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失速下的增程王者纯电转型阵痛
面临理想失速和增程技术挑战,纯电动汽车转型遭遇阵痛,企业在追求技术革新和市场竞争的同时,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特别是在增程式电动汽车转型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企业正积极应对挑战,寻求突破以实现纯电转型的平稳过渡。
理想汽车最近经历了3个重要的日子:9月26日理想i6上市日,10月10日三季度交付数据发布日,10月31日召回公告备案日。前两者是他押注纯电转型的关键落子,而月末的召回与销量数据,则共同交出了一份难言乐观的答卷——三季度交付93211辆,MEGA拿下50万元以上纯电MPV销冠,但10月交付量仅31767辆,环比9月的33951辆下滑超2000辆,排名跌出前5。
2025年10月26日,上海,商场内的理想i6。视觉中国 图
截至10月底,2025年累计交付距离调整后的64万辆年度目标仍有显著缺口。常被用来和理想汽车对比的蔚来与小鹏10月交付量均突破4万辆,理想有被甩出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趋势。
“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在不久前罗永浩的访谈节目中,李想这句感慨或许正是理想当下处境的注脚。这家靠增程技术坐稳新势力头把交椅的企业,正经历从需求定义到技术定义的艰难一跃,销量波动的背后,是行业浪潮与自我改革的剧烈碰撞。
增程时代的终场哨
2023年上海取消增程车绿牌资格那天,这个曾经的核心市场,到2025年已跌出理想销量前三城市,近10万元的沪牌成本成为压垮消费决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只是增程赛道退潮的缩影。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增程市场增速骤降至3.5%,纯电市场的爆发与增程赛道的疲软形成鲜明反差。理想曾经的独门武器如今已成众矢之的:问界M9以更强智能化配置截流高端用户,深蓝S09用更低价格在20万-50万元市场撕开缺口,理想10月整体交付量的环比下滑,进一步印证了增程车型的市场承压。
“选得准、选得长,还要极高频率地迭代。”李想在访谈中总结的顶级企业家特质,恰恰戳中了理想增程业务的短板。从L9到L6,高度统一的套娃设计虽降低了成本,却也让产品差异化不足。
2024年数据已显露端倪,L8、L9销量同比分别下滑33.4%和24.5%,只能依赖L6走量,导致品牌单车均价从37万元跌至33万元。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理想不得不调整基本盘。2025年内部将增程L系列全年排产目标从56万辆缩减至52万辆,而纯电产品目标从5万辆大幅提升至12万辆,这纸调整背后是增程守不住、纯电必须成的现实焦虑。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纯电车型9月零售61.2万辆,同比增长21.3%;增程车型同期零售27.9万辆,同比增长10.2%。留给增程车型的通道已经十分狭窄。
MEGA的争议
面对变化,2024年3月,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上市,但这款车引发的舆论风暴让李想至今记忆犹新。这款定价55.98万元的纯电旗舰MPV,因独特造型被网友调侃为“灵车”,上市72小时内退订量高达10297辆,远超3218台的大定数量。
2025年3月16日,海南海口,消费者参观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MEGA。视觉中国 图
“确实赶上了一个特殊的时间点,被整个流量推起来了。”在罗永浩的镜头前,李想谈及此事仍难掩无奈,但也坚持自己的产品理念。这场风波暴露出理想对纯电市场的认知盲区:既想通过造型创新建立辨识度,又低估了用户审美惯性的力量。
直到2025年三季度,MEGA才迎来销量逆袭,以单季冠军证明了产品力的后劲。这背后是理想超充网络的加速补位。
截至9月30日,全国已建成3420座超充站,覆盖269个城市,到10月底这一数字已更新为3508座,19177个充电桩投入使用,7月贯通的九纵九横高速网络让北至哈尔滨、南至三亚的长途补能成为可能。“纯电的补能网络就是新的增程器”,李想当年的话在滞后一年后得到市场验证。
但MEGA的救赎之路在10月再遇波折。
10月31日,理想主动备案召回11411辆2024款MEGA,起因是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电池热失控风险,而此前上海MEGA起火事件的回应已引发市场关注,有分析认为相关负面事件影响了10月最后一周的交付量。
MEGA的起伏像一面镜子,照出理想纯电转型的仓促:原定2024年上市的i8和i6推迟至2025年,错过最佳市场窗口期;直到i6上市,理想才首次启用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玺,试图破解家庭用户标签的局限。“做产品不能追求完美,要面向市场高频迭代”,李想在访谈中强调的方法论,恰恰是MEGA初期缺失的关键一环。
VLA模型的孤注一掷
2025年5月,端到端模型负责人夏中谱的离职在理想内部引发震动。这位两年内从19级升至21级的技术骨干,因公司全面转向VLA模型而离场,背后是理想智能驾驶路线的剧烈转向。
“VLA是人类智能阶段,端到端只是哺乳动物智能”,李想在内部会议上的表态,显示出对新技术的十分信心。理想押注的VLA大模型,通过三维视觉和物理世界建模实现决策,首版体验便被评测为与华为ADS 3.3不相上下,在防御驾驶、地库漫游等场景表现突出。但作为初代产品,它仍存在语音指令需标准话术、窄路掉头效率低等问题,尚未形成口碑优势。
自动驾驶模式。视觉中国 图
这场技术押注耗费了巨额资源。理想投入超过预期3倍的训练卡,总算力达13EFLOPS,其中10EFLOPS专门用于模型训练,辅助驾驶负责人郎咸朋职级升至24级,资源倾斜程度可见一斑。这与李想对顶级企业家的观察高度契合:“在正确的长赛道里,要以远超行业平均的速度迭代。”
但技术换道的代价是时间差。当华为ADS 4.0已覆盖226城时,理想AD Max仅支持45城;i6上市时,VLA模型虽为标配,但用户认知仍需培育。
更关键的是研发投入结构的失衡。2025年全年研发费用预计120亿元,其中超60亿元投向AI领域,纯电三电技术投入占比不足,此次MEGA召回暴露的冷却液系统问题,恰好印证了三电基础能力打磨不足的隐忧。
战略重心摇摆
“每个人每天把最重要的三件事做好就非常厉害了,做十几件反而都做不好。”李想在访谈中分享的效率观,或许正是他对理想当前组织状态的反思。2025年,这家公司在销售与研发两端同时调整,试图跟上市场节奏。
销售端的战区制改革是核心动作。26个战区被合并为五大区域,借鉴苹果区域化管理经验,却遭遇人员磨合不畅的难题。改革之初,渠道与产品错配,截至年中,大部分门店仍然主推增程车型。
高管层的表述一边称“纯电是最终方向”,一边强调“增程仍是基本盘”。从增程到纯电,再到AI大模型,李想的注意力不断转移分散,战略重心的摇摆消耗着内部精力,也与李想眼中选得长且高频迭代的理想状态相去甚远。
再战纯电
从某种程度上说,MEGA只是理想试水纯电领域的“小白鼠”。i6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纯电车”。
2025年9月26日,理想i6上市发布会现场,李想站在聚光灯下,身后的屏幕打出23.98万元起售的字样。这款搭载VLA模型和5C电池的纯电SUV,被寄予救市厚望,上市即开启交付,551家门店同步展出实车。
从市场反馈看,i6确实精准踩中了痛点:双层夹胶玻璃、低风阻设计提升续航,标配的智能体系统强化交互体验,价格与问界M7、小米YU7形成直接竞争,上市后订单迅速突破7万台,远超预期。
行业格局的变化也为理想提供了喘息之机。10月新能源渗透率突破60%,纯电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比亚迪一超多强格局下,细分市场机会尚存。
小米等新玩家虽来势汹汹,但品牌沉淀尚浅。理想在20万元以上SUV市场的累计销量已超越特斯拉,这证明其用户基础仍在。
2025年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媒体见面日上,李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对最新升级的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进行介绍。视觉中国 图
“选得准、选得长、高频迭代”,李想总结的这三条企业家特质,如今成了理想的自我考题。增程时代的选得准已失效,纯电赛道的选得长正在验证,而高频迭代能否跟上,则决定着这场转型的成败。
2025年的理想,像一辆正在变道的汽车。旧赛道的惯性仍在拉扯,新赛道的规则尚未完全适应,MEGA的召回更是给这场变道踩了一脚警示性的刹车。但千亿现金的储备充足,VLA技术的引擎初显动力,i6的市场热度提供了加速可能。
当李想被问及如何看待竞争,他回答:“坚守原则应对,不会因此黑化。”这句话或许预示着理想的转型逻辑——不搞投机取巧,以产品和技术的迭代、问题的坦诚应对穿越市场周期。
对于这家走过十年的车企而言,近期的销量滞涨或许只是暂时的阵痛,能否重新加速,取决于它能否在纯电赛道上重建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4420.html发布于 2025-11-03 16:11:5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