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风电产业业绩拐点来临,政策与需求共振推动行业复苏,三季报表现亮眼(行业报告)

访客 2025-10-28 16:00:19 29466 抢沙发
风电产业业绩拐点已至,三季报表现突出,政策支持和需求增长共同推动行业复苏,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态势,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视,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行业风向标显示,风电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0月下旬,A股风电板块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金风科技(002202.SZ)、新强联(300850.SZ)、中材科技(002080.SZ)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业绩表现亮眼,营收与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轴承、叶片等关键零部件环节率先迎来业绩爆发。

从曾经的亏损到盈利激增近20倍,从产能闲置到满产赶工,风电企业们交出的一份份成绩单不仅印证了风电产业逐步走出“价格战”泥潭的阶段性成果,更标志着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正式迈入的新发展周期。

随着《风能北京宣言2.0》的发布以及整机企业海外布局的不断提速,风电产业的复苏动能正从国内扩展至全球,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

业绩改善,产业链盈利修复趋势明确

​风电行业的复苏态势已从核心零部件环节逐步传导至整机制造与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

已披露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多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净利润增速超过200%,毛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得到明显修复,成为当前市场中备受关注的业绩增长板块。

其中整机龙头金风科技的业绩表现尤为突出,成为观察行业复苏态势的重要窗口。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47亿元,同比增长34.34%;实现净利润25.84亿元,同比增长44.21%。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达到10.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0.64%,显示出强劲的盈利改善势头。近日公司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截至9月末总计达52460.84兆瓦,同比增长18.48%,其中海外订单量为7161.72兆瓦,为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基于行业高景气度和风机投标价格回升的积极因素,国金证券已将公司2025年净利润预测上调至35.9亿元,有望创近四年新高。

作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环节,零部件企业业绩同样表现优异。

轴承龙头企业新强联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18亿元,同比增长84.10%;净利润6.6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0.36亿元实现根本性扭转,同比增幅高达1939.50%。业绩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行业需求回暖以及公司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显著提升。

海上风电设备代表性企业海力风电也实现了强劲反弹。凭借风电塔筒、桩基等核心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前三季度营收达36.71亿元,同比增长246.01%;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299.36%,成功扭转了此前的盈利困境。单季度表现更为亮眼,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6.41亿元,同比增长134.73%;净利润1.41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083万元同样实现根本性改善,同比增幅达779.32%。

风电叶片头部供应商中材科技也交出了优秀成绩单,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7.01亿元,同比增长29.09%;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3.24%。此外,虽然明阳智能尚未正式披露三季报,但其近期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中设定“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0%”的考核目标,也显示出公司对下半年业绩增长的充足信心。有风电行业人士向笔者表示,“零部件与整机企业业绩的全面向好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向好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从2025年上半年数据已可见端倪:上半年风电全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794.02亿元,同比增长29.35%;净利润98.24亿元,同比增长16.19%,这些数据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全产业链盈利修复已具备可持续性。

风电产业业绩拐点来临,政策与需求共振推动行业复苏,三季报表现亮眼(行业报告)

图源:研报

政策破局,反内卷与需求释放共塑行业新生态

​三季报的优异表现并非偶然的市场波动,而是政策红利与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国家层面出台“反内卷”相关法规,到大型新能源基地集中开工,从海上风电税收优惠政策的延续,到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多种积极因素共同重塑了风电产业的增长逻辑,为行业中长期健康发展注入了确定性。

回顾2023年至2024年,风电行业深陷“内卷”困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压力,风机设备价格持续下行,导致多家企业业绩下滑,部分公司甚至陷入亏损。

为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层面及时介入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遏制低价恶性竞争: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久后,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首次将“反内卷”要求纳入法律框架,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政策引导下,行业内部也积极行动起来。2024年10月,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12家主要整机企业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共同签署了《中国风电行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自律公约》,承诺共同解决低价竞争、恶意诋毁及不公正合同条款等行业痛点。随着政策与行业自律的共同发力,各地风电项目招标价格开始理性回升,行业竞争重点逐步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近期公开表示,风电行业“反内卷”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上半年风机中标价格普遍回升,产业链经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与此同时,重大项目的集中建设为风电需求释放提供了直接动力。近期,我国“十四五”规划中规模最大的“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其沙漠风电基地已全面启动建设,该项目总投资达988亿元,规划风电装机容量400万千瓦。除库布其基地外,内蒙古还有5个同类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获批,各基地规划新能源装机规模约1200万千瓦,将在“十五五”期间陆续建成投运。

更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2.0》明确提出,“十五五”期间我国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将不低于120GW,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GW,较“十四五”期间年均60GW的规模实现翻倍增长,这样进一步打开了行业的想象空间。

新动能显现,聚焦“两海”与AI拓展产业边界

​除了政策的支持和大规模可期的市场外,未来风电行业的持续增长还将更多海上风电与海外市场的双轮驱动,同时技术升级与新业态融合也将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对于海上风电未来的发展,政策层面相关文件持续出台。今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发展;9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提出推动海上风电规范建设;近日,财政部等三部门进一步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海上风电电力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优惠政策。

政策支持带来的是海上装机容量的提升,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和中国风能协会的预测,国信证券预测2025至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从15.5GW增长至38.5GW,年复合增长率达30%,其中欧洲、日韩等地区将是主要增长市场。
风电产业业绩拐点来临,政策与需求共振推动行业复苏,三季报表现亮眼(行业报告)

图源:研报

面对广阔海外市场,国内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步伐。远景能源作为连续三年海外订单排名第一的企业,近期连续获得国际大单;近期,明阳智能也宣布投资15亿英镑在英国苏格兰建设当地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基地,产品将辐射英国及欧洲市场;金风科技作为最早出海的企业之一,截至上半年国际业务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10GW。

长江证券研报预计,2026年中国以外地区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0GW,海外业务将成为整机企业盈利增长的重要贡献点。

在新业态探索方面,“AI+能源”成为行业创新焦点。近期举行的北京风能大会上,远景能源对外展示了深度融合风机、储能与AI大模型技术的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公司董事长张雷指出,未来能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步从装机规模转向“人工智能资产”的积累与应用。

同时,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企业也在绿色氢氨醇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风能北京宣言2.0》也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应着力完善绿色氢氨醇、绿电直连、零碳园区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拉动,推动技术加快成熟。

从三季报传递的系列信号来看,风电产业已经度过最具挑战的时期。在政策支持持续强化、技术瓶颈不断突破、市场空间加速打开的多重利好下,行业不仅实现了业绩反弹,更开启了一个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周期。那些聚焦“两海”(海上、海外)市场、掌握核心技术、布局高增长环节的企业,有望在这一轮发展中获得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回报。(文 | 公司观察,作者 |曹晟源 ,编辑 |邓皓天 )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3927.html发布于 2025-10-28 16:00: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46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