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鞋服企业降碳进程探究,现状与进展

访客 2025-11-11 10:06:48 48064 抢沙发
鞋服企业在降低碳排放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具体进展程度因企业而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碳减排,通过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流程、使用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碳排放,企业在降碳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持续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摘要字数在100-200字之间。
视觉中国

本文是#ESG进步观察#系列第153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鞋服企业ESG

2025年4月,国内运动品牌安踏发布其 2024 年度 ESG 报告,披露可持续产品占比超过30%,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范围一)同比下降 11.1%,且其MSCIESG评级在两年内跃升3级至“A”级。

紧接着,另一国内鞋服龙头特步也发布其第9份ESG报告。去年,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在MSCI ESG 评级中升至A级(2022年为BB级,2023年为BBB级),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首个获得MSCI ESG A评级的企业,显示了其在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成果。

两大鞋服企业评级迅速提升说明一个信号:鞋服产业——这一长期以来被视为资源密集、环境负荷大的轻工业分支,正面临被重新定义的时刻。

在消费者环保意识觉醒、资本市场 ESG 评级敏感度提升、全球供应链绿色要求趋严三重力量的推动下,中国鞋服企业不得不把 ESG 从“可选项”变为“必须项”。

然而,在这场绿色转型中并非所有品牌都同步起步、同步跃升。

头部品牌在目标、行动、披露上已有可量化进展,而中小品牌、供应链环节、染整环节与治理结构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


行业披露质量仍有进步空间

对于鞋服企业而言,环境议题尤为重要。

首先,生产环节中的原材料采集、染整、成衣制造、物流运输均属于范围三范畴,品牌虽不直接控厂,却需承担供应链排放管理压力。其次,染整过程用水量大、废水治理要求高,是环境合规与社会舆论敏感区。第三,面料、皮革、羽绒等材料的可持续性(包括动物福利、化学品管理等)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新维度,产品生命周期、包装物流碳排也正在成为品牌议题。

首科绿汇ESG负责人高艳辉向虎嗅ESG组表示,碳排放管理、供应链能耗、水资源管理、循环包装、原材料可持续性均属于对鞋服企业ESG构成重要影响议题。

在碳排放披露情况方面,目前安踏、特步与华利集团三家企业做了范围3的披露,国内大部分上市鞋服企业仍然以范围一、二披露为主。

以安踏为例,2024年范围3排放共计1598627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1排放为758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年有所下降,范围2排放239352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年微升。范围1-2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控制在3.36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元人民币,较上年微增4.7%。一般而言,收入增长会导致碳排放强度增加,但安踏碳排放强度低于收入增幅(13.6%),显示出安踏在碳管理方面的努力。

此外,报告还显示安踏将以2022年为基准,承诺到2030年范围1+2绝对减排42%,重点类目范围3强度减排51.6%。在安踏“1+3+5”的长期路线图中,其明确提到“1”个终极目标,2050年实现碳中和;“3”个“零”里程碑,2030年前自有运营实现零碳、零原生塑料、零填埋;“5”个50%子目标,可持续产品、包装、原材料、清洁物流及可再生能源覆盖率各达50%,目前可持续产品占比超30%,可持续包装占比提升至36%。

“摸清家底是碳管理的起点,设定目标是碳管理的重要环节,安踏开展年度碳盘查工作、设定清晰明确的碳管理目标并持续追踪,是值得肯定的做法,”高艳辉说道。

在“E”(环境)层面做得较为突出的还有特步,其在2024年ESG报告中首次将范围三碳排放作了披露,全年排放总量为1227450吨二氧化碳当量。特步在2024年ESG报告中重申了“2030年自营排放减碳42%、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宣称将“全价值链绿色转型”作为核心战略,计划在2030年至少50%的产品使用至少一种可持续材料的目标,利用科技创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不得不提的企业还有波司登,其在近日正式获得国际权威评级机构MSCI ESG评级AAA认定,成为首个获此评级的亚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

波司登设定了2038年前实现运营环节净零排放的碳目标,将“一个平台、六个议题、十三个专项”作为ESG战略支柱,推动ESG全面融入企业战略与发展实践。此外,其还自主研发供应链ESG数字化管理平台,可追溯100%核心供应商ESG绩效,以技术外溢带动价值链实现低碳转型。

从目标设定来看,国内上市鞋服企业基本都设定了净零排放的碳目标。虎嗅ESG组发现,出海业务发展越好的公司在碳排放管理方面就越“上心”,典型如华利集团,其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运动鞋专业制造商,服务于Nike、Adidas、lululemon等国际知名品牌。

在披露层面,华利集团一方面对范围三作了披露,另外也承诺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价值链碳排放管理方面,其核心供应商承诺每年至少减少3%的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

如此努力之下,华利集团在范围1/2/3排放、风险披露、机遇披露、治理等5项关键行动方案得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但整体来看,中国鞋服企业的披露深度与国际龙头仍有差距。例如Nike、Adidas会发布带有详细数据表、按类别分解的年度可持续数据,并与国际标准对齐,但国内多数鞋服公司仍停留在“披露举措/覆盖率/供应商守则”,而非可复现的供应链排放清单与按供应商分解的数据。

“我们ESG发展整体尚处于初期阶段,鞋服行业也是如此。在ESG战略设计、实质性议题管理、绩效提升、信息披露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艳辉总结道。


哪些企业在从源头“减碳”?

需要强调的是,鞋服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因此,鞋服企业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不仅重要,更是其生存和未来竞争力的基石。通过分析产品碳足迹,能够推动供应商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不仅能降低碳排放,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在推动产品碳足迹降低方面,国内有多家鞋服企业进行了产品侧的创新。

李宁目前已推出多个使用再生材料的产品线。2024年,李宁公司再生涤纶纱线使用量达2,024吨,实现碳减排2283吨,对比2023年减碳效应更明显。在产品包装方面,李宁广泛使用环保包装,加强购买体验绿色化。2024年FSC认证鞋盒占比约80%,共计节省油墨6,672千克,节水1,127吨,节电220,085度,降低碳排放约118吨。

去年4月,特步推出了冠军版跑鞋“160X 5.0”及“260X”的“地球日”限定配色。该创新系列结合特步的尖端科技及环保生物基材料,每双鞋可减少11.6至13.1克碳排放,推广废料回收再利用。

安踏也在今年推出的马赫5代跑鞋中提高了再生涤纶纱线的使用比例,并在生产加工、运输分销阶段更大程度使用绿色能源,使得平均每双马赫5代跑鞋(以男款为例)的碳足迹从前一代的12.37kg二氧化碳当量降低至7.88kg二氧化碳当量,减少约36%的碳排放。

天虹集团则选择了大规模采用Carbon Zero Tencel 与Carbon Zero Modal,并研发低碳天然纤维(耗水量比传统棉低75%,每公顷可吸收13.4tCO₂)等创新材料,在原料阶段即显著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事实上,国外鞋服企业如耐克、adidas等品牌在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前沿的参考。例如,耐克长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以及回收的旧鞋,通过技术研磨成“Nike Grind”材料,并重新用于新产品(如鞋底、鞋垫、运动场地)的制造。

而Patagonia推崇的“修补而非丢弃”的理念,通过“Worn Wear”循环经济项目销售修复好的二手服装,极大地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是更高阶的循环经济模式。

总体而言,中国鞋服企业在产品碳足迹管理上已出现清晰的领跑者,如李宁、安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将碳管理从被动的合规要求,转变为主动的战略选择,通过提升透明度、设定雄心目标和赋能供应链,来构建面向未来的低碳竞争力。然而,对于大部分非龙头中国鞋服企业而言,系统化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仍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道路。

安踏、特步等龙头企业的ESG评级跃升,清晰地标示出中国鞋服产业发展的新刻度:当“中国制造”驶向深海参与全球竞争时,其船舱里装载的已不仅是产品与产能,更是一套亟待获得国际认可的环境责任与商业伦理体系。

如何将龙头企业“点”上的突破,转化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面”上的整体优势,是未来鞋服产业要面临的“大考”。

鞋服企业降碳进程探究,现状与进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5012.html发布于 2025-11-11 10:06:4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06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