连续化生产,解决了阴阳离子膜寿命短的缺陷,产品质量较好,成本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同时,其冠醚产品的多项技术成果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相转移催化剂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肯特催化销售规模在国内相转移催化剂市场中份额分别为17.45%、19.34%、22.62%,市场份额较高。而根据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子筛分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6月8日出具的情况说明,肯特催化季铵盐、季铵碱系列产品应用于分子筛模板剂行业,国内市场排名位居第一。

因此可以看到,肯特催化早已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先,是行业里公认的“冠军”。

2、政策利好、市场广阔,被持续验证的高成长性

作为化工行业重要的原材料,催化剂已成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催化剂的科技创新,也成为支撑我国绿色化工、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为行业及下游应用行业提供了政策依据。如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制造、新能源其他新型催化剂、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技术、石油裂化催化材料均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之下,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尤其是在一轮产能和品质淘汰赛之后,一批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优质企业开始脱颖而出。

肯特催化近年来不俗的成绩,便是有力证明。招股书显示,2020年肯特催化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86亿元、0.72亿元,而到了2024年,两项核心数据分别增长至6.17亿元、0.94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15%、6.66%。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4年,肯特催化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6亿元、8.08亿元、6.66亿元和6.17亿元,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633.93万元、1.10亿元、8090.41万元和9351.28万元,业绩表现稳定。

其2025年第一季度发布的预报显示,报告期内,预计公司营业收入为13800万元至148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至9.6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00万元至18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0%至27.01%。

同时,肯特催化最为外人称道的是其稳定的盈利能力。过去四年,其综合毛利率始终保持在26%以上,且2024年上半年提升至27.04%。负债率方面,肯特催化以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68%,显示出其在财务管理上的稳健和良好的抗风险能力。

优异的数据表现,让外界看到了一个稳中有进的肯特催化。随着此次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运作,一个更优质的好公司样本也由此诞生。

3、以技术为基,深挖“护城河”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性突破,带来了市场的巨变,催化材料行业进入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

整体大的市场环境来看,环保的监管趋严之下,一些产能低、技术差、污染重的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与之相反,那些拥有创新能力、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及规模化能力的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肯特催化以过硬的技术和对市场的精准洞察,抓住这一波市场机会,进一步夯实自己的市场地位。

招股书显示,自成立以来,肯特催化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在最为核心的技术方面,肯特催化掌握了季铵盐合成技术、季鏻盐合成技术、冠醚合成技术、离子膜有机电解技术等核心生产技术,并获得了行业认可。如在2017年3月,经浙江省省级新产品鉴定会认定,肯特催化的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项目技术、四丁基溴化铵催化剂、四乙基氟硼酸铵催化剂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9年4月,肯特催化获得浙江省重点技术创新专项验收证书,认证公司“15-冠醚-5”和“高纯度18-冠醚-6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2年3月,经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鉴定,肯特催化的三苯基乙基溴化鏻生产工艺技术和四丙基溴化铵项目技术同样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专利一直是企业实力的有力佐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肯特催化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9件、实用新型专利156件,形成各类自有软件著作权10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明专利“含金量”极高。如肯特催化的1-金刚烷基三甲基氢氧化铵相关技术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四乙基氢氧化铵相关技术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件,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产品方面,肯特催化也在持续打造行业标杆。如其“18-冠醚-6”曾被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评选为2021年度“浙江制造精品”产品,其“高性能SCR脱硝催化剂关键原材料TMADaOH绿色生产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研发项目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项目;2022年12月,经中国商业联合会评审,肯特催化的“分子筛模板剂—季铵碱系列产品的绿色高效合成工艺”荣获2022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为基础的公司层面,肯特催化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早在2017年即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22年,肯特催化又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肯特催化的子公司江西肯特化学有限公司被评为2019年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随后在2023年又入选了工信部的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被评为“绿色工厂”。

在技术、产品、公司层面全面领先后,肯特催化获得了不少知名大客户的青睐。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肯特催化积累了南京曙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江瀚新材(603281.SH)、万润股份(002643.SZ)、晨光新材(605399.SH)等优质客户。而通过与优质客户群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确立并巩固了肯特催化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

对于此次募集资金规划,肯特催化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其将进一步用于扩大主营业务规模。可以预见,随着新产能的全面释放,或将带动其经营业绩的进一步增长。

4、写在最后

肯特催化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精细化工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缩影。如今,在新能源、半导体国产化的浪潮下,以肯特催化为代表的细分领域的技术型企业,正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隐形支柱”。

未来,随着绿色化学和高端制造的深度融合,肯特催化势必凭借自身的积累,撬动更大的市场。而资本市场的青睐,或许只是其技术长跑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