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商(ID:bizwhale)原创 作者 | 胡笃之
10个月股价暴涨270%,“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迎来逆袭,再给国产潮玩迎来了“打鸡血”?
自从2020年头部品牌泡泡玛特从上市后,便有众多业内人士说其“高开低走”。因为泡泡玛特一度经历了业绩股价双下滑,直到今年才完成股价强势反转。
10月23日,在今年三季度经营业绩高速增长的加持下,泡泡玛特港股股价单日上涨18.52%,报收75.2港元/股,总市值回升至1010亿港元,创下自2021年9月9日以来的三年新高。截至发稿前(11月1日),股价虽然其股价已回落到71.5港元/股,但较于年初已经翻了2.7倍。
当然,除了泡泡马特、TOP TOY,像Jellycat、乐高等潮玩品牌表现也相对可观。
尤其对于泡泡玛特和TOP TOY这类专注潮玩的品牌而言,凭借进军香港和海外市场,以及精细化的运营,重获资本青睐。但关于潮玩售后品控的质疑、黄牛勾结的现象,仍是困扰品类发展的难点。
曾经增收不增利、IP开发瓶颈等问题,也需要泡泡玛特作出预防。泡泡玛特能否冲刺回曾经的高光点,还需画个问号。
潮玩再度“上桌”
近两年来,经济增速放缓,各行各业不景气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剧,都让现代人对大环境的无力感倍增。在当代成年人的世界里,游戏带来的松弛感是调节生活的“平衡器”。
潮玩就是能舒缓焦虑,为年轻人提供情绪价值的社交货币之一。
根据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和中国动画学会发布的《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潮玩产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从产业整体规模来看,2023年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总价值约为600亿元左右,占全球潮玩市场的20%左右。
从增长趋势看,中国潮流玩具行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3%。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其增长率在20%以上,并在2026年达到1101亿元。能否抓住潮玩文创的发展机遇,就要看各大品牌如何各显神通了。
盲盒是近年来潮玩行业增长最快的子品类,已经诞生了泡泡玛特、TOP TOY等品牌。
回顾2020年,泡泡玛特凭借年轻人的喜爱冲刺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了千亿。好景不长,2022年10月底,泡泡玛特前复权股价最低为每股9.808港元,市值下降至131.72亿港元,较巅峰时期减少了90%以上。
2024年以来,随着海外市场爆发,泡泡玛特股价开始飙涨。
在今年半年报中,泡泡玛特收入为45.58亿元,同比增速为62%。其中,中国内地各渠道收入达到32.1亿元,同比增长31.5%;境外方面,2024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相关收入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259.6%。
据泡泡玛特上半年报财报会透露,预计公司全年营收增长不会低于60%,海外全年增长不会低于200%,总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双倍完成年初的预测。
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泡泡玛特整体营收同比2023年增长120%~125%。其中,中国国内地区营收同比在55%~60%,港澳台及海外营收同比增长440%~445%。从增速上看,泡泡玛特已连续多个季度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营收数据,三季度海外市场超4倍的增长更是令多方眼前一亮。
消息一出,泡泡玛特的股价马上上涨。截至发稿,泡泡玛特股价报72.6港元/股,总市值达974.98亿。
与泡泡玛特一样主攻盲盒的TOP TOY,也在2024年上半年迎来了开店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截至今年6月末,其门店数量已达到195家,与两年前相比增加了近100家。在营收方面,报告期内,TOPTOY实现了约4.2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37.9%。
除了泡泡玛特、TOP TOY等盲盒类潮玩品牌,能够提供情绪价值与精神抚慰的“毛绒玩具”,成为今年最受欢迎玩具品类之一。以Jellycat为代表的毛绒玩具品类实现高速增长,可以看出其正带动行业增长边界拓宽,逐步丰富潮玩市场的品类矩阵。
当然,像泡泡玛特、TOP TOY这类发源于国内的潮玩品牌,还未像Jellycat、乐高一样红遍全球。他们还需要加速渗透海外市场,迎来一个新的增长方向。
潮玩“冲刺”海外市场
潮玩这门为情绪消费的新兴行业,在海外也广受关注。
其实,早在2018年,泡泡玛特就开始初步探索海外市场,在海外发展了第一个经销商。2020年,泡泡玛特第一家海外门店在韩国首尔落地,这是泡泡玛特开始布局海外零售渠道的开端。
随后,泡泡玛特开始进军日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市场。2021年末,泡泡玛特在海外有7家门店和9家机器人商店。
从发展过程来看,2022年可以说是泡泡玛特海外业务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内地市场营收为41.63亿元,同比下降3.33%。但是,泡泡玛特海外零售业务却实现了新的突破。
2022年,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新开了21家门店,门店营收从2021年的320万元增长至1.36亿元,同比增长了41.20倍。新开了40间机器人商店,其营收增长了665.0%。在Shopify和亚马逊等线上渠道,泡泡玛特营收从4116.2万元增长至9022.4万元。
自此之后,泡泡玛特海外业务保持高增长态势。2023年海外业务营收突破10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海外业务营收达到13.51亿元,同比大增259.65%。其还首次披露了各大区域业绩及收入占比。第一名是东南亚,泡泡玛特在该地区实现营收5.6亿元,同比增长478%,占比四成;东亚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实现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154%,占比35%;北美市场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378%;欧洲澳洲及其他地区营收1.4亿元,同比增长159%。
尤其在东南亚市场,泡泡玛特的IP形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在泰国,泡泡玛特国内市场上火爆的SKULLPANDA、MOLLY和DIMOO三个IP形象并未“掀起波澜”,反而是内地反响平平的LABUBU和CRYBABY两大IP表现十分突出。其中,CRYBABY这一IP由泡泡玛特签约的泰国本土艺术家MOLLY创作,甚至出现了“一娃难求”的盛况。
LABUBU
目前,泡泡玛特东南亚门店均为直营门店,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今年计划将越南合作工厂生产供应占比提升至近10%左右。
除了东南亚外,北美市场也是泡泡玛特的重点地区。泡泡玛特高管透露,今年下半年将新增海外门店30~40家,并重点关注北美、东南亚市场运营。
眼看泡泡玛特在东南亚市场的风光,名创优品旗下潮玩品牌TOPTOY,也在今年10月19日于泰国开设首家门店。
在今年8月末,TOP TOY以店中店的形式,在名创优品雅加达旗舰店亮相。此前TOPTOY创始人孙元文曾公开透露,公司今年的战略部署就是在海外5至6个国家开设门店。TOPTOY马来西亚首店也在筹备中。
从扩张方式看,走连锁加盟模式的TOP TOY,相比于开直营店的泡泡玛特,速度要更快。
不过,潮玩的核心还在于原创IP能否持续有热度。按照创始人王宁的说法,公司有信心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而在今年9月,泡泡玛特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已超过45%,相比上半年的30%有显著增长。可以看出,该目标已差不多完成。
接下来如何持续抢占市场机会,就看潮玩品牌如何把原创IP的热度最大化了。毕竟泰国的成功案例,与LABUBU等原创IP息息相关。其他品牌,也在原创IP中持续发力。
爆款IP难创,新类目竞争加剧
原创IP往往能拓宽消费场景,刺激消费频次,并加深和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如何探索多元业态,是泡泡玛特的头等大事。
今年上半年,MOLLY、SKULLPANDA、THE MONSTERS等经典IP再创佳绩,Hirono小野、Zsiga等IP不断破圈,贡献不菲营收,IP收入分布更加均衡,实现破亿营收的IP达到7个。作为对比,2023年全年销售额过亿的IP数量为10个。
在新业态层面,随着去年毛绒、积木等品类的爆发,泡泡玛特火速跟进。其中毛绒玩具的火爆,或许与jELLYCAT密切相关,该品牌的毛绒玩具之所以能火爆,在于其情绪抚慰、社交互动的价值。
泡泡玛特的毛绒玩具特点在于运用了搪胶工艺,这能让毛绒玩具的面部表情更加鲜活,同时更便于展示和搭配,所以其众多毛绒玩具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单品”。今年泡泡玛特第三季业绩超出预期,搪胶毛绒等新产品销量也在上升。
在积木品类中,泡泡玛特首款积木产品已于6月上线,由于积木拼接完成后可与拉布布等盲盒产品共同摆放,销量已突破1万。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吐槽泡泡玛特乐园项目少、产品乏味,限量款和热门款较少,让人感到失望。
相比于积木界的老玩家“乐高”,泡泡玛特的积木产品较少,且不成体系。乐高的积木却能让消费者通过有序拼搭来集中思绪,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
再看名创优品旗下的TOPTOY,在原创IP方面尚存短板,缺乏能长期吸引消费者的原创IP。目前,TOPTOY的IP产品开发策略主要侧重于与国际知名IP签约合作,进而开发出更多潮玩产品形象。
总之,泡泡玛特并未摆脱外界的质疑声,一方面是其国内增长乏力、原创IP难以持续诞生。且随着IP数量的增加,并非每个IP形象和故事,都能获得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在海外拓展上,东南亚市场开局良好,但未来能否持续热度尚不得知,欧美市场则是更大的挑战。
在新业态上,无论毛绒玩具还是积木产品,如何在新的圈层破圈,能否和品牌形象保持统一性,都是需要泡泡玛特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