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巨头的又一新战场:vivo亮剑家庭机器人赛道

MR技术可提升机器人的空间计算和感知能力,是发展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
有了眼睛,有了大脑,机器人也就有了感知和决策能力。这两项能力,也是机器人的核心能力。 按照胡柏山的说法,未来vivo将聚焦孵化家庭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 从芯片、移动影像到AI大模型……这种软硬件协同能力,非一般企业能比。 尤其是,vivo全球5亿多智能设备用户的to C能力和生态,为机器人场景落地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 这种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建成,而是脱胎于过去30年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最近十年,vivo更在影像、芯片、AI等领域,不断加码投入,为进入机器人行业积累技术实力。 2018年成立AI全球研究院,2024年推出蓝心大模型…… 截至目前,vivo在AI领域已投入超过1000人的研发力量。MR领域的研发则更早,如今已进入原型机冲刺阶段。 这些研发投入和技术储备,是vivo进军家庭机器人领域的最大底气。 从这个意义上讲,vivo决定做家庭机器人,是用户所需,更是其技术基因的延续,是一场完美的技术复利。 【站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起点上】 做汽车,还是做机器人? 过去几年,外界对于国内手机巨头的战略选择,一直猜测不断。 从直观上看,汽车已成为当下最热的赛道之一,无论规模还是受关注度,似乎都是更好的选择。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也确实成为一股潮流。 对vivo来讲,造车也并非难事,随时可以启动,但vivo最终却选择了家庭机器人这个目前还不成熟的赛道。 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但其实,这恰恰是vivo价值观的又一次体现。 多年来,一直埋头种因的vivo,在选择一个产业或者新赛道时,并不会去看是不是风口,而首先会审视: 它与vivo的核心能力,是否匹配?公司能不能在这个领域,为用户创造价值? 这种从用户需求出发,坚持在自己的能力边界内做事,一直是vivo的风格,也是其能够多次穿越产业周期的关键。 相比汽车行业,机器人行业无论技术的复用性,还是用户场景的连续性,对vivo而言都是更好的选择。 事实上,哪怕机器人行业,vivo也并非全部都做,而是聚焦于自己擅长的消费级市场,即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 这个选择与苹果如出一辙,这也是vivo这样的消费电子企业最擅长的领域,它们更懂C端用户。 在家庭机器人领域,vivo也并非大包大揽,而始终坚持产业共荣理念。 具体来讲,vivo只做机器人的大脑和眼睛,因为这是其擅长的事情。至于机械臂、灵巧手和机器人身体,则交给产业链合作伙伴。 虽然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业内人士看来,这将是手机之后,人机交互的又一次重大革命。 事实上,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截至2024年,全球工厂运行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突破472万台。 仅在中国,就有198万台,而且还在以每年超过50万台的速度,高速增长。 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最终走进千家万户,并非遥不可及。 一方面,数字世界,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不断迭代,能力越来越强,成本则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物理世界,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无论关节的精度,还是拟人操控等方面,也都在持续进化。 然而目前,这两个世界之间还是割裂的状态。 vivo在手机行业,长期扮演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桥梁,这是vivo所擅长的,是其价值所在。 未来,在机器人行业,用胡柏山的话来讲,vivo将继续扮演桥梁的角色。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久,体验闭环的原型机,大概需要三到五年时间,to C商用可能还要更久一点。 但胡柏山也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不排除会沿途下蛋,针对一些特定的用户场景,推出特定功能的家庭机器人产品。 最终的目标是,与产业伙伴一起,让技术走出实验室,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 今年,也恰逢vivo成立30周年。这个手机巨头,如今正站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起点上,迎来一个或许比手机更大的战略性机会。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