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目锐评丨娄底一河道被排红褐色废水,当务之急不是下架视频

评论员屈旌
2月26日,湖南一位钓友易先生发布现场视频反映,娄底市娄星区疑似有钢铁企业向附近河道排放红褐色污水,整个河道都变了色,有股非常刺鼻的味道,河道里发现很多死鱼,河边也有很多白色垃圾。
易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视频已下架,“娄星区相关部门已经打我电话,让我下架视频,说他们很重视,会处理好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联系排污的企业。”
2月28日,记者从娄底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娄星分局工作人员已去现场排查处理。(据2月28日大风新闻)
从现场视频来看,河水中有一段如同被颜料染成了浓郁的铁锈色,直接排入了更广阔的主河道。据易先生说,他在这里钓鱼有半个多月,经常发现死鱼,钓上来的鱼都没敢吃,可见,水生物已经受到了水体污染的影响。
如果污染河道的水,确如爆料者所言,是附近的炼钢企业排放的,这一污染事件更不可轻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物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导致水生生物致病、死亡,还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更严重的是,受污染水体可能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系统,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长远来看,更将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肆意排污、污染河流无疑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然而,总有企业将法律抛诸脑后,不顾后果、顶风作案,如此明目张胆地排放污水,既暴露出企业环保意识的淡薄,也反映出日常监管存在明显漏洞。
面对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当地相关部门的应对态度也令人十分担忧。该钓友在投诉后,第一时间被通知下架视频,而记者多次致电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娄星分局,却始终无法接通。市生态环境局解释称,已经知晓情况,但因为分局人少,工作人员都已经前往现场排查。这样的回应显然不足以让公众安心,既然已经在积极处理,为何慌忙要爆料人下架视频?如果人少到连电话都没人接,是否能确保应急处理的效率?要知道,治理环境污染,时间就是生命,分秒地拖延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河流污染具有扩散快、影响广的特点,必须争分夺秒采取行动。知晓污染情况之后,当务之急是立即切断污染源,启用应急净水设备,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同时,要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对周边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影响,找到河水污染的原因和源头,如涉及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责令污染企业对自身行为负责,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信息的透明公开也是缓解公众恐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相关部门应及时、准确、透明地发布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引导公众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
无论如何,最着急的都不应该是通知爆料人下架视频。钓友之所以拍摄视频上传,就是希望通过舆论关注的力量,推动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不管当地相关部门有没有“捂盖子”的意思,急着下架视频给人一种试图掩盖问题、逃避责任的感觉。而且,现在互联网信息传播就像闪电一样快,删也是删不完的,就算删掉了视频,也“删”不掉客观存在的问题,反而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其急着删视频,不如紧急调派人手,在调查过程中确保对外联系方式畅通,听取污染河道附近居民提供的线索和建议,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以开放、透明的态度处理污染事件,才能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生态保护至关重要,河水污染不是小事。任何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行为,都必须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当地环保部门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民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放在首位,高度重视这一污染事件,迅速反应,高效处理,公开通报,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守护好这一方绿水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