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严查严防阴阳价格欺诈医保行为
近期需严查严防以“阴阳价格”手段薅医保羊毛的行为,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规定,不得通过虚高定价、虚假宣传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公众也应提高警惕,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医保制度的公平与正义,摘要字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需简洁明了地表达核心观点。
10月1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发布通知,要求高度关注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线索,严肃核查处置“阴阳价格”问题,并做好常态化监测治理。通知提到,近期部分地区陆续发现定点零售药店对医保非医保患者采用“阴阳价格”行为,即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
同一家药店,同一款药物,却卖两种价格,检索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某品牌三黄片现金价18元,医保支付却要26元”“某品牌金莲花软胶囊标价26元,在药店用医保账户结账时发现被扣了35元”……刷医保就要付高价,如此咄咄怪事,监管部门发文治理,正当其时。
“阴阳价格”于法不容,于规不合。定点药店通过向参保患者高价售药,不仅违背“不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的医保服务协议要求,还涉嫌价格欺诈。对于一些定点药店在畸形利益驱动下,薅医保基金羊毛的行为,必须严查严防。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基金的使用安全,既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就要依法治理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对违法违规者严惩不贷。
事实上,针对虚假诊疗、虚假购药等骗保行为,国家一直采取零容忍态度。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判处罪犯2299人。与严重的医保骗保犯罪相比,定点药店的“阴阳价格”看似涉及金额不大,但性质同样恶劣,积少成多也不是小数目,对其治理不能手软,不能留盲区。
“阴阳价格”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定点药店存在侥幸心理:因为是医保支付,不少参保人对药价敏感度较低,给了一些定点药店违规操作的空间。问题是,如何遏制定点药店违规操作的冲动?如何预防定点药店在药价上玩花招?
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提出,各地医保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现场检查和举报核查。从加强数据筛查和现场核查,到加强定点药店协议管理,再到纳入飞行检查范围,每一项制度安排都有针对性,都具有可操作性。
治理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激发参保人员的监督热情同样重要。比如,可以在定点药店醒目处张贴标识,提醒参保人员对明码标价的药品价格信息进行核对,不得对参保人员采用歧视性定价行为。
医保基金不容侵占,不容套利,也不容“跑冒滴漏”。国家医疗保障局此次发通知治理,释放出明确信号:任何试图打医保基金的主意都不允许,任何蚕食医保基金的行为都会受到严惩。让监管的牙齿更加锋利,让制度防范更高效,彻底铲除“阴阳价格”生存的土壤,才能守护好群众的每一分“救命钱”。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2922.html发布于 2025-10-11 17:24:0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