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兴证张忆东: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

访客 2025-03-07 14:05:37 39388
兴证张忆东: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摘要: 一、回顾:前瞻性提醒——中国股市主升浪确立后,有波折,建议保持多头思维、逐浪前行去年9月底我们提示《做多中国:反转逻辑》...

一、回顾:前瞻性提醒——中国股市主升浪确立后,有波折,建议保持多头思维、逐浪前行

兴证张忆东: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

去年9月底我们提示《做多中国:反转逻辑》。去年12月初发布报告《革新巳火》判断蛇年行情起火、革新牛是基本面的核心基础。今年1月市场下跌时旗帜鲜明地表示,当大家都放弃牛市思维时,春节前后将迎来主升浪,1月中旬发布报告《又到流泪撒种时》。

217日发布报告《逐浪前行:“革新牛”主升浪下的轮动和波动》指出:中国牛市的主升浪已然确立,将以“科技牛”为主,虽有波折,但震荡向上。DeepSeek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世人对于“中国AI技术落后”的成见,重塑了全球资本对于中国科技股的信心。这轮牛市的主升浪将以“科技牛”为主,以“内需牛”为辅,震荡向上。

  • 参考A1999-2001年互联网行情,2013-2015年火热的“互联网+行情,2019-2021年初新半军及核心资产行情,我们认为今年是AI应用爆发的元年,AI浪潮走向应用端,AI渗透率会快速提升,因此从AIAI+的广泛行业都存在着战略性的成长机会,这是中国此轮牛市主升浪的根基。

  • 在战略上,相信“革新巳火”,要勇于拥抱AI以及新消费时代的贝塔;这些方向将在中期受益于科技红利,以及政策红利导致的估值体系的系统性重估。

  • 在战术上,2025年行情节奏是“蛇形斗折”充满波折的。近期A股的机器人、AI以及港股的互联网等板块,快速上涨之后,拥挤度偏高、情绪偏高,后期出现阶段性的震荡休整或在所难免。

二、行情本质:“科技突破”确立了牛市行情的主升浪、主心骨

(一)基本面逻辑确立:科技牛市

此轮牛市从2024年“924”会议之后启动,经历了四季度的波折,而2025年初以DeepSeek所代表的AI科技突破以及机器人等领域的进展,为这轮牛市找到了基本面逻辑——技术突破驱动的科技牛市。以史为鉴,行情或将持续数年。

互联网1.0时代:互联网渗透率快速提升,科技革命浪潮驱动纳斯达克牛市持续数年。1995年当美国互联网渗透率突破10%的关键节点后快速上升,2001年渗透率逼近50%。这一技术革命浪潮驱动了纳斯达克持续数年的科网行情。转折点是2000年,互联网企业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变现,加之1999-2000年美联储启动加息周期,过度依赖预期估值的市场逻辑难以为继,最终导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市梦率”为特征的估值体系终告瓦解。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和行情演进可以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2010年“iPhone时刻”到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超过50%;第二阶段是2013年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电商、移动支付等商业模式逐渐落地。即便在2015年硬件渗透接近饱和时,移动互联网流量仍保持非常高的同比增速,直至2018年方出现增速拐点,从200%多的高位开始回落。尽管经历了2015A股去杠杆和2018年金融去杠杆的冲击,行情逐步走向去伪存真,腾讯、阿里巴巴、美团等企业真正的龙头则延续了行情。

转折出现在2021年,移动互联网浪潮进入成熟阶段,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降至30%左右的区间,叠加监管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增长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互联网龙头公司股价表现从2021年初开始持续回落到去年。

新能源车时代:2020-2022年渗透率陡峭增长曲线引爆全产业链行情。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后开启加速模式,从新能源车及新能源相关产业链都出现了全面的行情。转折出现在2022年,渗透率升至45%,之后细分领域出现景气显著分化。

当前的大模型技术发展,可以类比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或者2010年前后的智能手机普及阶段,代表着人工智能应用的真正起步。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爆火,可能意味着已经进入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同时全球都在竞相投入算力建设,这些因素都可能加速本轮新技术普及的速度。

(二)科技牛市需要重建估值体系,面对海外风险时才能做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当前AI领域正处于典型的技术扩散期,商业变现路径尚未完全清晰,这使得传统估值体系下的PEPEGPS等指标的解释力不足,建议重建估值体系,聚焦AI科技渗透率、资本开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及商业价值、技术进步带来的协同效应等。

1以互联网龙头为代表的民企科技企业,随着AI科技突破,成长性恢复向上弹性,估值体系也应该回归科技成长股。就像2022年以来,我们提出,互联网企业的估值方法应该随着成长性的下降,从成长股的估值体系走向价值股的估值体系一样。现在,我们应该反过来思考,AI的突破是否能够改变企业的成长性,从而塑造新的估值体系?后续互联网龙头可能会分化,积极拥抱AI的企业,有望加大科研相关资本开支,并通过AI实现降本增效,那么,随着增长潜力的上升,有望从当前堪比价值股或消费股的估值水平,恢复到科技成长股的估值体系。

短期行情震荡波动的催化剂是“特朗普变数”,根源却是投资者的“恐高症”,是过去4年港股持续向下重估的阴影作祟。1月中旬发布《又到流泪撒种时》至今,港股行情跑赢全球,恒指PE和风险溢价都显示市场情绪接近过去几年的高点区域。面对“特朗普变数”时,港股投资者出现“获利落袋”的心态。

当前恒生指数的一致预期PE估值仅接近2015年以来的中位数水平。恒生指数相对美债的风险溢价指标相比欧美股市特别是早已进入负值区间的标普500指数风险溢价,仍凸显港股的高性价比。更何况,相较于境内无风险收益率,港股风险溢价仍高达8%,对内地投资者具备较强配置吸引力。

三、投资策略:主升浪初期的颠簸是中期的机会,是逢低买入“科技核心资产”的好时机

(一)疾风知劲草,建议趁行情短期震荡调整时从容选股、增持

近期恒生综指换手率、卖空成交占比等指标,从历史经验显示市场情绪处于短期高点;叠加港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容易受到欧美股市及地缘政治影响,所以,短期震荡实属正常。当前中国牛市刚刚找到“AI科技突破以及机器人等领域进展”的行情主心骨,刚刚步入行情主升浪,该阶段因为海外风险而导致获利回吐式调整,有利于牛市行情中期持续性。

(二)2025年要适应“蛇形斗折”的行情节奏

我们在报告《逐浪前行:“革新牛”主升浪下的轮动和波动》中指出,2025年市场将呈现蛇形曲折前行的态势,因为在当前国际和国内环境下,港股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比较多。投资者需要适应“蛇形斗折”,在行情短期波折中认清战略方向:相信AI科技浪潮,相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相信中国科技牛市刚刚步入主升浪。

一季度港股仍然处于较为有利的环境中,建议投资者利用短期震荡形成的“黄金坑”,具有逆向思维的投资者可以抓住机会,逢低买入当前的以AI为代表的新核心资产。

1)政策分析,近期行情波动催化剂源自特朗普导致全球贸易风险上升。根据兴证宏观的估计,静态测算下,预计特朗普对华每加征10%关税,导致中国出口增速下降2.5%,实际GDP下滑0.28%,企业利润下降0.37%35日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明确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推动科技支出向基础研究倾斜;加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和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中国后续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预计将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共同应对美国贸易战,这些政策组合拳将重新将引导“科技牛市”震荡向上。

2)海外利率环境分析,美债10年期利率上半年有望震荡下行,美国经济仍在继续降温、美债供求关系有利于美债利率回落。首先,美国短期经济数据显示,整个经济仍在继续降温。短期,特朗普将注意力放在国内行政重构和国外地缘政治及关税上,这些对经济会产生抑制作用,这也将拉低10年期国债利率。其次,美债的供求关系有利于美债利率回落。由于美国已达到债务上限,未偿国债余额在短期内不会继续增加,这将限制美国国债的供给,使美债利率短期回落。

3)交易层面,一方面,港股受益于内地低利率环境,内资将持续增持港股并在港股定价体系中取得更多主导权——从央国企红利资产扩散到科技核心资产,另一方面,3-4月港股业绩密集披露期或将孕育预期差修复机遇。由于海外机构过去几年对中资股的忽视,他们的盈利预测是较为滞后且悲观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可以密切关注一些龙头公司的业绩情况。只要高于偏低的预期,就可能会迎来盈利预测的上调和估值的修复。

(三)投资机会一:科技牛为主,牢牢抓住此轮AI科技行情的核心资产

每一次波折都是逢低买入此轮行情“科技核心资产”的好时机。广义的AI科技领域包括互联网、机器人、芯片算力计算机等科技软硬件、其他AI+的股票,将是全年行情的主线,趁短期震荡调整时期,立足中期性价比而逢低主动买入。特别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民企科技龙头,估值体系开始反转性重构,短期震荡调整后,正是布局良机。

1)“ATM”(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为代表的具有生态优势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厂商可以通过AI赋能升级现有业务,实现“AI+生态的深度融合;另外,Deepseek开源促进了中国AI科技进步,互联网龙头凭借生态优势有望实现“AI科技创新”与“AI应用落地、商业模式落地”良性循环,相应地,互联网龙头行情或重演美股M7的精彩。

2)机器人相关产业链的龙头。供应链技术迭代升级、产品矩阵丰富、海外人口老龄化和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产品产出的制造商和上游的零部件的供应商都受益于全球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增长。

3)精选受益于AI科技渗透率提升的其他行业龙头,包括半导体、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AI+应用等细分领域龙头。数据中心将受益于AI应用发展带来的推理需求提高。消费电子有望受益于与AI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全面升级。

(四)投资机会二:内需牛为辅

一方面,建议波段操作受益于政策驱动的反弹机会,关注新能源、券商、地产、消费等资产。

  • 新能源:当前行业处于周期底部,若后续政策推动产能出清,龙头公司盈利和估值弹性较大。在不同出清路径下,龙头公司均将凭借体量、技术及成本优势继续占优;但若有相对严格的技术、能耗等标准使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龙头公司将更加受益。

  • 券商:政策积极稳定资本市场,更大力度促进股市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回暖与交易活跃度提升,券商基本面改善。行业供给侧改革提速,并购重组提升集中度。

  • 地产:政策持续放松,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企稳迹象。龙头房企表现稳健,过去两年聚焦优质地块,保障未来利润率。风险房企积极进行境内外债务重组,流动性有所改善。

  • 消费:广义消费领域的公司有望受益于扩大内需政策的进一步落地,经济的边际改善和盈利边际改善的预期发酵推动价值重估。

另一方面,2025年重点关注兼具防御属性与进攻弹性的“可转债型红利资产,关注运营商、地产、消费等,当期股息率不低于3%(提供安全边际)同时具备AI技术赋能、行业格局改善、盈利预期改善带来的弹性。

表4:港股高股息股票一览

数据来源:WindFactSet,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注:

1、港股总市值、股息率-TTM数据截至2025.3.4

2、日均成交金额为2024年年初至2025.3.4日均成交金额

3FY0为当前财年,FY1为当前财年向后推一财年,FY-1为当前财年向前推一财年,以此类推

四、风险提示

大国博弈风险: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经贸、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摩擦或制裁风险;

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风险:美联储不降息的风险以及引发局部金融市场动荡风险;

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风险:如果海外经济动能持续回落,存在外溢效应超预期风险。


注:文中内容依据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2025年3月6日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青山遮不住——论本轮牛市本质及估值体系重建》,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本报告分析师 :张忆东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2、SFC HK执业证书编号:BIS749;李彦霖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10015

请注意:李彦霖并非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注册持牌人,不可在香港从事受监管活动。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