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东北前首富,无力回天

访客 2025-03-06 11:16:59 8837
东北前首富,无力回天摘要: 文 | 老鱼儿编辑 | 杨旭然“黑龙江第一股”造假案,震动市场。先是2月28日晚间东方集团公告,中国证监会现已初步...
## 黑龙江第一股造假案震动市场,东方集团或面临退市风险 2 月 28 日晚间,东方集团公告称,中国证监会现已初步查明,公司披露的 2020 年至 2023 年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可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若后续经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更糟糕的是,公司虽已于前期推进预重整,但根据相关法规,公司“不具备作为上市公司的重整价值”的情形。因此,公司还存在不符合重整条件的风险。这就意味着,若最终认定退市,东方集团连“重整重生”的机会都不复存在。3 月 1 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头条通报“东方集团财务造假案阶段性调查进展情况”,这进一步坐实了对于投资者们来说,最坏的结果。 **多元化** 东方集团的发展,曾经是东北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旗帜之一。在它成长的历程中,有着太多东北企业时代的烙印。1978 年,不甘心一直做一个泥瓦匠的张宏伟,展现了东北人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他从农村奔赴哈尔滨,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创业初期,张宏伟带领员工先后组建了 9 家公司,主要业务为建筑、房地产开发、旅游酒店、经贸等。可以说,从创业之初,东方集团就有着多元化的基因。 在那个三百六十行,行行待振兴的年代,几乎是只要敢闯就能“捞金”。多管齐下就意味着多“捞金”,多元化业务模式的加持让张宏伟的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名气也是水涨船高。其中,就包括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这个以建筑工程为主业的公司,不仅成为张宏伟成为第一桶金的主要来源,也成了东方集团的前身。在那个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的岁月里,东方集团也很自然地就被树立成时代中的“先锋民企”。 1988 年 5 月,经黑龙江省工商局批准,由 6 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东方企业集团。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企业集团公司;1989 年 4 月,东方企业集团成为全国股份制改造首批四家试点企业之一;1991 年,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东方集团为国家金融体制改革试点企业。东方集团最瞩目的时刻,当属 1994 年 1 月 6 日。那天,国家体改委、中国证监会批准东方集团公开发行社会公众个人股 4000 万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这让东方集团不仅成为“黑龙江第一股”,更是中国首批股票公开发行的民营企业之一。 上市后的东方集团,多元化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1994 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东方集团财务公司,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第一家拥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牌照的企业集团;1995 年,参与国有企业改制试点,投资参股锦州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成为首家控股大型港口的民企;2000 年,成为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三大发起股东之一;2001 年,参股民族证券,为其第二大股东;2009 年,组建农业板块,成立东方粮油有限公司。粮油业务逐渐成长为公司最大业务板块;2010 年,联合能源收购英国石油公司巴基斯坦全部资产,成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外资石油勘探与生产企业;2012 年,国开东方城镇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正式进军房地产界;2019 年,联合能源以近 10 亿美元收购科威特能源公司,正式进入中东北非能源市场,在伊拉克和埃及拥有 6 个资产。 东方集团官网上介绍,集团业务涉及现代农业及健康食品、金融、港口交通、新型城镇化开发四大产业板块,总资产规模近 500 亿,净资产逾 200 亿。财务数字则显示,自 1994 年上市到 2018 年,东方集团营业收入从 1.34 亿元增长至 145 亿元以上,24 年间增长 107 倍,净利润则是从 0.41 亿元增长至最高超过 10 亿元。张宏伟利用多元化与大规模的收购整合,造就了一个庞大的“东方系”,以黑龙江企业的身份,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做乘法”** 业内流传,张宏伟对资本有着狂热的迷恋。他的金句之一是:“资产经营等于是在做加法,资本经营却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业自然会像滚雪球般做大做强”。这句话乍听上去没毛病,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很容易被资本的幻想所迷惑,甚至是击倒。 1994 年,东方集团上市后,短短 2 个月股价就涨超 80%。这让张宏伟以“东北首富”之名登上《福布斯》富豪榜,也让他尝到了资本的甜头。这可以被视为张宏伟在资本运作上的初战告捷。 第二年锦州港改制,张宏伟以 1.4 亿元入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到 1999 年,锦州港成功上市。

东北前首富,无力回天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