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STUFF...

内外交困,留给惠普的时间不多了

资讯1个月前发布 iowen
371 0

业绩压力下,惠普裁员是其战略转型和成本控制的必然选择。但要实现灵活转身,在人事调整和AI PC赌注之外,还要寻找更多应对策略。

原创@新熵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蕨影

在暮年,惠普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在传世之作《惠普之道》中,构筑了一套以“善待员工”为核心的管理哲学。

然而,在群敌环伺、业绩承压的当下,曾被奉为圭臬的“以人为本”论调,也不得不向公司成本控制的现实需求妥协。

10月16日,近期甚嚣尘上的惠普台湾分公司裁员传闻终于盖棺定论:将自10月起分两阶段进行裁员,此次调整首次涉及研发部门,预计将裁减20至30人,甚至包括副总裁级别的高层人员。

事实上,早在2022年,惠普已对外界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裁员4000至6000人,以节省成本。

此番瘦身,固然少不了应对业绩压力,渡过行业深水区的考量。此外,“首次对研发部门大动作”“涉及高层”等关键词,叠加传闻其将招募200名工程师以减少对中国台湾研发中心的依赖,标志着惠普未来转型计划正如火如荼。

而作为老牌国际PC巨头,惠普近些年来已经开始渐失声量,上一次引发热议还是今年8月份。当时英国亿万富翁迈克·林奇游艇遇难,引出了涉及88亿美元的世纪欺诈案。

抛开扑朔迷离的“富豪离奇之死”逸闻,惠普的落寞其实藏在行业发展的草蛇灰线之中。

裁员背后,诸神黄昏

2022年,在惠普宣布裁员计划的同一天,其发布了2022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第四财季公司净营收为148.0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2%;净亏损为200万美元,同比转盈为亏;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调整后净利润为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1%。

在发布裁员计划此后几年,惠普的盈利状况仍难言理想。2022财年第三季度以来,其营业收入经历了连续下降。

2024财年第三季度,惠普实现 135 亿美元营收,较 2023 财年第三财季增长 2.4%,这也是其自 2022 财年第三财季以来首次录得营收同比增长。但在该财季,公司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6%。

惠普频亮红灯的财务状况,与近年来全球PC行业寒冬不无关系。

IDC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下半年,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在内的传统PC全球出货量经历了连续下降。

对于造成PC行业凛冬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疫情造成的全球经济低迷、PC市场创新能力的减速、手机等移动设备对PC的部分功能替代、行业内竞争的日趋激烈。

事实上,被行业寒风波及的不止惠普。

联想2023财年、2024财年智能设备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0.77%、9.67%。今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仅2.85亿元,同比下降57.2%。

对于业绩的下降,联想控股解释称,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攀升,产业运营板块贡献的利润受市场及行业波动影响同比下降;产业孵化与投资板块的投资业务受市场环境的不利影响收益同比下降。

另一PC巨头戴尔,尽管在近年来盈利情况尚好,但自2022年以来也面临营收增长困境。

在半导体行业具有垄断地位、全球PC处理器主要提供商的英特尔,甚至传言将被收购。今年9月,《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高通已经与英特尔洽谈收购事宜。

在行业遇冷背景下,裁员和战略转型,似乎成了巨头们缓解业绩压力的统一答案。

除惠普外,戴尔于2023年计划裁员5%,但实际裁员人数为13000人。今年8月初,戴尔确认新一轮裁员计划,预计裁减人数高达12,500人,并表示公司正通过重组市场团队和采取一系列持续行动来精简运作。

联想在今年5月披露的2024财年业绩报告中,全球员工总人数较2023财年同期减少了7500人。在财报“费用类别”中,联想表示,鉴于行业挑战,产生遣散及相关费用5500万美元。

国产崛起,腹背受敌

作为全球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市场是惠普一直以来深耕的主要地区。自198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近40年来中国惠普始终保持业务的高速增长,曾是惠普全球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子公司之一。

但随着中国产业变革浪潮,惠普正在新老品牌的夹击下进退失据。在披露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之时,惠普称其在中国市场遇冷,PC和打印机等产品销售疲软。

在打印机业务方面,近年来佳能、清华同方、雷蛇、神舟正在逐步蚕食惠普的市场;而在占据其营收六成以上的PC业务方面,惠普的压力更是不可谓不大。

一方面,根植于国内的联想因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与惠普相比显然更具备中国基因,因而长期占据国内市场出货量首位。另一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新生代国产品牌也正在加速追击。

国际品牌式微的同时,国产品牌正在提速崛起,无疑令惠普腹背受敌。

一则数据显示,国际品牌的销售份额已经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22.4%跌至2024年第三季度的15.7%。以Canalys发布的中国大陆2024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报告为例,2024年第二季度,联想以307.1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一,市场份额为34%;而惠普81.7万台位居华为之后,市占率也仅为9%。

在这份报告中,华为市占率超过惠普,而同方尽管以1%的差距位居其后,但86%的年增长率表明了其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除上述品牌外,小米、机械革命、荣耀等国产品牌,近年来也纷纷推出搭载自研芯片的高性能笔记本,凭借强大的性能和合理的定价,吸引大量消费者关注,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一众国产PC品牌中,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华为和小米更为特殊。基于在手机、平板市场上的销量优势,其在万物互联办公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华为鸿蒙PC的宣传中,“打破壁垒”“开启全场景智慧生活”的宣传语往往更能吸引追求新鲜感的新中产群体和Z世代。

尽管华为、小米的PC产品,目前在软硬件方面的质疑声音不少,但无法否认的是,新的变量正试图重构国内市场格局。

惠普在中国市场的颓势,另一重要原因或许与市场对其信任度下降有关。

由于地缘政治等因素,近年来对于美国科技公司“脱钩断链”的言论不断。今年8月,惠普被传正寻求将其一半以上的个人电脑(PC)生产从中国转移出去,迁移目的地主要为泰国。

尽管惠普对此给予否认,但其台湾分公司的裁员动作、在新加坡开设研发中心的决策,令市场猜测从未停止。这导致品牌信任度的降低虽无法量化,但仍可能成为其中国市场发展的拦路石。

可以说,留给惠普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AI PC,难成破局关键

随着AI大模型在科技产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AI正成为各厂商竞逐的新经济增长点,对于PC行业来说亦如是。

相较于手机产品,PC行业厂商接入AI的时间点并不算早。

2023年9月,英特尔最先提出了AI PC概念,同时宣布启动业内首个AI PC加速计划。同年10月,联想向市场展示了其AI PC产品,并于今年1月推出了包括联想拯救者、联想小新等多款AI PC新品。今年4月,联想进一步推出了专为政府和企业客户设计的商用AI PC——联想昭阳AI PC。

戴尔也于去年12月推出了搭载英特尔AI PC处理器的灵越13 Pro;今年2月,又推出了商用AI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工作站,包括Latitude AI PC系列、Precision工作站等。

今年5月,惠普发布了包括面向大型企业用户的EliteBook高端AI商务本、面向中小型企业客户的战系列AI商务本,以及面向算力用户的ZBook移动工作站和新的Z系列AI一体机,宣布正式进入AI PC市场争夺战。

相较于联想、戴尔,惠普布局AI PC的步伐稍慢,而在市场期待其厚积薄发、后来居上之时却发现,其推出的AI PC产品与同行相比,并没有带来堪称颠覆性的新鲜感。

事实上,在各大厂商大肆宣扬AI PC为行业注入活水之时,市场也不乏对该概念影响力的质疑之声:尚未给出市场太多技术亮点、AI PC功能消费者使用频率不高、成本问题等。

与AI手机相似,惠普们追求的AI PC,功能更多体现在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即便如此,新老势力对AI PC的竞逐依然激烈,惠普混迹其中,手上的筹码并不算多。

对于惠普来说,裁员是优化成本战略转型必经的阵痛,背后折射的是这家老牌PC巨头的业绩焦虑。但如何解决大象转身的问题,在人事调整、布局AI PC之外,其尚需寻找新的答案。

为一家巨无霸企业,惠普想要转型并非易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意味着其改革不能动作太快。在行业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小心寻路和不断微调将是常态。这也更加注定,其想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还要打一场持久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