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研发“黑洞”再现,渤健礼来砍管线

访客 2025-02-14 14:03:13 24522
研发“黑洞”再现,渤健礼来砍管线摘要: 在神经疾病药物研发领域,渤健和礼来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自2025年初以来,这两家公司不断宣布削减退行性疾病药物管线...

在神经疾病药物研发领域,渤健和礼来一直是行业的领头羊。但是,自2025年初以来,这两家公司不断宣布削减退行性疾病药物管线的举措,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2月12日,渤健(Biogen)宣布放弃多个神经性退行疾病药物管线,包括一个二期项目,该项目是在以73亿美元收购Reata Pharmaceuticals时获得的。此外,渤健还暂停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研发项目。
无独有偶,上周在业绩会议上,礼来(Eli Lilly)透露,在2024年第四季度,其已对两个主要治疗领域的研发管线进行优化,终止了处于临床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和肥胖症候选药物项目。
渤健、礼来削减相关管线,是神经疾病药物研发风向变了?

研发“黑洞”再现,渤健礼来砍管线


01、渤健砍掉4条神经药物管线


2024财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渤健宣布将停止4个分子的研发工作,这包括一个处于二期阶段的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疼痛治疗项目,以及3个处于一期阶段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项目。在发布会上,渤健的研发部门负责人Priya Singhal博士详细解释了这一决策的深层原因。
Priya Singhal博士指出:“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为了调整风险平衡,并在预期的关键增长领域进行投资以确保成功,我们致力于扩展研发管线。因此,我们将研发资源集中于少数几个临床阶段的项目,这些项目我们相信具有较高的确定性,能够定期提供关键的研究成果,并有可能实现产品的市场推出。”


BIIB143(cemdomespib)是被砍掉的最前沿项目。在2023年,渤健通过收购Reata Pharmaceuticals获得了这种热休克蛋白90(Hsp90)调节剂,此次收购主要聚焦于已获得美国FDA批准的Skyclarys。


根据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的资料,该试验原计划于2026年8月结束。然而,渤健公司认为已经获得了足够的数据,因此决定提前终止该项目。
在淘汰cemdomespib的同时,渤健公司也放弃了另外三个处于一期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BIIB113项目,旨在通过阻止tau蛋白聚集来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口服小分子药物,是首个被终止的早期项目。渤健公司在2023年完成了该候选药物的一期试验。
另一个针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tau蛋白靶向治疗药物,即二期反义寡核苷酸药物BIIB080,目前仍在积极研发中。
在早期帕金森病治疗领域,渤健公司停止了与Ionis公司合作的BIIB094项目。该反义寡核苷酸药物针对的是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有证据显示该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尽管如此,渤健公司对通过靶向LRRK2来治疗帕金森病仍抱有兴趣。
渤健公司针对该蛋白的抑制剂BIIB122目前仍处于二期研发阶段。
最后,渤健公司终止了在多系统萎缩疾病领域对BIIB101的研发。这种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是渤健公司与伊奥尼斯合作的另一款产品,靶向α - 突触核蛋白。在多系统萎缩患者的大脑中,不溶性α - 突触核蛋白会积累,渤健公司因此将该蛋白视为神经退行性变的关键因素。

02、礼来精简阿尔兹海默病管线


礼来公司在两个主要治疗领域对其研发管线进行了精简,作为季度清理工作的一部分,终止了处于临床阶段的阿尔茨海默病肥胖症候选药物。
礼来的口服O - GlcNAcase抗tau蛋白药物cepemgnastat在一项2期试验中未能减缓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衰退,数月后,该药物被从研发管线中移除。当时,礼来首席科学官Daniel Skovronsky博士强调了生物标志物数据,这些数据显示该药物“对tau蛋白病变、脑容量和神经炎症具有潜在影响”。
礼来最初在进行安全性随访时,仍将cepemgnastat保留在研发管线中。随着2期试验在本月即将结束,礼来在第四季度的更新中砍掉了这个候选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中,礼来发现该分子能使tau蛋白病变减少50%,脑萎缩减少40%,但这些益处并未在人体试验中得到体现。
这一消息对礼来在tau蛋白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又一次打击。
在2021年,cepemgnastat进入2期试验的同时,礼来也剔除了另一种tau蛋白候选药物zagotenemab。去年夏天,当礼来公布cepemgnastat中期试验失败时,Daniel Skovronsky表示,礼来仍将tau蛋白“视为一个具有高确定性的靶点”。
毫无疑问,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继肿瘤、自免疾病后大健康领域急于攻克的第三大领域,然而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在市场竞争方面,诸如GE医疗等医疗设备企业、罗氏诊断和贝克曼库尔特等IVD企业都已有相关产品上市;而在治疗方面,目前仅有渤健、礼来的阿尔兹海默病新药显示出部分效果。
仑卡奈单抗Lecanemab:2023年1月,渤健/卫材研发的仑卡奈单抗Lecanemab获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轻度痴呆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美国年治疗费用2.65万美元。2023年7月成为20年来首个获得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2023年9月在日本上市;2024年1月,中国批准仑卡奈单抗上市,成为第三个批准该药的国家。
2024财年前三季度(2024.4.1--2024.12.31),仑卡奈单抗的全球收入达296亿日元(约合1.94 亿美元),同比增长2081%。在中国,不到半年创造了28亿日元(约合0.18亿美元)的收入。
多奈单抗Donanemab:礼来研发的多奈单抗Donanemab是首个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靶向疗法。2024年7月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AD),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及患有轻度痴呆阶段的AD患者;美国年治疗费用3.2万美元。此后在日本、英国等地获批。2024年12月,中国批准多奈单抗注射液上市。
礼来最新财报中并未公布多奈单抗的具体营收数据。不过,有机构预测多奈单抗其峰值销售额可能达71亿美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