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宜居城市之道
【社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正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旨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城市,通过整合各类便民服务设施,构建覆盖居民生活所需各项服务的便利网络,让市民在居住社区内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此举不仅提高了市民的生活便利性,也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发展,随着更多便民生活圈的建立,城市将更加宜居,居民生活将更加美好。
一刻钟生活圈正成为城市建设的热词。9月19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加力推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围升级的通知》,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提出20项具体任务,将便民生活圈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购、宜老宜小的全龄友好型品质生活圈。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的7方面重点任务之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正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
一刻钟,是人步行约800米的时间,这个距离本就是市民生活的自然半径。如今,国家从建设宜居城市的高度扩围升级一刻钟生活圈建设,让“便民生活圈”升级成为“品质生活圈”,可谓水到渠成。
此次政策明确到2030年实现“百城万圈”的目标:建成1万个布局合理、业态齐全的便民生活圈,打造500条“银发金街”、500个“童趣乐园”,推动居民满意度超90%,商业网点连锁化率突破30%。这不仅是城市商业布局的优化,更是对民生需求的系统性回应,指向的是构建全龄友好型、功能复合型的宜居城市肌理。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始于2021年。近五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确定四批共210个全国试点,并从中选择45个城市开展全域推进先行区建设。截至2024年底,210个试点地区建成5188个便民生活圈,覆盖1.36万个社区,服务居民1.18亿人,创造就业岗位732.4万个。
数据带来的变化是具体的、可感的。它不再只是“楼下有超市”的简单配置,而是强调“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供给,是社区商业从“零散布局”向“系统集成”的蜕变,“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商业设施得到完善,较好地解决了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生活更加便利。
此次政策突出扩围升级,推动便民生活圈建设向城市主城区和有条件的县城社区延伸扩围。新规将进一步推动业态融合,聚焦“一老一小”,将便民生活圈与养老托育圈、15分钟健身圈、健康医疗圈相衔接,形成服务叠加效应。同时,也关注特殊群体,将老年助餐、康复护理、社区托育作为必备业态,打造“银发金街”与“童趣乐园”,让城市空间更具包容性。
此外,新规强调治理升级,引入专业运营商,建立多元议事机制,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延伸,让社区服务从零散走向系统。
未来,随着政策持续加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呈现更立体的面貌。它将是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通过改造存量商业设施、盘活国企闲置资产,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也将是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基础设施,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的普及,极大缓解家庭照料压力。
从2021年试点启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30年“百城万圈”成型,中国将用十年时间编织一张细密的便民服务网。这张网既兜住民生底线,又托举消费升级,成为城市中活力涌动的“毛细血管”。城市的温度,就藏在这看似平常的一刻钟里。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nbdnews.com/post/1452.html发布于 2025-09-19 17:07: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NBD财经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