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轻断食两年,女子结石填满胆囊,专家提醒:盲目节食暗藏胆石危机

通讯员 李林牧 张雨 叶欣
“本以为健康饮食是在养生,没想到最后连胆囊都保不住了!”近日,在武汉市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病房,53岁的文女士(化姓)感慨不已。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坚持了两年的“轻断食”,竟在不知不觉中让胆结石悄然变大,最终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两年前,文女士在社区体检时偶然被查出患有2颗6毫米的胆囊结石。由于当时没有明显不适,她并未放在心上,也没有处理。然而,今年复查的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原本的小结石已变成三颗成形结石,最大的一颗直径达到了2厘米。4月6日,文女士前往武汉市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影像学结果显示文女士患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胆囊隆起性病变”,需手术治疗。面对这一结果,文女士和家人都很困惑。
原来,文女士这两年一直在减肥,坚持所谓的“16+8轻断食法”,即每天只在8小时内进食,其余16小时完全禁食,并以水煮菜、低油清淡饮食为主。她们原以为这样既有助于减重,又对身体无负担,结果却适得其反。
“16+8这类轻断食的饮食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像文女士这样的中年女性群体,进食间隔时间过长,会导致胆汁无法规律排出,胆汁在胆囊中滞留时间延长,容易发生浓缩、沉积,从而诱发胆结石,甚至是多发性胆结石。”主治医师张佳琪表示,规律饮食才是维持胆囊功能和健康的基础,盲目跟风节食,往往得不偿失。
江帆教授团队在进一步评估文女士的病情后,决定于4月7日为她实施单孔免气腹胆囊切除术。不同于常规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它只需在脐部做一个小切口,通过一个特制的软质通道器械,将手术操作集中在一个“三角帐篷”内进行。整个过程无需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气体,避免了气腹环境下患者术后背痛、肩膀痛等问题,也减少了气腹造成的诸如心肺功能障碍、纵隔气肿以及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还保留了微创美容效果。
术中,江帆教授团队通过单孔免气腹装置,在腹腔镜的直视下,耗时40分钟完成手术。取出胆囊后剖开可见,有三颗大小分别为1厘米、1.5厘米和2厘米的混合性结石,几乎已将胆囊“填满”。若继续发展,极易引发急性炎症甚至胆囊癌变风险。术后,文女士麻醉复苏顺利,返回病房。由于手术时间短,没有尿管和引流管,文女士在6小时左右就可以下床活动了。
武汉普仁胡海胆石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江帆表示,许多患者常常因为“没有症状”就忽视了胆囊结石的存在。但事实上,“无症状”恰恰是它最危险的伪装。胆囊是储存和排出胆汁的重要器官,如果长时间存在结石,即使没有明显疼痛,也会不断摩擦并损伤胆囊壁,诱发慢性炎症,甚至导致胆囊癌变。部分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江帆提醒,科学减肥应注重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避免采用极端节食或快速减肥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6+8减肥法适合大多数人,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尤其孕妇、哺乳期女性、低血糖人群、儿童青少年以及有肝胆疾病或胃肠问题的人应避免此方法,此外,保持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有潜在胆囊结石等健康问题的人,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减肥不仅要关注体重,还要保证营养均衡,保持心理健康,避免焦虑,才能达到长期健康效果。
(图片由武汉市普仁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