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短期贝塔到长期慢牛: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估值回归与新发展周期

在昨日特朗普关税狂潮引发的黑色星期一之后,今日港A股市场迎来回暖,保险板块走强明显,当日,中国平安A股涨1.44%,H股涨0.74%。
(来源:富途行情)
结合机构观点来看,伴随短期震荡,市场机会也更加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对保险板块略偏谨慎观点的中金,今日研报指出,在关税问题影响下保险个股经历普遍大跌,其认为风险释放后市场对保险资产和负债端的预期均已回落至悲观区间、进一步下修空间较为有限,其对保险板块投资机会重回乐观,建议逢低配置。
对此,中金还特别指出盈利和分红趋势稳健的优质寿险依旧被明显低估,近期关税问题导致短期进一步超跌,建议逢低配置具备高股息属性的优质寿险。
而在此前,东吴证券亦维持保险行业"增持"评级。其认为,保险负债端、资产端均有改善机会,低估值+低持仓,攻守兼备。与之有同样行业评级的国泰海通,则在研报中提到,负债端看,预定利率调整、分红险占比提升以及全渠道报行合一的实施将推动行业负债成本的下移,预计2025年上市公司NBV回归平稳增长。投资端看,由于近年刚性负债成本的抬升,预计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目标压力显著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引下预计将提升权益资产配置。预计保险公司将重视强化资负联动提升盈利增长稳定性。
站在当下来看,伴随政策暖风频吹,保险资金配置也正迎来新机遇。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高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对此,金融监管总局表示,《通知》的发布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显然,这一政策将直接利好头部险企,为其优化资产负债匹配、提升长期收益水平打开空间。对此,中国平安方面表示,将认真研究,抓紧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发挥好大规模长线资金的优势,灵活运用多种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力度,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的应有担当。
遵循上述趋势下,此前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的中国平安实际上也迎来了良好的窗口期。
根据平安发布的2024 年年报,过去一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1266.1亿元,同比增长47.8%;实现新业务价值285.3 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公司全年股息每股2.55 元,同比提升4.9%,已连续13年保持上升态势。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达37.9%,同比提升0.6百分点。
在财报公布后,多家券商对中国平安予以积极的评级。其中招商证券,维持"强烈推荐"评级。认为公司负债端延续稳健表现,资产端OCI 股票占比较高,不仅能够提供持续分红现金流,而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
而结合近日中信证券研报来看,其核心观点则提及,受到全球股市大幅波动影响,目前平安AH股PB估值已经回到过去三年区间下限,短期买贝塔价值,长期买新发展周期。
短期来看,中信证券认为,公司盈利稳健性在增强,伴随市场震荡,股价下跌背景下,公司已经具备较强的向上贝塔属性,其合理市值至少在1万亿人民币。
长期来说,中信证券指出,和1999年的降息周期导致全行业利差损不同,2021年以来这轮降息周期加剧行业分化,叠加严监管持续深入,以平安为代表的头部公司不仅仅能够剩者为王,而且有望开启新的发展周期。
对此,中信证券表示,平安有望凭借稳健的资产负债表和盈利能力,穿越周期,分享低成本负债的新发展机遇。一旦分红险销售信心确立,公司商业模式渐变为类资管模式,公司有望回归PEV的估值体系,具有长期慢牛的可能。
同时,中信证券给予平安 A股 2025E 1.2x PB 估值/ H股 2025E 1.1x PB 估值,对应 AH 股目标价分别为 64 元人民币/63 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总的来看,透过近年来不确定性持续升温的市场环境下平安稳健的成绩单,不难看到中国平安的护城河显然不仅在于其规模优势与生态潜能,更在于其持续进化的战略定力。
在当前政策鼓励"耐心资本"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的背景下,平安作为险资龙头,既是稳定市场的压舱石,也是投资者分享中国资产长期红利的优质载体。当下估值低位,或恰是长线布局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