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画家需要担心AI抢饭碗吗?艺术家张杰:避免“爹味”更重要

访客 2025-02-28 17:21:52 31509
画家需要担心AI抢饭碗吗?艺术家张杰:避免“爹味”更重要摘要: 记者 陈凌燕从ChatGPT到DeepSeek,从无人驾驶到人型机器人,是AI(人工智能)眼下太火了。在艺术界,AI同样...

记者 陈凌燕

从ChatGPT到DeepSeek,从无人驾驶到人型机器人,是AI(人工智能)眼下太火了。

在艺术界,AI同样是热门话题。

“如是·张杰艺术展”正在湖北美术馆展出,也引出了科技与艺术的热烈讨论。

张杰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身兼艺术家、教师、馆长等多重身份,本次个展中的多数作品是他使用iPad绘制的,在《0.618》等新作中,他表达着对AI与人类世界的深切思考。

前不久,记者专访张杰,就“AI会不会替代艺术家”等当下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

640.jpg张杰

AI不是神话也不是魔鬼

艺术家自己要有定力

不可否认,新技术影响着艺术的产生。近些年,集合了各种声光电手段的新媒体艺术,屡次成为各类艺术展中的“显眼包”。当AI出现后,“用AI几秒完成一幅画”“AI将替代艺术家”经常成为火爆的话题。

“如是·张杰艺术展”开幕后,画家“使用绘图软件在iPad上完成创作”毫不意外地成为一大看点。

在展览现场就有人问张杰,他用iPad画画是要抛弃掉传统的架上绘画方式了吗?张杰回复说:“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是我们会因此就不看蒙娜丽莎了吗?”

事实上,新技术会不会替代传统的绘画,一直是个反复被提及的话题。张杰对此表示,他有些不理解,也有点无奈。

在他看来,传统的面布、颜料和当下流行的绘图软件、AI,无非都是创作的工具,它们之间不是谁要替代掉谁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能让我把想表达的东西呈现清楚,我就用什么。”

《被遗忘在火星上的红香蕉》.jpg《被遗忘在火星上的红香蕉》 数字版画

当科技深度参与艺术创作,也引发了另一些人的质疑与忧虑。在技术加持下,让艺术品可以更容易地去营造出新奇炫目的外在形式,这会让艺术创作陷入“只用做表面功”的捷径吗?当AI深入到创作层面,人类会失去创作的主导权吗?

张杰表示,如果人们过度去纠结技术对艺术的影响,相当于“困在材料里”,“因为艺术作品的最终价值是作品的内在,不管技术怎么变,这一点不会变。”他认为,选择越来越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定力,“你想说什么,想告诉观众什么,你说清楚了没有,能不能激发共鸣……这些才是可以突破时间留存下来的。”

画家需要担心AI抢饭碗吗?艺术家张杰:避免“爹味”更重要

他还打了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丙烯颜料送到文艺复兴时代去,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那个时代的艺术家,他们会拒绝使用吗?

“我猜,他们中有人会马上用起来,也有人仍会坚持自己研磨、制作颜料。最终,不管他们选择了什么,都不会影响杰作成为杰作。”他说。

艺术家要避免“爹味”

脱口秀都值得学习

在“如是·张杰艺术展”开幕时,张杰说,他不想让观众在面对艺术作品时感到吃力,他努力让观众不产生“看不懂”的自我怀疑。

在这些作品中,张杰探讨着人与自然、人与科技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他使用了大量虚构的场景,比如,“被玩坏了的”星球、飘浮在海面的假山……不少年轻观众评价说,观展体验“有意思”“不枯燥”。

《梨子和橙子的快乐》.jpg《梨子和橙子的快乐》数字版画

张杰笑称,这可能是教师身份给他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很鲜明,他们经常会摆出“你说的都对,但我不想听”的态度。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去思考如何跨过代沟,同理,艺术家对观众也要主动跨越表达与理解的距离,“我的想法是,艺术家要避免‘爹味’,不要总想着对观众说教。艺术应该是一种交流,让人想看、想听,去自然地吸收。”

pub_cb202412281038221511866rc9_edit.jpg

“艺术与其他职业一样,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张杰说,自己经常重读一些名著,随着年龄增长,总有新的感受。他也从近年来火爆的脱口秀中去学习,“一个演员站在台上讲十来分钟,每隔几分钟要有个梗,他或者靠说,或者加上表演,总之要让观众乐意听下去、不走神。”

这些都是艺术表达与观众的连接。

张杰认为,传统也好,AI也好,艺术家不必纠结,对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职业感,它关乎创作的态度,决定了艺术生命是昙花一现还是持久出新。

(图片部分为展览方供图,部分为记者陈凌燕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