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爆款IP打造,DeepSeek能补上最短一块板?

访客 2025-03-08 13:05:59 21611
爆款IP打造,DeepSeek能补上最短一块板?摘要: 在DeepSeek眼里,一切可以量化,“爆款IP”的构成也一样。撰稿德兰胜,全文32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人们经常说...

爆款IP打造,DeepSeek能补上最短一块板?

在DeepSeek眼里,一切可以量化,“爆款IP”的构成也一样。

撰稿德兰胜,全文32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

人们经常说,某个国家的“霸权”有四大支柱,军事、金融、文化/舆论、科技。

那么,作为多箭齐发的追赶方,我们在这四方面之中,哪一面差距最为显眼?直觉给出的答案似乎是:文化IP。

当然,文化IP作为上层建筑,对于后发国家路线来看,文化IP产品的建设乃至输出,更应发自水到渠成,而非多快好省,能提前摘下的果实。

此前阶段的相对落后几乎难以避免,但如今,中国文化IP产品正在展现出向外突破的潜质,比如游戏《黑神话:悟空》、电影《哪吒2》。

而作为“全球仅有的两大AI大国”,DeepSeek的全民化,能为中国输出世界级IP产品,提供“核动力”吗?

1

IP要“爆款破圈”,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对于中国而言,制造全球级的文化IP现象与产品 ,仍然是新手中的新手。

由DeepSeek筛选的全球级经典IP大致包含这些:

影视类:漫威宇宙、星战系列、哈利·波特 、迪士尼与华纳动画

游戏:宝可梦、超级马里奥、我的世界

二次元动漫:龙珠、海贼王、高达

DeepSeek可以帮我们分析路径,但观念的建立与塑造,或许需要人类之间的共识。

对于全球级的文化IP产品,DeepSeek给出的定义范围是:那些实现了跨文化渗透、高票房/收入、长生命周期,被符号化成为全球共同记忆的作品。

一个最直观的洞察:这些内容产品必须易于且适合被儿童、青少年接受,以便最大化受众广度,同时也易于抹平文化差异形成的理解壁垒。

至于深刻的隐喻、世界观等内涵,那些让人成年人喜欢的部分,更多处于次要地位,它是艺术价值方向上的添头,而非通行全球的准许证。

换个说法,一个通吃全球的IP必须能够经得起极致的信息简化,且依然具备魅力,方能称得上符合全球传播的基础逻辑。

横向角度,全球视角下,人和“人”的差异之大,共同点几乎只剩下了“都是人”的那部分。所以全球级IP的基本内核必须极简,比如善良、勇气、爱

最近的一个爆款是“黑神话·悟空”卖到全球(10亿美金销售总额,国内用户占比约41%,另一说国内销售额占75%,来自连线杂志)。

通过游戏展现的世界观、美感和文化内涵,“黑猴”带来的中国古典神话现象,真正呈现出了“文化实力”应有的样子。

但“黑猴”称得上极端个例。电影《哪吒2》大获成功,甚至有“冲奥(斯卡)”呼声。在南加州大学任教的奥斯卡动画片奖评委希拉·索菲安评论道,《哪吒2》中的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认同,是能够打破国界和文化差异的。虽然表现尚待观察,单从卖相上来看,《哪吒2》已经具备了这种先决条件。

然而,即便《哪吒2》连破全球票房纪录,无法忽视的注脚仍是“单一市场”。截至2月28日,《哪吒2》的海外票房1.5亿元人民币,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

作为走红全国的国民级作品,《哪吒2》在海外市场仍旧难言在世界范围内“破圈”。

任天堂手里握着多款“养老保险”级IP;迪士尼则常年霸占最赚钱的主题乐园榜单;环球影城本质上是大杂烩,作为“大片”样板间,它展示的正是那些曾经卖遍全球的“价值取向”。

如果单纯从IP输出的效果层面来看,曾经备受瞩目的《战狼》、《流浪地球》系列还达不到“破圈”的标准,甚至招致一些普通海外观众“警惕”(当然,这类作品的定位首先是满足国内市场)。

依然用简化信息的思路看,《黑神话·悟空》在内容层面的底层哲思可以概括为“对宿命的反叛”,对“取经”真相的探寻,以及视觉上的东方奇观。这些可能是符合现代人最大公约数的理念。

能够通行全球的IP产品,必须有打动普通人的共鸣,这是让所有人买单的市场底层逻辑。

2

爆款IP打造,

DeepSeek或许可以大显身手

我们都知道,故事是IP从0到1的关键节点。后续的视听效果、表现手法、宣发铺展都是1-100的过程。

然而,遗憾的是,故事创意,或者说“好剧本”,可能是中国IP最显眼的一块短板。

对于《黑神话·悟空》、《哪吒》系列这类能够取得突破的作品而言,剧作的相对扎实几乎是必然的。但事实上,国产内容的剧作平均水平差异过大,总体上拉低了优秀作品的产生概率。

如果说中国IP在媒介技术、特效制作等方面已经形成追赶之势,片场执行也在稳步工业化的路上,那么剧作方面,国内仍处于“农耕时代”:

我问DeepSeek,“剧作水准是中国IP打造方面最大的短板吗?”它给出了肯定答案,并给出了“创作方法论断层、人才供应畸形、评估体系原始、资本对剧作投入不足”等等一系列依据。

然后我说“你凭什么这样误人家清白,说剧作水准影响了整个IP产业?”,并要求DeepSeek量化重新评估结论,并给出了几个其他常被人们提起的行业痛点(明星依赖度过高、资本过度介入、观众审美争议)作为横向对照。

然后DeepSeek为每一个角度拆解出5个评估维度,每个评估维度下运用了一系列归因公式,并依照各类行业报告数据建立了一个横向对比模型。

经过量化-统计-对比之后,DeepSeek坚持了最初的观点(它强调每一项都有数据依据):

剧作水准不足仍是生态系统的"原发病灶",其他问题更多是继发症状。数据显示,提升剧作专业度能产生"问题消解乘数效应"——每提升1单位剧作质量,可同步降低0.6单位资本干扰、0.4单位明星依赖、0.3单位观众差评。建议采取"剧作优先"改革战略,通过数字技术重建内容根基,进而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当前窗口期内,集中资源攻克剧作难关的投资回报率是处理其他问题的3.8倍,这既是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更是基石工程。

在DeepSeek眼里, 一切可以量化。

剧作中的冲突、情感、反转、伏笔都在计算之中,这正是商业作者的全部素质。

如果把它视为一个人的话,他可能不是天才,但绝对是眼界奇宽,脑子里参照物无数,熟知每个编剧技巧细节的专家。

2023年好莱坞爆发编剧罢工,直接原因便是ChatGPT已被大量使用在编剧工作中(用DeepSeek的说法是罢工与AI发展相关性9.2,满分为10分)。美国编剧工会测算的数据是“AI可替代62%初级编剧的工作”。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美国的剧作体系与从业人员已经全面工业化、专业化,才会形成“AI大屠杀”,对于中国而言,这是 IP产业现代化的跃进良机。

年初喧嚣一时的悬疑剧“《漂白》漂白《漂白》案(分别是名词、动词、名词)”向我们展示,即便是中国的头部编剧,依然在以刀耕火种的方式辛勤创作着。

整个行业小农经济的味道过于明显,而DeepSeek这样的现代化生产工具,无疑能让亩产量翻番儿,且让深加工变得切实可行。

无论电影、电视剧、游戏剧本,无论是知烂而烂的短剧剧本,还是不知烂而烂的国产文艺片,或者是求不烂而难免烂的国产商业片,或者是具体的故事创意设计、故事结构搭建、人物设计、每个段落的情节设计、每句话的对白设计,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匹配的“半/全自动驾驶”模式。

在剧作之外,IP开发的任何创意节点,都可以被DeepSeek的“海量参照、创意重组”覆盖到。

前期创作工作中,无论已有的流程,还是国外有国内没有的,或者个人觉得应该有实际上没有的,都可以通过DeepSeek这样的AI来解决。

我无法比DeepSeek更懂ta,当我问,在全球级IP创作的这件事上,它能够贡献哪些价值?得到的回应可以概化为下面这些。

事实上,即便是已完成的作品,希望预测分析出海发行效果,DeepSeek也可以搭建估算预测模型,通过已有数据进行研判。


目前,在全球形势下,传统的“文化输出大国”趋势都不算太好。

大洋彼岸某国作品深陷身份政治等意识形态议题之中,海外受众的逆反情绪已经持续多年。

受限于日本国内的技术创新支持能力,日本那批人畜无害的文化IP们正在衰老,稳健存活但难有突破。

而中国作为崛起力量,有意图且有技术与资本基础,抢过IP产品旗手的角色。

即便全球化本身的秩序与根基似乎正在消亡,作为“共同体”的主导者,我们祝福DeepSeek这样的AI武器帮中国IP迈向破圈之路。

而对于我们这些千千万万的内容受众,我们期待DeepSeek救本土内容于水火。

假如时光回溯,导演陆川把《749局》剧本拿给DeepSeek评估,看到此生见过的最全面最专业的剧本评估后,他被震撼了,一场资本、观众、创作者无人生还的惨剧,或许可以避免。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