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锐评丨国家发改委不点名批评车企无序竞争,“有的车企”当读出警告的意味

评论员 吴双建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3月29日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汽车行业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和恶意抹黑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的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
相关负责人的讲话被权威媒体报道后,有舆论在猜测,“有的车企”到底是哪些车企?甚至有自媒体在网上隐晦地点名。应该说,相关负责人的讲话,不是空穴来风,肯定掌握了一定的证据。那么为何又不点名呢?就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要看在这个场合有没有必要点名。这是相关负责人在一个论坛上的讲话,只是在说一个现象,并非针对某些车企。
其次,不点名可能比点名效果更好。一些舆论猜测的名单并不一致,说明涉及的车企不是一家,众多车企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问题。这样,不点名可以让他们对号入座,以为是在批评自己,从而警醒,共同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
再次,此次不点名并不意味着后面不点名。要知道,这些批评的话不是说说就算了。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及时通报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就是说,该来的可能还是会来,车企不能当耳旁风。
有关部门整治车企无序竞争,对车企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才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无序竞争伤害的是广大车企的利益。
如果大家都在无序竞争之中人人自危,不排除一些厂商因为被抹黑或对方的虚假宣传,被迫卷入其中。要看到,虚假宣传和恶意抹黑,最终结果就是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车企并不会从中获取实际利益。一些消费者买了车之后,使用起来没有达到心理预期,会导致“粉转黑”。
在无序竞争之下,车企都是受害者。再加上网络自媒体的一些有组织的水军行为,将整个行业舆论搅得一团糟,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声誉。车企应该真正将对手当作是“友商”,学习对方长处,在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上下功夫。不能当面说是朋友,背后下黑手。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强汽车市场的价格监测、行业自律、舆论引导,严格市场监管,严格查处技术标准不达标、质量安全不过关的产品,守牢质量安全底线。这些都说出了消费者的心里话。
所有车企都应该从“有的车企”当中读出警告的意味,及时收手。毕竟,牺牲利益是短视之举。在产品质量上不过关,哪怕说得天花乱坠也会被市场抛弃。至于虚假宣传和恶意抹黑,如果车企身上没有流淌道德的血液,更会令消费者侧目。
总之,“有的车企”不要等被点名了才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