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峰五狐家政:婚恋篇-外嫁女及子女权益如何保障?

外嫁女及子女权益保障: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外嫁女这一群体日益庞大。她们因婚姻关系离开原生家庭,在新的环境中开始生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外嫁女及其子女的权益保障问题逐渐凸显,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外嫁女及子女权益面临的挑战
土地权益受侵
在农村地区,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保障。但受传统观念和一些不合理村规民约的影响,外嫁女的土地权益常常受到侵害。部分农村地区以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为由,在土地承包、征地补偿等方面,将外嫁女排除在外。例如,有的村庄在重新调整土地承包时,收回外嫁女的土地;在土地征收获得补偿款后,拒绝给外嫁女分配相应份额。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使她们失去了重要的生活依靠。
户籍与教育权益困境
外嫁女在户籍迁移问题上也常遭遇难题。有些地方,外嫁女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将户籍迁入夫家,或者选择保留娘家户籍,这可能导致其子女在入学、医疗等方面面临诸多不便。以教育为例,一些地区的学校在招生时,对学生户籍有严格要求,外嫁女子女可能因户籍问题无法进入理想的学校就读,影响孩子的教育资源获取和未来发展。
财产继承权益受阻
在财产继承方面,外嫁女同样面临困境。部分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儿出嫁后就是 “外人”,在父母财产继承上,外嫁女往往被区别对待。一些家庭在分配遗产时,将大部分财产留给儿子,外嫁女只能获得极少份额甚至没有。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继承原则,也伤害了外嫁女的情感和权益。
权益受侵的原因分析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传统的性别观念在一些地区仍然根深蒂固。“男尊女卑”“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等思想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在处理外嫁女权益问题时,存在偏见和歧视。这种陈旧观念使得外嫁女在土地分配、财产继承等方面,难以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对待。
法律法规落实不到位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使用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到位、监管缺失等原因,这些法律条款未能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侵害外嫁女权益的行为,未能及时制止和纠正。
村规民约不合理
部分农村地区的村规民约存在不合理之处,成为侵害外嫁女权益的 “帮凶”。一些村规民约未经充分的民主程序制定,缺乏合法性审查,其中关于外嫁女权益的规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例如,有的村规民约规定外嫁女不能参与集体土地收益分配,而村民往往基于对村规民约的遵守,忽视了外嫁女的合法权益。
保障外嫁女及子女权益的方法
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
一方面,要加大对保障妇女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活动等,向社会广泛宣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妇女权益保护的认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要开展针对性的普法宣传,让农民了解外嫁女依法享有的权益,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其能够正确执行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外嫁女的合法权益。
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例如,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方面,明确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程序,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导致外嫁女权益受损。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侵害外嫁女权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裁,建立健全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此外,对于因权益受侵导致生活困难的外嫁女及子女,要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和保障。
规范村规民约
对农村的村规民约进行全面审查和规范,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应遵循民主程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尤其是要充分听取外嫁女的声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对于存在侵害妇女权益内容的村规民约,及时责令修改或宣布无效。同时,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观念,摒弃不合理的传统习俗,使村规民约成为维护全体村民合法权益的有效规范。
强化司法与行政救济
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于外嫁女权益受侵的案件,依法及时受理,公正审理,切实维护外嫁女的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为经济困难的外嫁女提供法律援助,降低其维权成本。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侵害外嫁女权益行为的监管,建立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外嫁女的诉求。对于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机关,要依法追究责任。此外,还可以通过行政调解、仲裁等方式,多元化解决外嫁女权益纠纷,为外嫁女提供便捷、高效的救济途径。
外嫁女及子女权益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加强法律宣传、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村规民约以及强化司法行政救济等多种措施,切实保障外嫁女及子女的合法权益,让每一位外嫁女都能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安心生活,让她们的子女能拥有平等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