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龙行动春节票房为何如此失败 四大硬伤解析

春节档,向来是电影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竞争那叫一个激烈。不过今年的《蛟龙行动》,在这场票房大战里却没打出漂亮的成绩。截至2月3日17时,它的票房才刚突破2亿,在同期上映的影片里排第六。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这些影片一比,表现着实平淡。
《蛟龙行动》票房不理想,问题出在好几个方面,故事情节、表现形式、技术细节还有目标受众定位,都有不少毛病。
先说故事情节。这故事的情节设计太不合理了。电影里有个不知名的第三世界国家,居然能对整个亚洲发动核打击,这明显脱离现实嘛。还有啊,说这个国家的核潜艇比中国的还先进,可中国的核潜艇技术明明是领先的,这样的设定,让观众很难有代入感,看的时候就觉得怪怪的。
再说表现形式。影片里口号化和煽情化的情节,真的让人尴尬。比如核潜艇遇到危机的时候,艇长居然吹起了口琴,还通过广播让全艇官兵都听到。这种情节太老套了,一点真实感都没有。观众想看的是真实、立体的故事和人物,而不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口号式表演和煽情桥段。
技术细节处理也不当,这对影片质量影响很大。敌军特战队都配备了先进的机器狗,可我军却只能靠人力对抗。这设定太不合理了,也看得出编剧对现代军事科技了解不够。其实我国在机器狗领域研发是世界领先的,完全可以设计成双方机器狗对战的精彩场面,这样影片的观赏性和紧张感不就都有了嘛。
最后是目标受众定位的问题。《蛟龙行动》是军事题材电影,主要吸引男性观众,特别是军事爱好者。可它选在春节档上映,却忽略了春节档以家庭观众为主的特点。春节期间,女性观众和儿童观众的比重明显增加,这种硬核军事题材和节日氛围根本不搭,导致影片的受众范围受限。
总的来说,《蛟龙行动》票房不佳,就是因为情节不合理、表现形式陈旧、技术细节缺失,还有目标受众和档期不匹配。未来的军事题材电影得吸取教训,剧情要更严谨,表现形式要跟上时代,好好展示我国军事装备的优势,再选个合适的档期上映,这样才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取得好票房和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