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神奇精灵看长江!长江沿线11地主流媒体推出两会联动报道

访客 2025-03-05 11:16:11 89680
神奇精灵看长江!长江沿线11地主流媒体推出两会联动报道摘要: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牢记嘱托,承载重任。近年来,长江干流沿线11省(自治区、直辖市)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天的长江,宛如一座巨大的生命宝库,孕育着数不清的珍稀动植物精灵。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联合西海都市报(青海)、西藏日报(西藏)、封面新闻(四川)、上游新闻(重庆)、三湘都市报(湖南)、江南都市报(江西)、大皖新闻(安徽)、交汇点(江苏)、东方网(上海)等长江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主流媒体,选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动植物精灵,精心制作AI形象,以精灵们的视角,讲述各地为了保护母亲河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神奇精灵看长江!长江沿线11地主流媒体推出两会联动报道

青海藏羚羊:守护长江“第一滴水”

青海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生活在长江源头。近年来,为守护长江“第一滴水”,青海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如在长江源区的黑土滩治理项目中,已累计治理黑土滩超500万亩。通过种草、围栏封育等措施,让原本退化的草地重焕生机,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增强。人们还在水源地周边设立了多个水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监测,确保水质常年保持在优良水平。

西藏野牦牛:红线制度筑起坚固生态屏障

野牦牛生活在西藏的高山草甸间。在长江流域的西藏段,超过30%的区域被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涵盖野牦牛的主要栖息地。同时,西藏持续打击非法采矿行为,有效遏制了对长江上游生态的破坏。通过加强对森林、草原的保护,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为长江上游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四川大熊猫:森林已成巨大“绿色水库”

国宝大熊猫所在的四川省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保护母亲河责任重大。四川关停了长江流域内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工业企业超2000家,新建和升级了500余座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在生态修复上,近5年累计造林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这些森林如同巨大的“绿色水库”,为长江涵养水源,大熊猫也因此生活得更惬意。

云南滇金丝猴:森林保护让长江生态更和谐

滇金丝猴,生活在云南高山密林中。为积极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云南实施了多个森林保护项目。如在金沙江流域开展的森林抚育工程,已完成抚育面积达300万亩,通过间伐、补植等措施,提高了森林质量。同时,云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为滇金丝猴等众多珍稀物种提供了稳定的家园。

重庆云豹:岸线整治让长江更清澈

云豹栖息在重庆的山林中。重庆大力推进长江岸线整治,累计拆除长江沿线违规码头200余个,清理非法砂石场150余处,对拆除后的岸线进行生态复绿,复绿面积达500多万平方米;严格限制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加强对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提升了30%,这让长江水更加清澈,云豹也能在这片山林中安心穿梭。

湖北江豚: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长江精灵、微笑天使——江豚,生活在湖北段的长江水域。湖北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保护长江,湖北省责任重大。近年来,湖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2024年,湖北省长江干流、汉江干流水质稳定为优,丹江口水库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8%,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达到“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湖南猕猴:1500万亩天然林得到全面保护

活泼的猕猴,生活在湖南的山林里。湖南加大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力度,一方面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对长江流域内1500万亩天然林进行全面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行为。另一方面,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改善了周边水环境。此外,湖南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环保宣传活动,如环保知识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超5000场次,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江西白鹤:候鸟栖息环境更优质

每年,大批的白鹤都会来到江西的鄱阳湖栖息,鄱阳湖白鹤占全球总数的98%。近年来,江西在鄱阳湖及长江江西段大力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通过退田还湖,已恢复湿地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实施湿地生态补水工程,保障湿地水位稳定。为保障白鹤等候鸟北迁安全,当地还通过巡护排查、伤鸟救治、智慧监测等一系列举措,为候鸟提供优质的栖息环境和安全的迁飞通道。

安徽扬子鳄:古老血脉正在续写新篇

安徽的长江流域,生活着古老的扬子鳄。近年来,安徽对扬子鳄的栖息地进行重点保护,不仅划定了保护区,还在保护区内清理河道,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同时,加强了对长江水污染的治理,严格监管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如今,随着栖息地环境越来越好,扬子鳄这一延续2000万年的古老血脉正在续写新篇。

江苏银杏树:产业绿色转型推动水质治理

古老的银杏树,扎根在江苏的长江边。近年来,江苏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高污染的工厂被关闭或者改造,建设了总长超1000公里的生态廊道,廊道内种植了大量的本土植物,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和迁徙通道。在水质治理上,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淘汰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对长江江苏段的水质进行严格监测,确保水质稳定达标。这些举措让长江两岸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银杏树也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见证着长江的变化。

上海松江鲈鱼:巧做生态“加减法”,筑牢绿色“底座”

“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鱼,曾在上海天然水域消失了将近30年。近年来,上海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通过巧做生态“加减法”,筑牢绿色“底座”,通过积极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对一度遭受污染之困的苏州河、黄浦江进行截污纳管、河道疏浚、生态修复,水质明显改善,松江鲈鱼栖息地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实施全面退捕禁捕,在全国率先建成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为全国长江流域禁捕智能管控提供“上海方案”。

每个生命都是长江的刻度尺,丈量着从索取到共生的距离。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我们精心呵护每一处栖息地,让生物多样性如繁茂枝叶,在这把刻度尺上延展,勾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图景。

策划:周芳 江萌

统筹:陈凌墨

文案:袁超一

视频制作:程韫晗 晏欣

AIGC:商羽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